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实现认知域作战精准打击?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如何实现认知域作战精准打击?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3-16 09:31

  如何实现认知域作战精准打击

  ■卜江 蒋日烈

  引言

  当前,在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认知域作战正呈现出精确感知、精确预测和精确计算等全新特征。研究把握好认知域作战精准打击的内涵机理,从而确保作战目标清晰化、信息生成个性化、信息投送精准化,将更加有利于夺取未来认知域作战制高点和主动权。

  精准确立作战目标

  作战目标的确立往往是认知域作战关注的首要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应用,占据技术优势的一方往往能够快速、高效地采集不同维度、不同层级、不同模态的认知数据,进而发现对手认知体系的薄弱点、敏感点和爆燃点。

  海量“数据源”细化目标清晰度。在互联网深入普及的今天,认知数据正呈指数级增长,目标画像在大数据、心理测量等技术的支撑下,正逐渐朝着精准画像、智能画像的方向快速演进。根据国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全球互联网渗透率达69%,互联网已经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必备平台。借助互联网,作战双方能够广泛快速地实现目标对象认知数据采集和认知态势感知,为分析目标对象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民族情感、舆论立场等提供支撑。据悉,在近些年的国外大选中,国外数据分析公司就曾通过抓取社交媒体用户数据,建立人物分析模型,精准刻画选民性格、认知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摇摆选民推送暗示性竞选广告,从而影响其选举决策。

  动态“标签池”提升目标辨识率。贴标签通常是指对某一类特定群体或对象的某项特征进行的抽象分类和概括。在认知域作战中,贴标签则是实现认知数据分类和可视化的重要过程。面对海量的用户数据,建立一套成熟可靠的标签体系是梳理分析、用活用好认知数据的前提,利用标签体系过滤无用数据,挖掘潜在价值信息,能够为认知域作战场景预设提供直接参考框架。标签体系的开发要基于认知域作战这个逻辑起点,最终归结于认知域作战应用。对于目标对象来讲,兴趣的迁移、性格的改变、情感的变化是实时动态的,建立“标签池”能够实时感知目标对象的认知动态,精准提升目标辨识率。

  智能“算法库”显现目标关联性。如果将数据比作认知域作战的“燃料”,算法则是“引擎”,是认知精准打击的重要动力源。从一定意义上讲,认知域作战是“数据或算法的对抗”。通过智能算法,可以深度挖掘目标对象行为的多维关联数据,构建精准目标画像,再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将认知信息与目标对象进行自动匹配关联,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投送认知信息,从而改变目标对象认知。正如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分析发现,通过10个点赞,算法可以比同事更了解你;150个点赞,算法将比你父母更了解你;300个点赞,算法将比最亲密的伴侣更了解你。

  精准生成信息“弹药”

  设计符合目标对象思维习惯和感知风格的信息“弹药”,是提升认知域杀伤效果的关键所在。智能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为实现认知信息主题、内容和形式的“私人定制”提供了便捷手段,即时、强制地改变目标对象决策和行动成为可能。

  基于目标价值取向的信息主题策划。认知信息主题是信息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信息内容的核心。从法理劝告、军事威慑、矛盾离间、情感召唤,到义理引导、战争动员、行为指示、动机激励,不同的信息主题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实践表明,认知信息的主题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对象做策划,针对不同作战阶段、不同目标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价值取向,及时优化信息主题,才能使信息“弹药”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对象的需求。据国外研究机构分析,近年来的国外大选竞选广告背后往往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针对不同价值观的选民精准设计不同广告主题,可以引起选民价值共鸣。

  基于目标思维方式的信息内容设计。互联网时代,目标对象的生活轨迹、地理位置、兴趣爱好、社交关系等都被网络所记录,精准打造迎合目标对象思维方式的“信息茧房”成为可能。在大数据技术驱动下,目标对象在虚拟世界中的交互轨迹也很容易被捕捉、被感知与被计算。在多媒体内容智能生成系统等辅助下,可批量生成与目标对象思维习惯类似的信息,致使其陷于“信息茧房”之中,信息接受范围变窄,对外界的感知度逐渐降低,进而陷入认知陷阱。近年来,全球发生的多起“颜色革命”背后都离不开认知控制的支撑,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向目标对象灌输符合其思维方式的虚假信息,制造反智化、愚民化信息环境,形成认知偏差,诱导其否定自身民族文化价值理念,进而产生反政府情绪。

  基于目标感知特性的信息形式选择。心理学认为,认知主体的态度的形成和改变需经过“注意-了解-接受”三个过程,目标对象能否受到信息传播的影响,吸引注意是第一步。信息形式作为引起目标对象注意的重要载体,其形式设计对提高信息“弹药”的接受度、传播力、感染性至关重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目标对象民族情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个人喜好等特征,科学判断信息接受习惯等感知特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文本、语言、视频、图像等信息载体,加以融入色彩、布局等元素,可以给目标对象感官造成强烈刺激。2011年以来,一些叙利亚反战人士以儿童、妇女等视角,制作出多部反战宣传短片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引起国际社会舆论强烈反响。这种国际通用的信息载体,符合大众审美需求,避免了受众差异性解读,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准实现信息投送

  认知信息投送遵循信息传播规律,要想达到认知精准打击效果,需要处理好投送对象、投送渠道、投送时机等问题。

  提取认知特征,筛选信息投送对象。大数据支撑的画像技术使提取目标对象认知特征成为可能,通过认知特征库,可以从不同种族、不同党派、不同职业等群体中筛选出具有相似特征的对象,从而升级传统的粗放筛选方式,让信息“弹药”与目标对象更加匹配,从而提高认知攻击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近年来,剑桥分析公司曾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按照经验开放型、尽责型、外向型、亲和型、情绪不稳定型五类人格对脸书用户进行分类,建立了五种人格特征的线性回归模型,为精准投送竞选广告立起“靶标”。此举对世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未来认知域作战,在广泛搜集用户认知特征的基础上,将更加强调精准划分群体,依据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动习惯的差异,进行有目的地信息投送和行为预测。

  遵循社交习惯,匹配信息投送渠道。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使信息的传播方式正发生巨大变革,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根据国外调研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社交媒体用户超过46.2亿,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认知域作战主战场。在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颜色革命”中,脸书、推特、优兔等社交媒体在西方国家操纵下,在舆论传播、组织抗议、动员民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在类似行动中脸书往往用来确定日程,推特用来协调行动,优兔用来广泛传播。未来的认知域作战,十分强调着眼目标对象社交习惯和特点,充分掌握目标对象的社交圈、生活圈,从线上线下、军用民用等多渠道选择信息投送方式,从而确保认知信息的送达率。

  跟踪认知动态,把准信息投送时机。认知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一味地追求高节奏、瞬间达成目的反而会起到反面效果。因此,认知域作战要把握好“时间沉浸”的节奏和力度,根据目标对象认知动态选准投送时间,逐步渐进地谋求扩大效果优势。在目标对象对某一事件还未形成初步认知前,要积极抢占信息的发布优先权,第一时间进行信息“轰炸”,力求“先发制人、先入为主”。此外,在事件的舆论发酵阶段,主体的认知还未彻底固化,此时通过不断重复传播某个特定信息,也可以达到潜移默化地重构主体认知的目的。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