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菲要加强情报共享窥视南海,专家:不是新花样,近几年尤为突出
首页> 军事频道> 国际军情 > 正文

美菲要加强情报共享窥视南海,专家:不是新花样,近几年尤为突出

来源:环球时报2023-05-05 13:37

  最近在美国访问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3日造访五角大楼,与美防长奥斯汀举行会谈。双方均表示将通过军事演习和联合巡逻,加深防卫联盟关系。日本《日经亚洲》称,美菲正朝着实时分享军事信息和加强协调的方向迈进,以防范中国在南海和台湾周边的所谓“胁迫”行为。

  五角大楼官网的消息显示,奥斯汀对马科斯再次确认了美国根据《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的坚定承诺,并称该条约适用于第三方在太平洋以及南海对美国与菲律宾的武装部队、海岸警卫队船只、公共船只或飞机的武装袭击。美国媒体称,马科斯和奥斯汀还讨论了新的双边防卫准则。五角大楼新闻发言人赖德表示,基于新的双边防卫指导方针,美国和菲律宾希望加强双边规划、信息共享、加速防御能力发展以及新兴安全技术的合作。美国彭博社称,美菲同意扩大军事演习的“范围、规模和复杂性”,优先考虑“联合海上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巡逻”。

  对于美菲军事合作,菲国内早有怨言。菲律宾《马尼拉时报》援引菲卡加延省省长曼巴的观点称,增加供美军使用的军事基地会对卡加延省经济发展造成损害,因为外国投资者会“担心卡加延成为美国的据点”。菲律宾某智库负责人评论称,“菲律宾不应该在大国竞争不断加剧和加速的情况下,被美国这个外部大国用作与中国对抗的炮灰”。

  据日本《日经亚洲》报道,实时情报共享是美菲防务合作的重点之一。两国誓言扩大安全威胁早期迹象的信息共享,以确保能够应对任何挑战。该媒体还提及情报共享可以应用的具体案例:在南海中国海警船不断在仁爱礁附近举行演习。而一旦美菲达成实时情报共享,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船只的位置和活动,将有助于菲律宾安全地向登陆舰“马德雷山”号进行补给。1999年,这艘军舰非法“坐滩”仁爱礁,并以此宣称菲律宾所谓的领土主张。

  军事专家宋忠平4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美国正利用当前形势加强和菲律宾在情报领域的合作。“其实,菲律宾并不具备情报搜集的能力,本质上是美军利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对定向的目标来实施情报搜集,重点就是要了解解放军的全盘动态,对中国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

  军事专家张军社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以所谓的情报共享、装备支援等为诱饵来拉拢周边国家,煽动地区紧张局势,并不是新花样,只是近几年尤为突出。“其实质是美国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来遏制和打压中国,而且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尝到了从中渔利的好处,所以挑动南海周边国家加入美国阵营。”对于“美菲达成实时情报共享后将有助于‘马德雷山’号补给”的论调,张军社认为,“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任何国家以双边条约为借口,来损害中方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都是无法得逞的”。(环球时报驻泰国特约记者 李源欣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