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3-15 11:37

  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习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进入新时代,习主席多次强调“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明确要求我军“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强军胜战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必将激励和感召广大官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一

  强国必先强军,胜战必先谋战。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主席带领军委一班人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表明新一届军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的决心态度。我们要深切体悟党中央、习主席对全面提高我军备战打仗能力的忧思关切、运筹帷幄的战略谋划,做到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强化强国复兴战略支撑的紧迫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由大向强、将强未强之际往往是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军事手段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保底手段,军事斗争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打赢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面对可能发生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把安全与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以强大军事实力为托底进行战略运筹,确保强国复兴目标顺利实现。

  切实增强我军战略能力的迫切需要。习主席强调,我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聚焦点和着力点放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上,这是未来5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必须全力以赴,务期必成。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根本指向是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关键在于能打仗、打胜仗。现在,虽然我军使命任务有了新的拓展,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日益常态化,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不断增多,但核心职能仍是打仗。党的二十大作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蕴含着鲜明的政治指向、战略指向、实战指向,最终要落到全面提高打赢能力上来。我们必须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

  永葆人民军队初心本色的长远大计。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创建那天起,就以党的初心为初心,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把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做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毋庸置疑,人民军队要永葆初心本色,既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常态化的备战磨炼。练兵备战是治军带兵的经常性、基础性实践活动。抓练兵备战、砺血性胆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抓教育、抓养成,是思想提纯、灵魂回炉的过程。我们要站在初心使命和宗旨本色的高度来深化认识,进一步强化练兵备战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

  能打胜仗是党和人民对人民军队的根本要求。进入新时代,习主席统揽全局、审时度势,深刻揭示人民军队的强军胜战之道,突出强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引领全军把聚焦中心的各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处落。

  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强国强军,战略先行。军事战略指导的生命力在于因时而变、应势而动。要增强军事战略指导的进取性和主动性,在“积极”二字上做文章,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拓展积极防御战略纵深。扭住强敌对手,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加强战争和作战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要求,构建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

  优化联合作战体系。现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其中很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指挥对抗的作用空前上升,作战指挥战略性、联合性、时效性、专业性、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对核心军事能力的生成,对作战进程和结局,起着主导和关键作用,甚至直接决定战争胜负。要加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建设,坚持联合作战统一筹划、统一指挥大方向,加速提升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打造坚强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

  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工作,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对于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军军事训练进入了全方位变革、整体性提升的新阶段,必须加快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要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强化战训一致,坚持以战领训、以训促战,做到按实战要求训练,实现作战和训练一体化。发展我军特色联合训练体系,坚持以联为纲,深入推进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依法治训,紧贴多样化任务需求,提高训练质量和层次。强化训练管理,优化管理模式和流程,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手段建设,提高全周期、精细化训练管理水平。强化训练保障,优化布局、完善要素、创新方式,构设逼真练兵环境,加快构建高水平训练保障体系。

  形成战建备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战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遵循军事能力建设的基本规律,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加强战建统筹,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始终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筹划指导军事行动,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寸土必争、寸步不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确保国家核心利益不受损,确保政治和战略主动。坚持底线思维,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情况,统筹抓好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保持战略全局稳定。

  三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新时代,我军备战打仗重心愈益归正,练兵备战氛围日益浓厚,全军官兵的胜战信心前所未有提升。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抓住窗口期、跑出加速度、建出高质量,推动备战打仗能力迈上新台阶。

  扭住“精”字下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军胜战要坚持以“正”求“精”,紧扣习主席对备战打仗的“重心”和“主责主业”定位严抠细训,切实纠正可能存在的训练摆位不正的问题。坚持以“真”求“精”,时刻保持临战姿态,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抓打仗的准备。坚持以“苦”求“精”,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坚持以“严”求“精”,弘扬整风精神,拿出刚性措施,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不断推动练兵备战质效实现新升级。

  扭住“补”字使长劲。打仗的根本法则是以长制短、以强击弱,备战的核心密码是补短为长、变弱为强。习主席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一抓到底,在解决一个一个实际问题中推动备战工作落实。”落到实践中,要求我们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坚持以作战需求为根本牵引,用全新的思维模式筹划战争。时时紧盯训练弱项,聚焦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瞄准不懂的、抓住不会的、解决急需的,大兴作战问题研究之风,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搞清楚,把将来要打的仗搞明白,不断固强补弱。

  扭住“气”字强优势。战争是物质的较量,也是精神的比拼。习主席指出,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锻造敢打必胜的胆魄,既要有心胜加智胜的科学精神,也要有革命加拼命的无畏勇气,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激发敢于亮剑的血性,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满弓状态,面对各种挑衅决不退缩,敢于接招、善于出击、敢战能胜,确保部队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执笔:刘光明、王 强、刘 珂)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