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雷锋故乡,与“雷锋”对话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在雷锋故乡,与“雷锋”对话

来源:解放军报2023-03-01 10:12

  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望城中队官兵进行刺杀操训练。杨华峰摄

  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中)远程视频寄语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望城中队官兵。彭健摄

  从湖南长沙城区出发,沿雷锋大道一路向北,一尊高达30米的雷锋头像雕像迎面矗立。

  那张微笑的年轻面孔,温暖感染着无数途经于此的人。

  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望城中队营区里,也有一尊高近6米的雷锋塑像,日夜守望着一茬茬朝气蓬勃的官兵。

  长沙望城,雷锋的故乡。望城中队的官兵,被誉为“雷锋故里的活雷锋”。

  时值早春,暖风吹拂。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前夕,来自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一群报名应征入伍大学生,和中队官兵一同走进雷锋故乡,展开一场“青春”与“雷锋”的对话。

  “人人都可以成为像雷锋一样的人”

  绿树掩映的小院里,坐落着三间茅屋。卧室里摆着一张木床,厨房里架着一口锅……这里的一切,都刻着时间的印记。

  “这就是雷锋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走进简家塘雷锋故居,大学生们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雷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成长,又从这里出发。曾经,我也像你们一样,心中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当你越走近,就会越震撼……”伴随着中队讲解员许浩斌的讲述,大家的目光定格在墙上的老照片。

  一张老照片,复活了少年雷锋朝气蓬勃的脸庞。“原来,雷锋这样平凡,就像邻家大哥哥一样!”“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雷锋永远不老……”雷锋的形象,在这群大学生脑海中渐渐清晰立体起来。

  “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永恒的精神坐标。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时代将永远铭记雷锋!”回味着许浩斌的一番话,一颗颗种子在这群年轻人心里萌芽。

  望城中队官兵经常为前来雷锋故居和中队参观的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讲述雷锋故事,把雷锋精神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

  记者采访时,一群群慕名前来的游客,走进雷锋故居,好奇地打量着雷锋曾经生活的地方。

  微风吹过院落,竹林沙沙作响。离开时,回望门楣上“雷锋故居”几个大字,大学生李佳喜说:“来到这里,仿佛和雷锋隔着时空对话。原来,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从雷锋故居到望城中队的路上,雷锋大道、雷锋学校、雷锋公园等以雷锋命名的“雷锋元素”随处可见。

  走进中队,高大的雷锋塑像格外醒目。营区里,雷锋步道上短短的文字,浓缩着雷锋不平凡的一生;营房里,走廊两侧墙上挂满与雷锋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就连角落处都有学雷锋格言。在这里,雷锋精神早已融入官兵生活的点点滴滴。

  操场上,官兵们正进行刺杀操训练。虎虎生威的动作、铿锵有力的喊杀声,深深吸引着这群刚走进营门的大学生。

  “这才是男子汉应有的样子!”走近雷锋传人、提前体验军营生活,大学生们格外兴奋。武器体验环节,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熟练操作武器装备,是每名官兵必须具备的技能。”二级上士沙宇峰说,“只有练精武艺,才能算合格的雷锋故乡兵。”

  说话间,拆卸、组装,沙宇峰熟练的枪械操作演示,赢得了大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在沙宇峰指导下,大学生叶斌一遍又一遍拆卸枪械、组装枪械。他满怀期待地问:“班长,我可以成为像你一样优秀的兵吗?”

  “当然可以,不仅能够成为像我这样的兵,只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人人都可以成为像雷锋一样的人!”沙宇峰说。

  这一天,18岁的大学生刘希从军的梦想更加坚定:“我也可以成为像雷锋一样的人。”

  “原来活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中队营房门口,一支铮亮的军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们将这把军号放在这里,就是时刻提醒官兵,强军步伐一刻不能停歇,学习雷锋精神一刻不能停止。”中队长龙志鹏说。

  步入楼门,习主席关于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映入眼帘。墙上,挂满了雷锋的照片。细心的大学生们发现,与雷锋照片同处一面墙的,还有官兵的阶段目标栏。

  “作为雷锋故乡的兵,雷锋天天看着我们,我们干不好,觉都睡不安稳。”龙志鹏说。

  走进宿舍,映入眼帘的是一尘不染的床铺、棱角分明的方块被。整齐划一的内务,引得大学生们啧啧称赞,心生敬佩。

  打开上等兵曹袁陵的柜子,柜门后一张“成长成才卡”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狙击打靶10发100环,成为一名优秀的“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

  那天,草丛深处,曹袁陵双手紧握狙击枪,屏息、瞄准、锁定、击发。“啪!”一声枪响,子弹应声出膛,精确命中目标……

  岗位学雷锋、强军当先锋,是中队全体官兵的共识。他们知道,要答好新时代考卷,必须把岗位当战位,将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岗位建功和练兵备战上。

  拉开抽屉,只见一个棕色外壳的笔记本上,印着雷锋头像。笔记本封面上,“续写雷锋日记”6个字见证着中队沿袭数十年的优良传统。

  一名大学生问道:“我已经很久不写日记了。你们为什么还在续写‘雷锋日记’?”

  “写日记能让雷锋精神具象化,帮助我们在一言一行中向雷锋靠近。”大学生们的提问,让龙志鹏回想起自己上任之初的情形——

  支队长拿出自己入伍以来写的30余本日记,郑重地交给龙志鹏,嘱托道:“续写‘雷锋日记’,是中队的优良传统,每名官兵都要坚持好。你作为中队主官,更要带好头!”

  大学生唐瑞好奇地翻开一本本日记,发现里面不仅记录着官兵们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也记载着官兵们“干一行爱一行”的精武追求,还记有官兵们践行雷锋精神的切身感悟。

  “我原本以为,学雷锋就是做好事。没想到,官兵们续写的‘雷锋日记’里,还包括如此多的内容!”唐瑞感慨地说。

  班长沙宇峰为中队带出一大批训练尖子,驾驶员赵四超安全行车零事故,军械员兰敏俊多次完成保障任务,给养员廖家忠把做好饭当成最大的幸福,上等兵林顺武冲锋在火灾现场……

  追寻着雷锋精神,中队官兵在续写“雷锋日记”中,写下更多动人的篇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大学生们既敬佩又震撼。

  那一刻,大学生唐瑞立下目标:“用小成长积淀大成就,让学雷锋活动真正融入日常,时刻教育激励自己成长。”

  中队荣誉室里,锦旗挂满整个墙壁。展柜里,群众送来的感谢信有240多封,官兵把它们精心保存,汇集成册。

  指导员欧阳智指着展柜里一个锈迹斑斑的水壶,讲述了雷锋与中队前辈们交往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雷锋正是携带这个挎包和水壶,和中队官兵一同治理水患……”

  “曾经,我们以为雷锋离我们很远。原来活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参观完中队荣誉室后,大学生们由衷地感慨。

  “像雷锋一样,当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兵”

  雷锋故事分享会上,中队官兵连线了一位“特殊嘉宾”——武警重庆总队战士高坤。视频里,高坤激动地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故事。

  “每一次与官兵接触,都让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更深一点;每一次走进中队,都让我感觉与雷锋更靠近一步。”尽管远隔千里,大家透过视频依然能感受到高坤言语中的真诚。

  这份真诚,来自中队的真情付出。2017年,高坤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工资微薄,他和弟弟面临辍学风险。

  得知消息,官兵们走进高坤家中,筹措资金、解难帮困,帮助成绩优异的兄弟二人顺利完成学业。

  高坤考上大学后,怀着感恩之心和对军营的向往,选择参军入伍。2022年3月,他拿出自己一个月的津贴,委托中队捐助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

  参军入伍,同样是大学生张浩宇从小的梦想。在他眼中,高坤俨然就是未来的自己。

  二级上士孙华东续写的“雷锋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搞训练,雷锋是习武精兵,我不能差;开汽车,雷锋是驾驶能手,我不能差;当班长,雷锋是带兵标杆,我也不能差!”

  入伍12年,孙华东刻苦学习各类维修技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修理大拿”。他说:“营区的每一根电线、每一条水管,都记在我心里。”此外,他还身兼狙击手、理发员、炊事员、网络维护员,被中队战友们称为“最像雷锋的战士”。

  “太酷了!我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像孙班长这样的兵。”张浩宇朝着孙华东竖起大拇指。

  “学习雷锋,需要持之以恒,时时可学、处处可为。在学雷锋的道路上,我只是中队的普通一员。中队的每名官兵,都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孙华东列举出一组数据,让大学生们颇为震撼——

  多年来,中队先后有80人成为驻地雷锋纪念馆志愿讲解员,60余人被聘为荣誉班主任、辅导员,为数以百万计的游客讲述红色历史、雷锋故事。

  一代代中队官兵用热爱将雷锋精神讲准了、讲实了、讲透了、讲活了,成为雷锋故里一道亮丽风景。

  中队官兵坚持不懈地为驻地群众修家电、剪头发、量血压、做理疗,持续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雷锋”这面金字招牌,被一代代雷锋传人擦得更加闪亮。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就在这一晚,大学生们有感而发,写下一篇篇日记——

  “走进望城,走进雷锋故居,走进望城中队,就是走进我们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来到了雷锋故里。他那颗不被生活所打倒、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让我特别感动!”

  “有幸来到望城中队,亲眼看到刺杀操,亲手抚摸钢枪,携笔从戎的意愿更强烈了,真希望早一天开启军营生活!”

  就在这一晚,大学生许阳武和中队上等兵刘志豪,在日记里不约而同写下这样一句话:“像雷锋一样,当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兵!”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此刻,歌声飞扬,飘向远方,也回荡在这群年轻人心中。(陈典宏 李浩然 邓颖刘敏强)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