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两会受权发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两会受权发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来源:新华网2023-03-07 10:33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张汨汨、梅常伟)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谭克非6日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共281名

  谭克非介绍,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共281名。代表中,基层一线和专业技术军官代表93名、占33.1%,其中基层干部42名,军(警)士12名,文职人员1名;妇女代表39名、占13.9%;少数民族代表17名;大学以上学历代表267名、占95%,其中研究生学历代表140名、占49.8%。代表全部是中共党员,是军队各方面各战线的优秀分子,有161人获得过二等功以上功勋荣誉表彰。

  谭克非说,3月3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成立。经代表选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任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任副团长。会议期间,代表团将根据大会统一安排,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等。

  在强军目标引领下,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有记者问,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鲜明提出强军目标。在强军目标引领下,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请介绍有关情况。

  谭克非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引领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续写新的时代篇章,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牢牢扭住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坚定不移推进政治整训,我军政治生态根本好转,新风正气不断上扬;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积极主动开辟军事斗争新格局;大刀阔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创新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正是在习主席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这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守住了根和魂,走开了快速发展的步伐,赢得了迈向世界一流的主动。

  谭克非说,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军部队坚决贯彻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把精神状态激发出来,把奋进力量凝聚起来,坚定不移听党指挥、强军打赢,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中国有限的国防支出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有记者问,当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美国等国家大幅增加军费预算。请介绍今年中国国防费预算安排的有关情况。

  谭克非说,中国政府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支出规模。近年来,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国防支出适度增长,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谭克非说,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58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5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增加的国防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安排,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后勤,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三是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保障重要领域改革举措和急需政策制度实施,提高军事治理水平。四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持续改善部队工作、训练和生活保障条件。

  谭克非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积极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从2008年起每年向联合国提交上一财政年度军事开支报告。与美国等军事大国相比,中国的国防支出不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国民人均国防支出、军人人均国防支出等都是比较低的。中国有限的国防支出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