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近第79集团军某旅的雷锋精神讲解员们——从“追光”到“发光”的年轻人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走近第79集团军某旅的雷锋精神讲解员们——从“追光”到“发光”的年轻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3-06 10:57

  走近第79集团军某旅的雷锋精神讲解员们——

  从“追光”到“发光”的年轻人

  ■解放军报记者 王琢舒

  “你是落在我世界里的一束光,向我奔来,万物都生长……”

  这是一束怎样的光?迎着观众的目光,助理工程师艾佳昕、传真员高旋、驾驶员安静怡几乎同时说出一个名字:雷锋。

  这3名官兵来自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也是第79集团军某旅营区内雷锋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

  最近,雷锋纪念馆正在修缮翻新。整理展板、清点物件、更新解说词……3名讲解员忙得不亦乐乎,随时准备着以最佳状态讲述雷锋事迹、传递雷锋精神。

  “我是雷锋的‘铁杆粉丝’”“我愿意永远做雷锋精神的‘代言人’”“雷锋就像一束光,我就是追光者”……

  一定意义上,雷锋纪念馆的讲解员们,是离雷锋和雷锋精神最近的人群之一。他们忠诚守望着雷锋留下的精神殿堂,把讲雷锋、学雷锋和做雷锋融为一体,让雷锋精神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第79集团军某旅下士安静怡(左一)为战友讲述雷锋故事。张达人摄

  守望“一束光”

  小心翼翼地打开精心保存的档案袋,一张25年前的老照片映入眼帘——

  一位梳着短发、身穿红棉袄的阿姨,在一位女兵的搀扶下,眼含热泪抚摸着雷锋的塑像。

  照片中的女兵,名叫吴限,曾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名战士,也是雷锋纪念馆时任讲解员。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一幕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已经退役回到地方工作的吴限回忆说。

  那是1998年的一天下午,照片中的黄丽阿姨和老伴儿从湖南千里迢迢来到雷锋纪念馆。

  刚刚踏进大门,看到雷锋塑像的那一刻,黄丽已是热泪盈眶。她抚摸着雷锋塑像,嘴里喃喃自语:“我来看你了,我来看你了……”

  黄丽是雷锋的同乡,也是雷锋的同龄人。“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向善的价值追求,一直影响着黄丽。

  “黄丽阿姨对雷锋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崇拜和想念,完全是真情流露。”那一天、那一幕,让当时只有18岁的吴限颇为震撼,她意识到,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这座雷锋纪念馆,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又散发出巨大的“引力”——

  多年来,心怀敬仰与虔诚的人们纷纷来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人们在追寻:雷锋生于平凡、成于伟大的秘诀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信仰和力量哺育激励着雷锋放射出如此耀眼的光彩?

  纪念馆里,一组组鲜为人知的数据、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幅幅弥足珍贵的照片,让置身其中的每个人,真切地感受到雷锋精神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曾担任雷锋纪念馆讲解员7年的排长汪洋,也像珍藏宝贝一样保存着一些特殊的物件。

  那条洁白的哈达,是一群藏族小朋友送给汪洋的。

  有一次,雷锋纪念馆迎来一群藏族小学生。他们来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大的十多岁,小的只有七八岁。

  汪洋带着孩子们参观完,一位小朋友突然上前问:“姐姐,雷锋叔叔不在了,怎么还会寄钱给我们呢?”

  带队的老师告诉汪洋,这些孩子曾经收到过以雷锋名义寄来的捐款。这次,他和孩子们就是想当面感谢一下。

  汪洋告诉孩子们:“你们收到的助学捐款,就是许许多多的‘雷锋’,通过我手中这个‘雷锋存折’,一笔笔攒出来的。”

  听完介绍,孩子们纷纷从兜里掏出零钱,踮着脚踊跃投入捐款箱里。一名小朋友还捧出一条洁白的哈达,深情地献给了汪洋。

  那封手写的书信,来自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

  那一次,一对老夫妇来到雷锋纪念馆。已是胃癌晚期的老大娘用拐杖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专程从内蒙古赶来。

  原本半个小时的解说,汪洋用了整整一个上午。一路上,她的每一步,都和着老夫妇蹒跚的步履。就在老夫妇准备离开纪念馆时,汪洋取出2枚雷锋纪念章,轻轻地别在老人胸前。大爷和大娘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一个月后,汪洋收到两位老人的来信。信中说,他们参观回去后,一起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合上信的那一刻,汪洋泪流满面……

  位于第79集团军某旅营区内的雷锋纪念馆内陈设。张达人摄

  追逐“一束光”

  10年前,如果你到雷锋纪念馆,带你参观的很可能是这样一位特殊的讲解员——女兵乔婷娇。

  乔婷娇的爷爷乔安山,是雷锋的亲密战友。在鞍钢当工人时,他就与雷锋交好。两人一起入伍,又在同一个班、同一台车。

  “小时候,我家挂着一幅大照片,上面是两名解放军战士在汽车驾驶室里读毛主席著作。其中,一位是爷爷,另一位就是雷锋。”乔婷娇从小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每年清明节,爷爷都带着全家去给雷锋扫墓。

  “雷锋是我们家最亲近的人,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对于乔婷娇来说,在雷锋纪念馆担任讲解员,既是部队工作需要,也是为了接续完成爷爷的心愿。

  2009年12月18日那天,是雷锋的生日。爷爷乔安山冒着大雪,把乔婷娇送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当兵。

  在雷锋纪念馆,乔安山轻轻抚摸雷锋塑像,流着泪说:“班长,过去我总担心有一天走不动了,不能再外出讲您的事迹了。现在好了,我的孙女来接我的班了,我死也瞑目了……”

  带着这样的使命,乔婷娇在雷锋纪念馆中不断走近雷锋、解读雷锋、学习雷锋。

  “学雷锋,首先要学习雷锋的心态。”乔婷娇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雷锋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正是如今有些年轻人缺失的。”

  雷锋许多质朴又可爱的“名言”,被乔婷娇完美地应用到解说工作中。讲解时,面对不同的观众,乔婷娇会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和视角。就这样,在乔婷娇的解说词中,雷锋成为“射手座的40后青年”。

  时代各有不同,精神一脉相承。70后王岩也格外喜欢“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这句雷锋名言。

  王岩不满20岁就开始担任雷锋纪念馆讲解员。这段经历对她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

  “您那个年代的人,是怎么学雷锋的?”记者问。

  “雷锋已经刻进我的骨子里了。”王岩回答得自然而然。

  退役后,王岩成为石油系统的一名质检员。在新工作岗位上,王岩始终把愿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铭记在心。她家里墙上那一排排“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奖状,正是雷锋这束光“照亮生命”的有力印证。

  提起学雷锋,陆军少校杨东宇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017年,杨东宇随中国第五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来到海外,时任分队道桥中队政治指导员。

  一次,杨东宇负责带队给埃及营地架设居住板房。谁知,板房附带的是法语说明书。怎么办?战士王鸿飞想了个主意。

  靠着时断时续的信号,王鸿飞在手机上逐个单词输入电子词典,硬是将法语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后来,战友们对着他翻译好的说明书顺利完成了板房搭建任务。

  “这虽是件小事,却让我很感动。像王鸿飞这样,把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就是学雷锋。”杨东宇说。

  成为“一束光”

  作为走向海外的雷锋传人,杨东宇和战友们以最快速度在马里建成了一座占地100平方米的雷锋精神展馆。

  这座简易的展馆,展示了雷锋逆境成长、工厂锻炼、军营淬火等史料。他们选取部分雷锋日记和故事进行贯穿链接,采用中英法3种语言,全面而精炼地展示雷锋的感人事迹。

  “解说词是我自己准备的。”杨东宇的英语基础不错,“对我来说,用英语解说并不困难。稍有挑战的是,要随时应对外国友人的各种提问。”

  有一次,一名到雷锋精神展馆参观的外国观众问:“为什么雷锋的袜子带着补丁,他很穷吗?”

  “雷锋不是穷,他只是节俭。他把钱留下来,帮助其他人。”听到杨东宇的解说后,那位观众竖起了大拇指。

  因为这座简易的展馆,很多外国人记住了“雷锋”这个名字。他们对雷锋这位中国军人肃然起敬。雷锋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也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心生敬仰。后来,在维和营地,许多参观过纪念馆的外国人,都会把杨东宇叫作“雷锋”。

  和杨东宇一样,经常被人称作“雷锋”的,还有曾任雷锋纪念馆讲解员的陆军上尉徐璐。作为一名从雷锋纪念馆走出来的带兵人,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徐璐的信仰。

  担任讲解员的10年里,徐璐共接待军内外参观单位800多家,人数达万余人。这10年的熏陶,让学雷锋、做雷锋成了徐璐的生活习惯。

  徐璐曾资助过贫困学生,看望过抗美援朝老兵,在驻地学校做过数十场学雷锋报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传递爱心和温暖的过程中,徐璐也收获了个人成长。她被北部战区陆军评为“优秀带兵人标兵”,成为北部战区陆军年度“榜样的力量”事迹报告团成员。

  时光荏苒,精神如磐。从追光到发光,雷锋纪念馆的讲解员们,以雷锋传人的使命担当,践行着对雷锋精神的坚守和传承。

  雷锋精神这座高高耸立的灯塔,永远熠熠生辉、闪闪发光。

  (采访中得到姜自恬、艾佳昕、徐璐等支持协助,特此感谢)

  这就是学雷锋

  ■第79集团军某旅少校 杨东宇

  从小,我就对雷锋头上那顶棉帽子印象深刻。上幼儿园时,有个小朋友曾戴着“雷锋帽”上学,收获了全体同学羡慕的目光。后来,班里好多同学都买了同款“雷锋帽”,我也不例外。

  上小学后,每年学雷锋纪念日,老师都会带着我们上街打扫卫生、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等。那时,我觉得学雷锋就是做好事。做好事多的同学,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还有机会站在国旗下演讲。所以,每次出去学雷锋,我都特别积极主动。那时的我渴望小红花,也渴望成为老师眼里最好的那一个。

  后来,我当兵了。机缘巧合,我成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员。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期间,我们建起了一个简易雷锋精神展馆,我有幸成为馆中的讲解员。

  几经周折,我和战友用两个板房拼接在一起,搭起了展馆的主体。为了让环境更加庄重,我们用背景布把墙体全部包上,然后再挂上展板;没有屏风,我们就焊个架子,用窗帘布把架子裹起来充当屏风;没有彩色喷绘,我们就用刻刀在红色贴纸上刻出雷锋头像轮廓……

  啥是学雷锋?我觉得,“有困难就克服困难”的主动担当,就是学雷锋。

  维和期间每次出任务,战友高策都会在装甲车最后侧的观察口站着。有一次,我带车时问他:“这里是你的幸运位置吗?”他笑笑,并没有回应。

  后来,高策的班长告诉我,最后面的位置温度最高,高策每次都主动站在那里。听完后,我很受触动。

  啥是学雷锋?我觉得,把方便留给战友,把困难留给自己,这就是学雷锋。

  青春,因你而精彩

  ■第79集团军某旅下士 安静怡

  我是一名00后。入伍前,我就知道雷锋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总是做好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参军后,我来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成为雷锋纪念馆义务讲解员。能够近距离接触雷锋,我感到特别自豪。

  我眼中的雷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从不怨天尤人,脸上永远是灿烂笑容。这笑容,似乎有着巨大的魔力。只要看到老班长雷锋的微笑,我就感到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作为一名讲解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把雷锋的故事讲好,把雷锋的精神传承好。要把遥远的历史拉近,将逝去的岁月和记忆变得鲜活清晰,靠的是真感情。

  为了提升讲解水平,我反复研究大型展览的礼仪规范,走访驻地博物馆,向专业讲解员请教解说技巧……凭着这股子韧劲儿,我对馆内布展的300多张照片和近400件文物如数家珍。与此同时,我也收获了“优秀新兵”和“四有”优秀个人等荣誉。

  2021年,服役期满的我走到人生路口:是回去继续完成学业,还是留在部队当一名讲解员?

  凝望照片里雷锋炯炯有神的双目,我下定决心:继续留队。

  雷锋老班长,我的青春,因你而精彩!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2025-10-27 10:34
近段时间,国产算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2025-10-27 10:33
24日至26日,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2025-10-27 02:40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有一座特殊的“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它是全国327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科学家纪念馆。三层楼的建筑,让无数人致敬仰望、驻足流连。
2025-10-27 02:40
记者从在山东东营市召开的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上获悉: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我国连续6年开展“清风行动”,相关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明显下降,鸟类等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5-10-24 10:21
光明日报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张文攀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宁夏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工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5-10-24 09:57
光明日报海口10月23日电 记者王晓樱、通讯员张阳日前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确认这次发现的油茶为独立物种。
2025-10-24 09:55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
2025-10-24 09:54
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24 09:52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节能改造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时代。其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2025-10-24 09:5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