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队系统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部分获奖者风采
首页> 军事频道> 军营文化 > 正文

军队系统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部分获奖者风采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5-04 14:15

  军队系统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部分获奖者风采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吕威 庞中秀 等

  激扬青春,唱响新时代强军战歌

  ——军队系统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部分获奖者风采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近日揭晓,军队系统共有3名个人、1个集体获得殊荣。他们时刻保持冲锋姿态、战斗状态,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展现出青春的风采。军队广大青年要以他们为榜样,把汗水挥洒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在火热军营续写青春与热血的荣光。

  66220部队42分队分队长孙金龙——

  把“战”字刻在刀尖上

  ■吕 威  庞中秀

  演训中,孙金龙(左)指挥班组向“敌”发起进攻。黄振宇摄

  炮声轰鸣,硝烟弥漫。暮春时节,66220部队训练场上,一场战斗射击考核正在紧张进行。随着两发信号弹升空,率先登场的42分队6辆步战车向目标地域发起冲击。随着一声声怒吼,炮弹精准摧毁目标。带领大家首发命中的,正是该分队分队长孙金龙。

  该分队去年换装新式步战车后,孙金龙主动请缨成立“攻坚班”,与大家第一时间学习装备性能、研究战法训法、攻关训练难题。请教厂家师傅、问计院校专家、取经兄弟单位……他们克服一无训练骨干、二无经验可循的困难,探索出一条新的训练路径。

  “他让我们佩服的,不是取得了多少成绩,而是无论何时都始终保持着冲锋姿态。”谈起孙金龙,分队底盘技师刘帅这样说。

  2016年,孙金龙赴国外参加轻武器射击技能大赛集训。为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他顶着烈日、迎着强风,盯着10米外指甲盖大小的石子不眨眼,努力克服“视力回收”的生理现象;为提高越野射击、百米冲刺射击、百米障碍射击等课目成绩,他每天都在直线距离500米的射击场跑30多个来回。凭借优异成绩,孙金龙从600多名射手中脱颖而出,顺利取得参赛资格。

  在比武前的热身训练中,孙金龙翻越高板墙时,脚踝严重扭伤。为了不影响行动,孙金龙在脚踝缠上绷带,把肿胀的肌肉压下去,还使劲在地上跺脚,“把脚跺麻了就感觉不到疼了”。

  比赛开始后,孙金龙以最快时间穿越障碍,精确命中200米外的不同目标。在18个国家21支代表队的同台竞技中,他带领团队获3金4银和1枚荣誉奖章,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国际赛场。

  2019年,孙金龙从侦察专业转岗到装步专业,担任42分队分队长。上任伊始,转岗带来的难题便给了孙金龙一个下马威。当时,机关抽考装步专业分队主官“快速精确瞄准发射”课目,孙金龙在考核中垫了底。

  “不尽快练好专业,就无法胜任本职岗位,更谈不上指导训练。”孙金龙下定决心,要在最短时间内攻下装步专业。那段时间,他白天请分队一级射手当教练,一点点规范动作,一遍遍提升速度,训练结束也不离车、衣服湿透也不停手;晚上,他在学习室加班学专业经常到深夜,遇到不懂的就记在本子上,找有经验的干部骨干请教;分队每天组织的“五小”比武,孙金龙都带头参加,和战士们一起练一块比。

  就这样,孙金龙不仅很快成为专业能手,在他的带动下,官兵训练水平也大幅提高,乘员专业在集团军专业基础训练抽考中成绩名列前茅。

  把“战”字刻在刀尖上的孙金龙,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陆军“第四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优秀带兵人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所带分队被战区陆军表彰为“五四红旗团支部”,被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连标兵”“先进基层党组织”。

  去年,孙金龙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并在代表通道上亮相。回到分队为战友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他说:“生逢伟大时代,基层大有可为。身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当一个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奋斗者,以实际行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火热基层开花结果。”

  95885部队试飞员马晓云——

  长空万里为国试剑

  ■江 艺 解放军报记者 李建文

  马晓云驾驶某型战机执行科研试飞任务。孙继武摄

  4月的一天,西北某机场,碧空如洗。

  跑道上,一架运输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座舱内,95885部队试飞员马晓云与机组成员正进行起飞前的最后检查。他一边默念操作程序,一边快速仔细地检查舱内各个系统的状态,并认真填写《飞行准备卡》。

  每次试飞前,马晓云都会详细检查飞机技术状态,明确任务特点和特情处置方法,做到不带任何问题起飞。今天,他们将驾机进行某项科研试飞任务。

  “已准备好,请示起飞。”一切准备就绪,马晓云向飞行指挥员提出申请。调整推进、加满油门、松开刹车……随着马晓云娴熟有序的动作,战机腾空而起,直上蓝天。

  2014年,因在飞行院校素质过硬排名靠前,马晓云直接被选为试飞苗子参加培训。如今,他已成为一名能熟练驾驶多型飞机执行科研试飞和训练任务的试飞骨干。

  与直接从部队选拔的试飞员相比,刚从院校毕业的马晓云虽然理论基础较好,但是缺乏飞行经验。一开始,像马晓云这样的年轻试飞员并不被设计单位看好——因为只有飞行驾驶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才能更好控制飞机、获得准确数据,从而提高试飞工作效率。

  走上战位,马晓云认真向专家和老同志请教,查阅学习了大量试飞理论相关资料,不断给自己“充电”。在他的宿舍墙上,贴满了写着公式和关键数据的便笺纸,学习资料上密密麻麻都是各种颜色的标注。在战友眼中,马晓云带着一股“拗劲”,比如为掌握某型飞机的操作原理,他经常与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就装备工作原理、操作使用、改进优化等进行探讨交流。有时为求证一个具体数据,就算刮风下雨,他也要找到型号总师进行请教。

  “只要让我飞,什么课目我都愿意上。”作为一名年轻试飞员,马晓云珍惜每一次飞行的机会。他深知,科研试飞是一种探险试验,不能盲目蛮干。无论试飞什么课目、执行什么任务,马晓云都做到认真协同、严慎细实,对每个细节、任何疑点都不放过。

  有一次,马晓云与机组成员驾驶某型飞机执行科研任务,突然“砰”的一声,飞机突发故障。马晓云临危不惧、沉着冷静,通过一系列判断、处置、再判断、再处置后,飞机恢复正常,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

  事后他感慨,正是得益于深度参与科研实践,摸清了所驾驶飞机的“脾气”,才能在遇到特情时从容不迫,作出正确处置。

  经过数小时飞行,当天的试飞课目全部顺利完成。走出机舱,马晓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科研人员反馈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随后,他直奔办公室,继续完善某型飞行工作流程和手册……

  “把每一份工作都当事业干,就能获得成就感。”随着工作不断深入,马晓云对试飞的艰辛和其中的风险有了更深认识,这成了他常提起的一句话。

  这几年,马晓云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等。

  九六七四三部队二十一分队——

  引箭在弦,锻造过硬铁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通讯员 黄武星

  分队官兵研究作战方案。王麟锐摄

  “陌生地域遭遇‘敌’袭”“多名号手出现‘伤亡’”……深山阵地,96743部队21分队组织的一场模拟火力突击演练进入关键阶段。特情接踵而至,正在参训的某发射单元被逼入了险境。

  危急时刻,发射单元指挥长李祎堃沉着应对,一边指挥官兵加强警戒防卫,一边快速调整发射号手。成功处置考核组设置的特情后,他们出色完成了演练任务。

  令人意外的是,参加这次演练任务的数名号手,是保障专业的官兵。这次,他们作为备份号手上阵,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主力作用。

  “战场上没有主战和保障之分,每一名官兵的主责主业都是打仗和准备打仗。”复盘总结时,李祎堃的话,让大家士气更加振奋。

  专业学习紧、操作训练忙、难题攻关急……走进该分队,处处都是一番弓满弦张、聚力备战的状态。作为部队的“种子分队”,他们用一次次优异表现在一个个“率先”“首次”的答卷上作出回答:打出部队第一发实弹、首次以威武方阵亮相阅兵场……

  组建50多年来,分队一茬茬官兵忠诚砺剑、敢于亮剑,圆满完成40余项重大任务,分队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军‘四铁’先进单位标兵”等。

  在这个分队,大多官兵都身兼数职,掌握一个以上主战号位的操作技能。训练中,他们常态组织各发射单元号手交叉融合训练,培养官兵之间的默契配合,以便战场上随时应对号手退出战斗、发射单元重组等特情。

  一次,面对复杂条件下数个战法训法难题,分队主动请缨参与攻坚,组织官兵鏖战数月,摸索总结多项创新成果。还有一次执行某项任务,他们主动作为,聚力探索推动核心军事能力提升,运用总结的经验做法被上级推广。

  “时刻都要保持战斗状态,随时准备吹响冲锋号角。”下士刘琦说,他来到分队的第一次夜训,正是下半夜睡得正香时。一声战斗号令响起,他与战友闻令而动,迅速奔赴战斗号位。当时有些不解,为啥常常三更半夜自己折腾自己,时间长了,他深刻感到,这才是一支战斗队应有的战斗状态。

  又是一次演练,导调组在深夜突然下达指令,该分队行动最快、任务完成最好。任务结束,分队长讲评演练情况,传达上级对分队的表扬,刘琦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见任务就抢、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已成为分队官兵的一种习惯。有一年,他们执行某项任务即将结束时,又接到任务要延长数月的命令。官兵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反而将一封封请战书交到指挥员手里。

  栉风沐雨练兵备战,砥砺长剑锻造铁拳。深山夜幕中,某野外训练场号令声声,高高的发射架下,分队官兵穿梭于一个个号位,托举起大国长剑昂首问天、直刺苍穹。

  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张歌昊楠

  青春涌动百年潮,青年整装踏新程。

  “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习主席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更是青年官兵必须深植灵魂血脉、化为实际行动的崇高价值追求。

  回溯历史,百年征程上激荡着青春的呐喊、镌刻着奋斗的足迹。“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信仰”的凛然,“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的决绝,“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忠贞……青春脚步铿锵、年轻臂膀刚强,续写着这支军队血脉基因的传承谱系。

  强军征程上,青春的火炬正在传递,照亮这支军队奋进的方向。杜富国以“你退后,让我来”的担当,让青春在扫雷事业中闪光;朱悦萌以“舰艏行处是长城,国家利益所至,海军航迹必达”的豪迈,生动诠释向海图强的使命信念;何贤达以“练出最硬本领,争当一流好兵”的目标追求,揭示“导弹兵王”是怎样炼成的奥秘……一张张青春的面孔,一个个立身为旗的身影,诠释着人民军队的青春年轮。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可战胜的力量”里永远贯注着“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信仰,偾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熔铸着“哪怕只剩最后一人,也要战至最后一刻”的钢铁意志,激昂着“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年轻官兵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而浴血奋战、艰苦奋斗、逐梦奋进。

  时代向前,青春向上。现在,距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只有4年多的时间。作为强军事业的生力军,广大青年官兵应唱响理想高歌、强军战歌、时代颂歌,以梦想扬帆、以奋斗逐浪,扭住影响备战打仗的瓶颈问题聚力攻关,盯住制约转型建设的深层矛盾精准发力,揪住阻碍发展增效的顽症痼疾科学施策,不断打开新局面、练出硬本领、取得好成绩,争当善抓落实的“干将”、攻坚克难的“猛将”、锐意进取的“闯将”,书写青春力量与强军使命融汇的崭新篇章。

  军人生来为战胜。无论是塑造不可战胜的力量,还是创造不可战胜的传奇,离不开胜战打赢能力。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面前,广大青年官兵尤须牢记“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拷问”,瞄准强敌对手研究打仗,紧盯未来战场练兵打仗,直面现实威胁准备打仗。应立足现有武器装备、着眼使命任务,提高训练难度、加大对抗强度、增进战法精度,不断练精手中武器、练强专业技能、练硬战斗作风,用实战“刻度”提升青春“温度”,用打仗“硬度”增加血性“浓度”。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当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表达出对少年中国灿烂美好前景的渴望。而对今天的青年官兵来说,把精力聚焦在岗位战位,把心思倾注到沙场战场,把状态锚定为奋斗奋进,让青春芳华融入强军洪流,书写逐梦强军的精彩华章,就会成为人民军队这部传奇最绚丽的“青春封面”。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