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逐浪深蓝!中国海军第42批护航编队执行任务纪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逐浪深蓝!中国海军第42批护航编队执行任务纪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3-31 13:19

  逐浪深蓝

  ——中国海军第42批护航编队执行任务纪事

  ■王庭军 那 建 马玉彬

  淮南舰和可可西里湖舰在机动航行。 马玉彬摄

  3月30日,由淮南舰、日照舰和可可西里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第42批护航编队,圆满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返回山东青岛某军港。这次任务历时191天,航行10万余海里,顺利完成20批29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为11艘过航商船提供安全监控,有力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责任担当,确保了重要海上战略通道安全。

  在这段用热血忠诚践行光荣使命的航程中,编队官兵铁肩担重任、大洋铸忠诚,用不断向前的航迹,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海军的昂扬风采。

  忠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淮南舰上,身着浪花白的年轻水兵军容严整,面对鲜红党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汇聚磅礴力量,催生官兵为国护航、练兵大洋的不竭动力。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锻造过硬胜战本领,将忠诚写在深蓝航迹之上,官兵们铁心向党的信仰之火越燃越旺!”编队领导介绍,编队临时党委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任务全程、融入护航实践。他们大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建功护航新征程”教育实践活动,并通过举办党员宣誓签名、升国旗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官兵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使命

  “感谢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保护,我船已安全顺利地通过亚丁湾高风险水域,谢谢编队为我们来往商船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谢谢祖国海军护航编队安全护送我们通过亚丁湾危险海域,让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渔民兄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祖国’这两个字的含义!”

  ……

  任务期间,第42批护航编队收到20多封感谢信,安全、高效、专业的护航行动,获得被护中外船舶的一致认可。

  自2008年12月26日开始护航行动以来,一批批海军护航编队为守护和平,奔赴陌生海域、勇担艰巨重任,为中外船舶守护一片“和平安定的海域”。执行任务期间,官兵们把使命举过头顶、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为海上战略通道护航、为国家海外利益护航、为人民安危护航,累计安全护送中外船舶7100余艘,有效维护了国家海外利益和人员安全。

  护航任务结束后,当地时间2023年2月19日,第42批护航编队抵达南非理查兹湾,参加中国、俄罗斯、南非三国海上联合演习。此次联演是中国、俄罗斯、南非三国海军在南非附近海空域举行的第2次海上联演。联演以“维护航运及海上经济活动安全联合行动”为课题,分为港岸和海上两个阶段进行。

  联演转入海上实兵实弹演练阶段后,理查兹湾附近海域天气骤变。面对恶劣海况等不利因素影响,日照舰仔细跟踪雨雾中若隐若现的浮雷目标,当浮雷目标刚刚上浮到最高处之际,日照舰果断开火,一击命中。

  在包含编队运动、消灭浮雷、反海盗、营救遇险船舶等10多个课目的海上联演中,编队官兵展现出精湛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组织指挥水准,受到友军官兵的高度认可。

  砺兵

  “发现‘敌’舰正向我高速接近!”随着一声令下,刺耳的警报声划破长空,一场实战化演练在大洋上展开。编队官兵闻令而动,迅速奔向各自战位。

  作战室内,口令声此起彼伏,各种信息指令快速传递,淮南舰舰长王磊一边指挥舰艇调整航速航向,占领有利攻击阵位,一边紧盯“敌”舰和周边态势,准备实施火力反击。“开火!”王磊抓住有利战机,果断下达命令,主炮轰鸣。霎时,海天之间炮火纷飞,“敌”舰被精准击中。

  这是王磊第一次随舰执行护航任务,凝视着眼前的指控台,他坚定表示:“远洋护航,机会难得,我们要利用这次机会,把本领练得更过硬。”

  与此同时,编队注重用好护航任务“大舞台”和复杂敌情“磨刀石”,坚持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积极用好航经海域海空情况复杂的天然“演训场”,高效开展实战化训练,实现了远海护航和远洋练兵的有机结合,大力锤炼了编队应急处置复杂突发情况的实战能力。

  广袤的亚丁湾,不仅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考场,也为护航官兵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练兵舞台。翻看编队厚厚的训练计划表,每天的安排都满满当当,实战课目一项接着一项。舰艇、直升机、特战队等原本隶属于不同建制的多个兵种,临机编组、协同作战,有效破除了制约多兵种间联合训练的藩篱。任务中,即便是模拟演练,实战味也很浓,不同兵种、不同平台之间各层次、多情况下的协同作战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无论是起航航渡、返航归建,还是护航联演,编队始终坚持航行一路、训练一路、研究一路、检验一路、提高一路,按照“训练递进、能力合成”的思路,常态组织舰艇操纵、损管战救等基础训练,持续抓好直升机起降、特战队员处突等技能训练,同步带动各战位开展能力生成与保持训练,实现从单兵、平台到体系,从席位、要素到决策,层层细化精练,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有效塑成。

  训练在远海,成长在远海。前不久,编队组织淮南舰、日照舰和可可西里湖舰在远海某陌生海域开展舰艇施放烟幕、防空反导和主炮射击、轻武器射击等多项实际使用武器针对性训练,对比执行护航任务前,官兵军事素质显著提高,编队兵力运用、远海指挥控制和遂行远海多样化任务等能力得到了全方位锻炼和提升。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钱江观潮正当时

  • 内蒙古准格尔旗:建设绿色矿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2024-09-20 10:07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