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营观察丨在雪山之巅放飞梦想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营观察丨在雪山之巅放飞梦想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3-15 11:36

  在雪山之巅放飞梦想

  ■张坤堂 汤文元 董浩

  塞外沙场,战鼓催征。

  站在无人机旁,陆军某新型作战旅专业技术上尉贾春玲的眼神里充满渴望。

  那一年,这个旅成立无人机飞行训练女兵排。经过层层选拔,排长贾春玲带着20名女兵挺进雪域高原,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滚打,为部队新域新质作战能力建设探索铺路。

  “那种氛围就像一个磁场,坚持下来的人舍不得离开,源源不断有人希望加入我们。”贾春玲说。

  没有人能够准确预判每一次选择的结果,但做出选择时,每个人总有相似的坚定时刻。多年以后,回望自己的转型之路,贾春玲更加坚信:是一次次坚定的选择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从办公室职员到边疆女兵,从管理型女军官到新型无人机操作手,从渴望站在台前展示自我到安于站在看不见的角落推动战斗力建设,贾春玲选择向战成长的勇气,源于自身的梦想,也源自时代的推力。

  向战成长,为贾春玲的未来人生 积蓄了更多能量。

  贾春玲对无人机进行检查。汤文元摄

  梦想,破土而出

  选择,往往就在一瞬间。

  对于贾春玲来说,那个瞬间是儿时穿上父亲辅警制服时浑身洋溢的荣光,那是一种憧憬中夹杂着某种浪漫的情愫。

  这位东北姑娘的家乡,因出土大量距今1亿多年的动植物化石,被古生物学家誉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远古化石破土而出的神奇,从小便滋养着贾春玲心中向往浪漫的力量。

  所谓浪漫,便是梦想在心中破土而出。

  大学毕业后,看到电视里播放的征兵视频,贾春玲浪漫的情愫再次被拨动:“我要去当兵。”父母感到不可思议:村里还没有女孩参军的先例。

  “我去当这第一个!”火急火燎打去咨询电话,得知需要去市里体检面试,贾春玲买了张火车站票就出发了。火车窗外的风景迎面而来,她觉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有没有啥特长?”体检后的面试环节,这个从小没报过任何兴趣班的农村姑娘,脸颊憋得通红。她不甘心,硬着头皮唱了一首最喜欢的歌。歌唱得不怎么样,甚至跑了调,考官们却郑重地给了她一张“晋级卡”:“很有军人气质,一点也不怯场!”

  命运,把她军旅生涯的起点选在了新疆。分别前夜,母亲忍不住落泪。在母亲的印象中,新疆不仅遥远,还意味着高原、雪山、戈壁和沙漠,以及数不尽的艰苦。贾春玲安慰母亲:“趁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吃点苦怎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呀!”

  2014年,贾春玲成为新疆军区某师一名话务兵,首要任务是通过耳功、脑功、手功及口功4项考核,尽快考取工号持证上岗。那段时间,她常常练到手指抽筋、脑袋发昏才肯睡觉,号码簿被她翻烂了4本,最终在同年兵中第一个取得工号。

  2017年,踏着改革强军时代鼓点,已经通过考学提干成为一名军官的贾春玲,被分配到陆军某新型作战旅。在新单位,她本可以继续从事通信专业,但无人作战这个新兴领域吸引着贾春玲一步步靠近。

  实现引导远火实弹打击,实现与空军无人机联合侦察,实现一站双机、异地起降……那年年初,旅领导在总结年度无人机训练成绩时,用一连串突破性成就鼓舞人心,也在贾春玲的脑海中激起了一朵朵浪花。

  那一刻,贾春玲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报名成为某新型无人机列装后第一批女操作手。

  奔赴高原,为国仗剑。站立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静静凝望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的璀璨星辰,贾春玲将情感诉于笔端:“夜幕下的昆仑山,不知是谁,偷偷洒下一片星光,让一群女孩穿上戎装,在一个个冰凉的黑夜,去实现让人沸腾的梦想。”

  贾春玲进行飞行控制训练。王文强摄

  炙热,深藏心底

  关闭闹钟,时针指向凌晨1点。

  贾春玲深吸一口气,掀开被子,快速穿上军装,再套上军大衣。雪域高原的深夜,除了彻骨的冷,还有抵不住的风。

  贾春玲已习惯了常态夜间飞行训练。作为某新型无人机操作手,贾春玲称自己是在黑夜中舞剑——比起享受阳光,她更喜欢冲破黑暗后迎来的曙光。

  贾春玲清晰记得,首次操纵无人机在高海拔恶劣天气下训练的画面——

  短短几秒钟,显示屏画面突然猛烈震颤,高度与空速数据指示急剧跳动,操作舱内响起战友急促的警示口令:“无人机空中姿态不稳……”闪烁的红光刺痛着贾春玲的神经,她似乎看到无人机如受惊的鸟儿,在空中摇摆不定。

  “加大油门,提高飞行速度,必要时切换下滑指令!”贾春玲死死地盯着空速和油门数据,紧紧握着手中的操纵杆,发出清脆急促的应答声。不一会儿,故障排除,无人机呼啸着冲向蓝天,大家长出了一口气。

  飞行失速被视为无人航空飞行器最危险的特情,大都出现在恶劣天气的气流断层中。以往无人机训练时,高海拔恶劣天气曾是一道“禁区”。如今,新型无人机在高原高寒地区训练已成常态。该旅一位领导说:“我们今天过苦日子,是因为部队的装备迎来了好日子。我们绝不能辜负时代的馈赠。”

  为此,贾春玲和战友们在各类极端天气下组织飞行训练,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应对机制,有效加速了新域新质战斗力生成。

  一次训练尾声,天空下起大雨,夹杂着豆大的冰雹。无人机紧急降落,滚轮拖着冰雹压过跑道。当时高原飞行训练刚刚展开,配套机库尚未建成,为保护无人机不受损害,必须快速为其穿上机衣。

  贾春玲带头冲了出去。

  风急雨骤,雨点夹杂着冰雹哗啦啦打在机身上,机衣始终撩不到尾翼上。抢过机衣,跨上梯子,贾春玲纵身一跃,顶着狂风将机衣固定在尾翼。走下扶梯,贾春玲长舒了口气,却感觉冻僵的右手上“暖暖的”,这时战友才发现,她的右手被划破鲜血直流……

  勇气,源于对事业的热爱。贾春玲在笔记本上写道:“热血的温度,足以燃烧激情、熔化铁水。”

  贾春玲进行攀登训练。王文强摄

  繁花,如约而至

  “我崇拜花木兰,但我就是我。”去年4月,站在部队举办的“猎隼先锋”颁奖晚会的领奖台上,贾春玲说,自己既没有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被迫和无奈,也不是娇艳欲滴、供人观赏的带刺玫瑰,她更愿意称自己为一名战士——为热血战斗、为梦想战斗、为祖国战斗。

  比起站上领奖台时的拘束,贾春玲更喜欢坐在指挥舱的座椅上。她早已习惯发动机极速搅动气流发出的尖锐嘶鸣,习惯了拉起操纵杆驾驭无人机刺破云端的自信从容。

  跳动的数据,瞬间爆发的口令……每当走上战位,贾春玲就像变了一个人,清秀的脸庞透露出钢铁般坚毅,炯炯有神的目光锁定在跳动的数据上,流露出一种强大的掌控力。

  一次实飞前,贾春玲发现光电载荷的传输画面出现偏移,果断叫停飞行,并要求机务人员对飞机重新进行检查。果然,他们发现了几枚螺丝松动,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事故。

  “女兵心思细腻,操作高精尖信息化装备有独特优势。”谈起组建女子飞行排的初衷,该旅领导说,该型无人机飞行数据多达上百种,需要操作手在细致操作的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迅速胜任岗位的贾春玲,在男兵眼里不仅是“黑马”,更是“鲶鱼”。

  岗位就那么多,谁都不想当旁观者。同专业男女兵的捉对厮杀,彻底让“鱼塘”活跃了起来。男兵动手能力强,机务保养动作迅速;女兵心思细腻,检查测试滴水不漏。优势互补,并驾齐驱,训练成效显著提高:他们将飞行前准备时间缩短了一倍,仅半年就完成了全年的训练时长……

  这样的成绩,来自一群军人的奋斗,也来自时代的助推。训练之余,欣赏着一次次飞行在雪山之巅的新型无人机,贾春玲心潮澎湃: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一个时代的梦想相遇,这是多么幸运的事!

  前不久,贾春玲父母打来电话说,村里又有2名女孩顺利参军,希望向她取取经。作为村子里走出的第一位女兵,贾春玲一直被视为佼佼者。可贾春玲知道,是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就如同雨露与繁花,她的每一次成长绽放,都与时代雨露相遇、相守和相约。

  远方,满怀期待

  2015年3月,人民海军护航编队从也门成功撤离600余名中国公民,海军女兵和小女孩的牵手画面,被网友称为最美瞬间。

  这张照片,被当时还是上等兵的贾春玲贴在日记本上。她觉得自己找到了初心——成为英雄。

  这些年,贾春玲上台当过主持人,深夜做过“知心姐姐”,下连管理过班级……如今,贾春玲常常加班到深夜,台灯映亮的脸庞上看不见疲惫,兴奋的情绪一直在燃烧。

  从“干点什么”到“干好什么”,一字之差,见证着贾春玲对“英雄”的理解。

  驾长车,踏破昆仑山缺,是她心中“当英雄”的起点。

  山势如刀削斧凿,一路往上延伸,直插云天深处。白雪皑皑的山巅,远远看去巍然壮阔,令人心生敬畏。

  走在天路上,贾春玲惊奇地发现,“烟火气”很浓。几乎每翻越一个达坂,车队都能与成批的摩托车队相遇。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交汇时他们挺胸敬礼的样子。回礼那一刻,贾春玲似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途中休整时,不少游客特意把车队当背景,并竖起大拇指合影。那一刻,贾春玲似乎在游客们脸上,看到了被海军女兵拉着手的女孩相似的笑容,自豪崇拜洋溢其中。

  那一刻,贾春玲终于明白,“小女孩”就在她们身边,“英雄”也不只是在聚光灯下。

  后来的日子里,在喀喇昆仑与无人机迎接第一缕朝阳,是贾春玲的常态。

  高中时,贾春玲曾为了备考,一连喝了7杯咖啡鏖战到天亮。走出考场回到家,她就瘫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她一度以为,“那就是这辈子的极限”。直到来到雪域高原,贾春玲才发觉,“心永远比双脚站得高”。

  英雄必须有能耐。贾春玲坚信:“能从‘耐’中来,‘耐’就是耐心、韧性,就是坚持过好‘平常的日子’。”

  贾春玲爱她的无人机,爱她的队伍、她的战友、她的岗位,爱她脚下的土地……她所热爱的一切,为她积蓄了能量,铸造了铠甲。

  迎着夕阳洒下的金光,向着大山奔跑。

  海拔4300米的阿里高原,氧气与心肺的每一次亲密拥抱都让人感到热烈奔放。对于贾春玲来说,30岁的人生不过刚写完开头,未来的故事究竟如何下笔,远方会酝酿出怎样的风景,她不知道,但满怀期待。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