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北约密集举行大规模演习

来源:中国国防报2023-03-08 09:49

  近期,北约以强化自身防务能力为名,举行多场大规模演习活动。

  年度反潜演习。据北约海事司令部发布的公告称,2月27日,北约多国举行代号为“活力魔鬼鱼-2023”的年度反潜演习,演练多国反潜和反水面作战能力。演习在意大利西西里附近海域举行,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等9国参演,参演装备包括潜艇、水面舰艇、海上巡逻机等。

  公告称,参演人员演练了一系列作战行动,包括潜艇轮流进行猎潜和反猎潜,以提高北约海上部队反潜和反水面作战的协同能力和熟练程度。北约潜艇部队指挥官斯蒂芬·麦克表示,北约须提前谋划应对多层面威胁,“活力魔鬼鱼”军演可搭建框架,全面演练北约成员国的反潜作战能力。

  “假想敌”演习。法国国防部近期在南部举行了30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代号“猎户座-2023”。来自法国各军种的7000余名军人参演。英国、西班牙、美国及德国的部分军人也受邀参加了此次演习。此次演习调动了包括“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和两艘直升机航母在内的30艘舰船和数百架战机。

  据法国《西南报》报道,与法国以往在演习中将对手设定为某个假想的武装团体不同,此次演习将场景设定为国家之间的大规模冲突。法国国务秘书米拉莱斯称,此次演习是为应对在未来10年至15年内发生的潜在战争。法国军事学院前院长德斯波特表示,仿照现实冲突设置的演习场景能够唤醒欧洲的军事力量。

  针对性防御演习。近期,北约部队的美法两国士兵在罗马尼亚举行军事演习,以测试北约东部部队的防御能力,约350名军人参演。北约方面表示,军演的目的是演练使用美国生产的“海马斯”火箭炮,同时加强北约部队在面对进攻时的协同作战能力。

  总体来看,北约近期密集举行演训活动,主要有两方面考量。一方面,锤炼一体化作战能力。作为北约两大年度反潜演习之一,“活力魔鬼鱼”军演的内容近年来不断拓展,北约希望利用演习正确评估并提升北约海上部队反潜作战能力。

  “猎户座-2023”军演的参演兵力涉及法国及其欧洲盟友的几乎全部军种,囊括了传统的陆、海、空军,新兴的太空部队及网络部队。此外,在现代战争中应用颇多的军用无人机首次在此次法国军演中亮相。法国国防部长勒科尔尼称:“演习的目的是展示我们的部队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及在高强度冲突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另一方面,凸显集团化对抗姿态。北约近期的联合演习活动,针对俄罗斯意味明显。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接受《消息报》采访时表示:“现在北约作为一个统一的集团不再是我们的假想敌,而是敌人。北约的侦察机构每天24小时都在侦察俄罗斯。”

  北约近期举行的多场演习,将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近日,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表示,德国、美国和波兰正就在波兰境内举行联合军演进行商讨。皮斯托里乌斯称,该联合演习是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信号:北约不像看起来那么软弱,美、德将履行保护北约的义务。

  此外,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与匈牙利和土耳其就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谈判取得进展。芬兰、瑞典和土耳其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在布鲁塞尔继续讨论加入北约的问题。下一步,在北约持续“扩员”、不断施压的背景下,欧洲地区安全形势恐将进一步恶化。(傅波)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