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营观察丨在雪山之巅放飞梦想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营观察丨在雪山之巅放飞梦想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3-15 11:36

  在雪山之巅放飞梦想

  ■张坤堂 汤文元 董浩

  塞外沙场,战鼓催征。

  站在无人机旁,陆军某新型作战旅专业技术上尉贾春玲的眼神里充满渴望。

  那一年,这个旅成立无人机飞行训练女兵排。经过层层选拔,排长贾春玲带着20名女兵挺进雪域高原,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滚打,为部队新域新质作战能力建设探索铺路。

  “那种氛围就像一个磁场,坚持下来的人舍不得离开,源源不断有人希望加入我们。”贾春玲说。

  没有人能够准确预判每一次选择的结果,但做出选择时,每个人总有相似的坚定时刻。多年以后,回望自己的转型之路,贾春玲更加坚信:是一次次坚定的选择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从办公室职员到边疆女兵,从管理型女军官到新型无人机操作手,从渴望站在台前展示自我到安于站在看不见的角落推动战斗力建设,贾春玲选择向战成长的勇气,源于自身的梦想,也源自时代的推力。

  向战成长,为贾春玲的未来人生 积蓄了更多能量。

  贾春玲对无人机进行检查。汤文元摄

  梦想,破土而出

  选择,往往就在一瞬间。

  对于贾春玲来说,那个瞬间是儿时穿上父亲辅警制服时浑身洋溢的荣光,那是一种憧憬中夹杂着某种浪漫的情愫。

  这位东北姑娘的家乡,因出土大量距今1亿多年的动植物化石,被古生物学家誉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远古化石破土而出的神奇,从小便滋养着贾春玲心中向往浪漫的力量。

  所谓浪漫,便是梦想在心中破土而出。

  大学毕业后,看到电视里播放的征兵视频,贾春玲浪漫的情愫再次被拨动:“我要去当兵。”父母感到不可思议:村里还没有女孩参军的先例。

  “我去当这第一个!”火急火燎打去咨询电话,得知需要去市里体检面试,贾春玲买了张火车站票就出发了。火车窗外的风景迎面而来,她觉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有没有啥特长?”体检后的面试环节,这个从小没报过任何兴趣班的农村姑娘,脸颊憋得通红。她不甘心,硬着头皮唱了一首最喜欢的歌。歌唱得不怎么样,甚至跑了调,考官们却郑重地给了她一张“晋级卡”:“很有军人气质,一点也不怯场!”

  命运,把她军旅生涯的起点选在了新疆。分别前夜,母亲忍不住落泪。在母亲的印象中,新疆不仅遥远,还意味着高原、雪山、戈壁和沙漠,以及数不尽的艰苦。贾春玲安慰母亲:“趁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吃点苦怎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呀!”

  2014年,贾春玲成为新疆军区某师一名话务兵,首要任务是通过耳功、脑功、手功及口功4项考核,尽快考取工号持证上岗。那段时间,她常常练到手指抽筋、脑袋发昏才肯睡觉,号码簿被她翻烂了4本,最终在同年兵中第一个取得工号。

  2017年,踏着改革强军时代鼓点,已经通过考学提干成为一名军官的贾春玲,被分配到陆军某新型作战旅。在新单位,她本可以继续从事通信专业,但无人作战这个新兴领域吸引着贾春玲一步步靠近。

  实现引导远火实弹打击,实现与空军无人机联合侦察,实现一站双机、异地起降……那年年初,旅领导在总结年度无人机训练成绩时,用一连串突破性成就鼓舞人心,也在贾春玲的脑海中激起了一朵朵浪花。

  那一刻,贾春玲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报名成为某新型无人机列装后第一批女操作手。

  奔赴高原,为国仗剑。站立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静静凝望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的璀璨星辰,贾春玲将情感诉于笔端:“夜幕下的昆仑山,不知是谁,偷偷洒下一片星光,让一群女孩穿上戎装,在一个个冰凉的黑夜,去实现让人沸腾的梦想。”

  贾春玲进行飞行控制训练。王文强摄

  炙热,深藏心底

  关闭闹钟,时针指向凌晨1点。

  贾春玲深吸一口气,掀开被子,快速穿上军装,再套上军大衣。雪域高原的深夜,除了彻骨的冷,还有抵不住的风。

  贾春玲已习惯了常态夜间飞行训练。作为某新型无人机操作手,贾春玲称自己是在黑夜中舞剑——比起享受阳光,她更喜欢冲破黑暗后迎来的曙光。

  贾春玲清晰记得,首次操纵无人机在高海拔恶劣天气下训练的画面——

  短短几秒钟,显示屏画面突然猛烈震颤,高度与空速数据指示急剧跳动,操作舱内响起战友急促的警示口令:“无人机空中姿态不稳……”闪烁的红光刺痛着贾春玲的神经,她似乎看到无人机如受惊的鸟儿,在空中摇摆不定。

  “加大油门,提高飞行速度,必要时切换下滑指令!”贾春玲死死地盯着空速和油门数据,紧紧握着手中的操纵杆,发出清脆急促的应答声。不一会儿,故障排除,无人机呼啸着冲向蓝天,大家长出了一口气。

  飞行失速被视为无人航空飞行器最危险的特情,大都出现在恶劣天气的气流断层中。以往无人机训练时,高海拔恶劣天气曾是一道“禁区”。如今,新型无人机在高原高寒地区训练已成常态。该旅一位领导说:“我们今天过苦日子,是因为部队的装备迎来了好日子。我们绝不能辜负时代的馈赠。”

  为此,贾春玲和战友们在各类极端天气下组织飞行训练,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应对机制,有效加速了新域新质战斗力生成。

  一次训练尾声,天空下起大雨,夹杂着豆大的冰雹。无人机紧急降落,滚轮拖着冰雹压过跑道。当时高原飞行训练刚刚展开,配套机库尚未建成,为保护无人机不受损害,必须快速为其穿上机衣。

  贾春玲带头冲了出去。

  风急雨骤,雨点夹杂着冰雹哗啦啦打在机身上,机衣始终撩不到尾翼上。抢过机衣,跨上梯子,贾春玲纵身一跃,顶着狂风将机衣固定在尾翼。走下扶梯,贾春玲长舒了口气,却感觉冻僵的右手上“暖暖的”,这时战友才发现,她的右手被划破鲜血直流……

  勇气,源于对事业的热爱。贾春玲在笔记本上写道:“热血的温度,足以燃烧激情、熔化铁水。”

  贾春玲进行攀登训练。王文强摄

  繁花,如约而至

  “我崇拜花木兰,但我就是我。”去年4月,站在部队举办的“猎隼先锋”颁奖晚会的领奖台上,贾春玲说,自己既没有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被迫和无奈,也不是娇艳欲滴、供人观赏的带刺玫瑰,她更愿意称自己为一名战士——为热血战斗、为梦想战斗、为祖国战斗。

  比起站上领奖台时的拘束,贾春玲更喜欢坐在指挥舱的座椅上。她早已习惯发动机极速搅动气流发出的尖锐嘶鸣,习惯了拉起操纵杆驾驭无人机刺破云端的自信从容。

  跳动的数据,瞬间爆发的口令……每当走上战位,贾春玲就像变了一个人,清秀的脸庞透露出钢铁般坚毅,炯炯有神的目光锁定在跳动的数据上,流露出一种强大的掌控力。

  一次实飞前,贾春玲发现光电载荷的传输画面出现偏移,果断叫停飞行,并要求机务人员对飞机重新进行检查。果然,他们发现了几枚螺丝松动,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事故。

  “女兵心思细腻,操作高精尖信息化装备有独特优势。”谈起组建女子飞行排的初衷,该旅领导说,该型无人机飞行数据多达上百种,需要操作手在细致操作的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迅速胜任岗位的贾春玲,在男兵眼里不仅是“黑马”,更是“鲶鱼”。

  岗位就那么多,谁都不想当旁观者。同专业男女兵的捉对厮杀,彻底让“鱼塘”活跃了起来。男兵动手能力强,机务保养动作迅速;女兵心思细腻,检查测试滴水不漏。优势互补,并驾齐驱,训练成效显著提高:他们将飞行前准备时间缩短了一倍,仅半年就完成了全年的训练时长……

  这样的成绩,来自一群军人的奋斗,也来自时代的助推。训练之余,欣赏着一次次飞行在雪山之巅的新型无人机,贾春玲心潮澎湃: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一个时代的梦想相遇,这是多么幸运的事!

  前不久,贾春玲父母打来电话说,村里又有2名女孩顺利参军,希望向她取取经。作为村子里走出的第一位女兵,贾春玲一直被视为佼佼者。可贾春玲知道,是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就如同雨露与繁花,她的每一次成长绽放,都与时代雨露相遇、相守和相约。

  远方,满怀期待

  2015年3月,人民海军护航编队从也门成功撤离600余名中国公民,海军女兵和小女孩的牵手画面,被网友称为最美瞬间。

  这张照片,被当时还是上等兵的贾春玲贴在日记本上。她觉得自己找到了初心——成为英雄。

  这些年,贾春玲上台当过主持人,深夜做过“知心姐姐”,下连管理过班级……如今,贾春玲常常加班到深夜,台灯映亮的脸庞上看不见疲惫,兴奋的情绪一直在燃烧。

  从“干点什么”到“干好什么”,一字之差,见证着贾春玲对“英雄”的理解。

  驾长车,踏破昆仑山缺,是她心中“当英雄”的起点。

  山势如刀削斧凿,一路往上延伸,直插云天深处。白雪皑皑的山巅,远远看去巍然壮阔,令人心生敬畏。

  走在天路上,贾春玲惊奇地发现,“烟火气”很浓。几乎每翻越一个达坂,车队都能与成批的摩托车队相遇。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交汇时他们挺胸敬礼的样子。回礼那一刻,贾春玲似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途中休整时,不少游客特意把车队当背景,并竖起大拇指合影。那一刻,贾春玲似乎在游客们脸上,看到了被海军女兵拉着手的女孩相似的笑容,自豪崇拜洋溢其中。

  那一刻,贾春玲终于明白,“小女孩”就在她们身边,“英雄”也不只是在聚光灯下。

  后来的日子里,在喀喇昆仑与无人机迎接第一缕朝阳,是贾春玲的常态。

  高中时,贾春玲曾为了备考,一连喝了7杯咖啡鏖战到天亮。走出考场回到家,她就瘫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她一度以为,“那就是这辈子的极限”。直到来到雪域高原,贾春玲才发觉,“心永远比双脚站得高”。

  英雄必须有能耐。贾春玲坚信:“能从‘耐’中来,‘耐’就是耐心、韧性,就是坚持过好‘平常的日子’。”

  贾春玲爱她的无人机,爱她的队伍、她的战友、她的岗位,爱她脚下的土地……她所热爱的一切,为她积蓄了能量,铸造了铠甲。

  迎着夕阳洒下的金光,向着大山奔跑。

  海拔4300米的阿里高原,氧气与心肺的每一次亲密拥抱都让人感到热烈奔放。对于贾春玲来说,30岁的人生不过刚写完开头,未来的故事究竟如何下笔,远方会酝酿出怎样的风景,她不知道,但满怀期待。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