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实现认知域作战精准打击?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如何实现认知域作战精准打击?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3-16 09:31

  如何实现认知域作战精准打击

  ■卜江 蒋日烈

  引言

  当前,在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认知域作战正呈现出精确感知、精确预测和精确计算等全新特征。研究把握好认知域作战精准打击的内涵机理,从而确保作战目标清晰化、信息生成个性化、信息投送精准化,将更加有利于夺取未来认知域作战制高点和主动权。

  精准确立作战目标

  作战目标的确立往往是认知域作战关注的首要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应用,占据技术优势的一方往往能够快速、高效地采集不同维度、不同层级、不同模态的认知数据,进而发现对手认知体系的薄弱点、敏感点和爆燃点。

  海量“数据源”细化目标清晰度。在互联网深入普及的今天,认知数据正呈指数级增长,目标画像在大数据、心理测量等技术的支撑下,正逐渐朝着精准画像、智能画像的方向快速演进。根据国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全球互联网渗透率达69%,互联网已经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必备平台。借助互联网,作战双方能够广泛快速地实现目标对象认知数据采集和认知态势感知,为分析目标对象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民族情感、舆论立场等提供支撑。据悉,在近些年的国外大选中,国外数据分析公司就曾通过抓取社交媒体用户数据,建立人物分析模型,精准刻画选民性格、认知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摇摆选民推送暗示性竞选广告,从而影响其选举决策。

  动态“标签池”提升目标辨识率。贴标签通常是指对某一类特定群体或对象的某项特征进行的抽象分类和概括。在认知域作战中,贴标签则是实现认知数据分类和可视化的重要过程。面对海量的用户数据,建立一套成熟可靠的标签体系是梳理分析、用活用好认知数据的前提,利用标签体系过滤无用数据,挖掘潜在价值信息,能够为认知域作战场景预设提供直接参考框架。标签体系的开发要基于认知域作战这个逻辑起点,最终归结于认知域作战应用。对于目标对象来讲,兴趣的迁移、性格的改变、情感的变化是实时动态的,建立“标签池”能够实时感知目标对象的认知动态,精准提升目标辨识率。

  智能“算法库”显现目标关联性。如果将数据比作认知域作战的“燃料”,算法则是“引擎”,是认知精准打击的重要动力源。从一定意义上讲,认知域作战是“数据或算法的对抗”。通过智能算法,可以深度挖掘目标对象行为的多维关联数据,构建精准目标画像,再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将认知信息与目标对象进行自动匹配关联,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投送认知信息,从而改变目标对象认知。正如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分析发现,通过10个点赞,算法可以比同事更了解你;150个点赞,算法将比你父母更了解你;300个点赞,算法将比最亲密的伴侣更了解你。

  精准生成信息“弹药”

  设计符合目标对象思维习惯和感知风格的信息“弹药”,是提升认知域杀伤效果的关键所在。智能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为实现认知信息主题、内容和形式的“私人定制”提供了便捷手段,即时、强制地改变目标对象决策和行动成为可能。

  基于目标价值取向的信息主题策划。认知信息主题是信息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信息内容的核心。从法理劝告、军事威慑、矛盾离间、情感召唤,到义理引导、战争动员、行为指示、动机激励,不同的信息主题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实践表明,认知信息的主题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对象做策划,针对不同作战阶段、不同目标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价值取向,及时优化信息主题,才能使信息“弹药”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对象的需求。据国外研究机构分析,近年来的国外大选竞选广告背后往往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针对不同价值观的选民精准设计不同广告主题,可以引起选民价值共鸣。

  基于目标思维方式的信息内容设计。互联网时代,目标对象的生活轨迹、地理位置、兴趣爱好、社交关系等都被网络所记录,精准打造迎合目标对象思维方式的“信息茧房”成为可能。在大数据技术驱动下,目标对象在虚拟世界中的交互轨迹也很容易被捕捉、被感知与被计算。在多媒体内容智能生成系统等辅助下,可批量生成与目标对象思维习惯类似的信息,致使其陷于“信息茧房”之中,信息接受范围变窄,对外界的感知度逐渐降低,进而陷入认知陷阱。近年来,全球发生的多起“颜色革命”背后都离不开认知控制的支撑,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向目标对象灌输符合其思维方式的虚假信息,制造反智化、愚民化信息环境,形成认知偏差,诱导其否定自身民族文化价值理念,进而产生反政府情绪。

  基于目标感知特性的信息形式选择。心理学认为,认知主体的态度的形成和改变需经过“注意-了解-接受”三个过程,目标对象能否受到信息传播的影响,吸引注意是第一步。信息形式作为引起目标对象注意的重要载体,其形式设计对提高信息“弹药”的接受度、传播力、感染性至关重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目标对象民族情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个人喜好等特征,科学判断信息接受习惯等感知特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文本、语言、视频、图像等信息载体,加以融入色彩、布局等元素,可以给目标对象感官造成强烈刺激。2011年以来,一些叙利亚反战人士以儿童、妇女等视角,制作出多部反战宣传短片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引起国际社会舆论强烈反响。这种国际通用的信息载体,符合大众审美需求,避免了受众差异性解读,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准实现信息投送

  认知信息投送遵循信息传播规律,要想达到认知精准打击效果,需要处理好投送对象、投送渠道、投送时机等问题。

  提取认知特征,筛选信息投送对象。大数据支撑的画像技术使提取目标对象认知特征成为可能,通过认知特征库,可以从不同种族、不同党派、不同职业等群体中筛选出具有相似特征的对象,从而升级传统的粗放筛选方式,让信息“弹药”与目标对象更加匹配,从而提高认知攻击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近年来,剑桥分析公司曾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按照经验开放型、尽责型、外向型、亲和型、情绪不稳定型五类人格对脸书用户进行分类,建立了五种人格特征的线性回归模型,为精准投送竞选广告立起“靶标”。此举对世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未来认知域作战,在广泛搜集用户认知特征的基础上,将更加强调精准划分群体,依据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动习惯的差异,进行有目的地信息投送和行为预测。

  遵循社交习惯,匹配信息投送渠道。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使信息的传播方式正发生巨大变革,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根据国外调研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社交媒体用户超过46.2亿,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认知域作战主战场。在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颜色革命”中,脸书、推特、优兔等社交媒体在西方国家操纵下,在舆论传播、组织抗议、动员民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在类似行动中脸书往往用来确定日程,推特用来协调行动,优兔用来广泛传播。未来的认知域作战,十分强调着眼目标对象社交习惯和特点,充分掌握目标对象的社交圈、生活圈,从线上线下、军用民用等多渠道选择信息投送方式,从而确保认知信息的送达率。

  跟踪认知动态,把准信息投送时机。认知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一味地追求高节奏、瞬间达成目的反而会起到反面效果。因此,认知域作战要把握好“时间沉浸”的节奏和力度,根据目标对象认知动态选准投送时间,逐步渐进地谋求扩大效果优势。在目标对象对某一事件还未形成初步认知前,要积极抢占信息的发布优先权,第一时间进行信息“轰炸”,力求“先发制人、先入为主”。此外,在事件的舆论发酵阶段,主体的认知还未彻底固化,此时通过不断重复传播某个特定信息,也可以达到潜移默化地重构主体认知的目的。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