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直-20为什么不怕冷?揭秘国产战鹰的防寒妙招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直-20为什么不怕冷?揭秘国产战鹰的防寒妙招

来源:央视军事2023-03-04 11:56

  极寒风雪环境中

  国产直-20勇闯雪域高原

  全域飞行毫无压力

  它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带你揭秘!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

  掌握旋翼防除冰关键技术的国家

  旋翼

  是直升机精细且关键的部件

  高空严寒地带

  大气中的湿气和水分

  迅速聚集在高速旋转的旋翼桨叶上

  凝结成冰

  改变旋翼的气动外形和质量分布

  会影响直升机的飞行性能

  甚至导致直升机失控坠毁

  点击视频↓了解旋翼结冰的危害

  飞行器防除冰

  一直是国际航空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研究人员不断研发出

  液体防冰、气动带除冰

  电热除冰等多种除冰防冻方式

  电热除冰技术

  是将直升机的电能转化为热能

  为旋翼加温

  这样既能防止旋翼结冰

  也能在发生结冰时及时除冰

  在高空中

  旋翼结冰区域加热后

  冰层底部会先融化

  再利用旋翼旋转产生的离心力

  甩出残冰

  这种方式起效快、可靠性好

  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

  是目前最成熟、最实用的旋翼除冰技术

  我国自主研发的直-20

  屡上高原极寒之地

  历经多年

  终于攻克直升机旋翼防除冰技术

  直-20摘了“冰帽子”

  拥有全疆域、全天候作战能力

  点击视频↓看直-20奋飞雪域高原

  酷寒条件下

  直升机也要防“感冒”

  中国最北端的陆航旅

  能在-40℃的林海雪原

  全时全域遂行任务

  极寒条件下

  直升机在室外放置几小时

  发动机启动时间会变长

  机械部件、航电系统的精细部件

  也容易出故障

  直升机怎么才能不“感冒”?

  这个长方形绿色箱子

  是一个便携式加温设备

  可以对直升机进行加温预热

  缩短了直升机的准备时间

  大大提高了出动效率

  点击视频↓看机务人员操作

  不仅直升机防寒保暖有妙招

  “战鹰守护者”也有“暖宝宝”

  他们的便携式加温衣物

  看起来和普通衣物没什么区别

  但是口袋里有一个充电宝

  只要按动衣服上的按钮

  衣服背部的石墨烯发热材料就会升温

  点击视频↓探秘保暖“黑科技”

  部队还分析驻地30年的气象数据

  采集不同型号直升机

  在不同温度下的保障数据

  研发出保暖水箱

  快充式野外防寒机库等创新成果

  全方位增强保障效能

  点赞国产战鹰

  点赞为战鹰护航的科技力量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