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能亮“茧”才能亮剑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能亮“茧”才能亮剑

来源:光明网2023-04-03 11:05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能亮“茧”才能亮剑

杜盼单杠教学。(陈龙 摄)

  光明网讯 “脚尖、膝盖、腰杆绷直挺直,悬停三秒后,小臂带动大臂发力往上拉,下颚过杠,再匀速放臂……”器械训练场上,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二班长杜盼边示范边向战友讲解动作规范。连续三年,杜盼都荣获支队单兵体技能比武单杠一练习项目的前3名,是中队响当当的器械教练员。满手的老茧,是杜班长引以为傲的“军功章”。所以在中队,大家就形成了以有多少处老茧作为训练成效高低的氛围。

  “茧长得快一点,成绩就会好一点。”

  教练员桑龙,一个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农村小伙,个不高、能吃苦,对通过400米障碍有极强的挑战欲。平常训练中,他发现自己1.68米的个头,在通过高板跳台时困难最大,容易耗时间。经过尝试各种翻越姿势,发现“挂腿”式上板最快,但也最容易磨伤膝盖内侧。为提高训练成绩,他不顾疼痛,十遍百遍地反复练、五天十天地坚持爬,直到磨红、破皮、出茧,再也感觉不到疼痛,成绩一下提高了2秒。凭着这股“磨茧子”的拼劲,2021、2022年,连续两年在支队单兵体技能比武携枪通过100米障碍项目上夺得第一。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能亮“茧”才能亮剑

桑龙赞誉而归。(仲相臣 摄)

  “茧长得厚一点,速度就会快一点。”

  爆破班班长吴鹏辉,是个皮肤黝黑、一米八的瘦高个,爱好短跑。在部队实战化训练中,长跑短跑都得着制式作训鞋,不能利用专业钉鞋来提高成绩。吴班长看着自己的脚,想到鞋和场地没法改变,可以通过增加脚和鞋的摩擦力来提高成绩。于是他经常踮起脚尖练扒地、穿着作战靴练起跑,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袜子、踩坏了多少双鞋垫,逐渐把前脚掌练出连指甲都掐不出痕的老茧,生造出一双“人肉钉鞋”。靠着这种“茧”韧不拔的刻苦,2020、2021、2022年,他在支队单兵体技能比武100米跑项目上连续三年荣获第一名,也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能亮“茧”才能亮剑

吴鹏辉奋力冲刺。(陈龙 摄)

  “茧脱得多一点,拳头就会硬一点。”

  下士吕世亮,入伍前在武校待过,入伍后在擒敌科目中崭露头角。但因个子偏小、臂展较短,常常在对抗上不占优势。为了抓住为数不多的击打机会给对手更强打击,他每天绑着沙袋练出拳、击打拳靶练准星、做拳头俯卧撑练拳锋硬度。常常练得面部通红、浑身大汗,手背上的老茧一层层长、一层层裂、一层层脱,但脸上总是挂着欣慰的笑容。正是有这层“茧”叠出的毅力,2020年,还是上等兵的他就在支队单兵体技能比武轻量级拳击项目中获得第三,也因表现突出当年顺利改选警士,并当上副班长。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能亮“茧”才能亮剑

吕世亮奋力一击。(仲相臣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磨“茧”成了该中队官兵刻苦训练的共同追求,亮“茧”成了中队官兵冲锋陷阵的响亮口号,全体官兵都在用行动磨更多的茧、砺最亮的剑。(供图: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 作者:蒋冰 仲相臣)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