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雷锋故乡,与“雷锋”对话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在雷锋故乡,与“雷锋”对话

来源:解放军报2023-03-01 10:12

  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望城中队官兵进行刺杀操训练。杨华峰摄

  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中)远程视频寄语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望城中队官兵。彭健摄

  从湖南长沙城区出发,沿雷锋大道一路向北,一尊高达30米的雷锋头像雕像迎面矗立。

  那张微笑的年轻面孔,温暖感染着无数途经于此的人。

  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望城中队营区里,也有一尊高近6米的雷锋塑像,日夜守望着一茬茬朝气蓬勃的官兵。

  长沙望城,雷锋的故乡。望城中队的官兵,被誉为“雷锋故里的活雷锋”。

  时值早春,暖风吹拂。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前夕,来自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一群报名应征入伍大学生,和中队官兵一同走进雷锋故乡,展开一场“青春”与“雷锋”的对话。

  “人人都可以成为像雷锋一样的人”

  绿树掩映的小院里,坐落着三间茅屋。卧室里摆着一张木床,厨房里架着一口锅……这里的一切,都刻着时间的印记。

  “这就是雷锋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走进简家塘雷锋故居,大学生们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雷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成长,又从这里出发。曾经,我也像你们一样,心中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当你越走近,就会越震撼……”伴随着中队讲解员许浩斌的讲述,大家的目光定格在墙上的老照片。

  一张老照片,复活了少年雷锋朝气蓬勃的脸庞。“原来,雷锋这样平凡,就像邻家大哥哥一样!”“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雷锋永远不老……”雷锋的形象,在这群大学生脑海中渐渐清晰立体起来。

  “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永恒的精神坐标。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时代将永远铭记雷锋!”回味着许浩斌的一番话,一颗颗种子在这群年轻人心里萌芽。

  望城中队官兵经常为前来雷锋故居和中队参观的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讲述雷锋故事,把雷锋精神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

  记者采访时,一群群慕名前来的游客,走进雷锋故居,好奇地打量着雷锋曾经生活的地方。

  微风吹过院落,竹林沙沙作响。离开时,回望门楣上“雷锋故居”几个大字,大学生李佳喜说:“来到这里,仿佛和雷锋隔着时空对话。原来,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从雷锋故居到望城中队的路上,雷锋大道、雷锋学校、雷锋公园等以雷锋命名的“雷锋元素”随处可见。

  走进中队,高大的雷锋塑像格外醒目。营区里,雷锋步道上短短的文字,浓缩着雷锋不平凡的一生;营房里,走廊两侧墙上挂满与雷锋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就连角落处都有学雷锋格言。在这里,雷锋精神早已融入官兵生活的点点滴滴。

  操场上,官兵们正进行刺杀操训练。虎虎生威的动作、铿锵有力的喊杀声,深深吸引着这群刚走进营门的大学生。

  “这才是男子汉应有的样子!”走近雷锋传人、提前体验军营生活,大学生们格外兴奋。武器体验环节,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熟练操作武器装备,是每名官兵必须具备的技能。”二级上士沙宇峰说,“只有练精武艺,才能算合格的雷锋故乡兵。”

  说话间,拆卸、组装,沙宇峰熟练的枪械操作演示,赢得了大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在沙宇峰指导下,大学生叶斌一遍又一遍拆卸枪械、组装枪械。他满怀期待地问:“班长,我可以成为像你一样优秀的兵吗?”

  “当然可以,不仅能够成为像我这样的兵,只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人人都可以成为像雷锋一样的人!”沙宇峰说。

  这一天,18岁的大学生刘希从军的梦想更加坚定:“我也可以成为像雷锋一样的人。”

  “原来活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中队营房门口,一支铮亮的军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们将这把军号放在这里,就是时刻提醒官兵,强军步伐一刻不能停歇,学习雷锋精神一刻不能停止。”中队长龙志鹏说。

  步入楼门,习主席关于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映入眼帘。墙上,挂满了雷锋的照片。细心的大学生们发现,与雷锋照片同处一面墙的,还有官兵的阶段目标栏。

  “作为雷锋故乡的兵,雷锋天天看着我们,我们干不好,觉都睡不安稳。”龙志鹏说。

  走进宿舍,映入眼帘的是一尘不染的床铺、棱角分明的方块被。整齐划一的内务,引得大学生们啧啧称赞,心生敬佩。

  打开上等兵曹袁陵的柜子,柜门后一张“成长成才卡”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狙击打靶10发100环,成为一名优秀的“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

  那天,草丛深处,曹袁陵双手紧握狙击枪,屏息、瞄准、锁定、击发。“啪!”一声枪响,子弹应声出膛,精确命中目标……

  岗位学雷锋、强军当先锋,是中队全体官兵的共识。他们知道,要答好新时代考卷,必须把岗位当战位,将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岗位建功和练兵备战上。

  拉开抽屉,只见一个棕色外壳的笔记本上,印着雷锋头像。笔记本封面上,“续写雷锋日记”6个字见证着中队沿袭数十年的优良传统。

  一名大学生问道:“我已经很久不写日记了。你们为什么还在续写‘雷锋日记’?”

  “写日记能让雷锋精神具象化,帮助我们在一言一行中向雷锋靠近。”大学生们的提问,让龙志鹏回想起自己上任之初的情形——

  支队长拿出自己入伍以来写的30余本日记,郑重地交给龙志鹏,嘱托道:“续写‘雷锋日记’,是中队的优良传统,每名官兵都要坚持好。你作为中队主官,更要带好头!”

  大学生唐瑞好奇地翻开一本本日记,发现里面不仅记录着官兵们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也记载着官兵们“干一行爱一行”的精武追求,还记有官兵们践行雷锋精神的切身感悟。

  “我原本以为,学雷锋就是做好事。没想到,官兵们续写的‘雷锋日记’里,还包括如此多的内容!”唐瑞感慨地说。

  班长沙宇峰为中队带出一大批训练尖子,驾驶员赵四超安全行车零事故,军械员兰敏俊多次完成保障任务,给养员廖家忠把做好饭当成最大的幸福,上等兵林顺武冲锋在火灾现场……

  追寻着雷锋精神,中队官兵在续写“雷锋日记”中,写下更多动人的篇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大学生们既敬佩又震撼。

  那一刻,大学生唐瑞立下目标:“用小成长积淀大成就,让学雷锋活动真正融入日常,时刻教育激励自己成长。”

  中队荣誉室里,锦旗挂满整个墙壁。展柜里,群众送来的感谢信有240多封,官兵把它们精心保存,汇集成册。

  指导员欧阳智指着展柜里一个锈迹斑斑的水壶,讲述了雷锋与中队前辈们交往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雷锋正是携带这个挎包和水壶,和中队官兵一同治理水患……”

  “曾经,我们以为雷锋离我们很远。原来活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参观完中队荣誉室后,大学生们由衷地感慨。

  “像雷锋一样,当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兵”

  雷锋故事分享会上,中队官兵连线了一位“特殊嘉宾”——武警重庆总队战士高坤。视频里,高坤激动地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故事。

  “每一次与官兵接触,都让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更深一点;每一次走进中队,都让我感觉与雷锋更靠近一步。”尽管远隔千里,大家透过视频依然能感受到高坤言语中的真诚。

  这份真诚,来自中队的真情付出。2017年,高坤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工资微薄,他和弟弟面临辍学风险。

  得知消息,官兵们走进高坤家中,筹措资金、解难帮困,帮助成绩优异的兄弟二人顺利完成学业。

  高坤考上大学后,怀着感恩之心和对军营的向往,选择参军入伍。2022年3月,他拿出自己一个月的津贴,委托中队捐助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

  参军入伍,同样是大学生张浩宇从小的梦想。在他眼中,高坤俨然就是未来的自己。

  二级上士孙华东续写的“雷锋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搞训练,雷锋是习武精兵,我不能差;开汽车,雷锋是驾驶能手,我不能差;当班长,雷锋是带兵标杆,我也不能差!”

  入伍12年,孙华东刻苦学习各类维修技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修理大拿”。他说:“营区的每一根电线、每一条水管,都记在我心里。”此外,他还身兼狙击手、理发员、炊事员、网络维护员,被中队战友们称为“最像雷锋的战士”。

  “太酷了!我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像孙班长这样的兵。”张浩宇朝着孙华东竖起大拇指。

  “学习雷锋,需要持之以恒,时时可学、处处可为。在学雷锋的道路上,我只是中队的普通一员。中队的每名官兵,都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孙华东列举出一组数据,让大学生们颇为震撼——

  多年来,中队先后有80人成为驻地雷锋纪念馆志愿讲解员,60余人被聘为荣誉班主任、辅导员,为数以百万计的游客讲述红色历史、雷锋故事。

  一代代中队官兵用热爱将雷锋精神讲准了、讲实了、讲透了、讲活了,成为雷锋故里一道亮丽风景。

  中队官兵坚持不懈地为驻地群众修家电、剪头发、量血压、做理疗,持续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雷锋”这面金字招牌,被一代代雷锋传人擦得更加闪亮。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就在这一晚,大学生们有感而发,写下一篇篇日记——

  “走进望城,走进雷锋故居,走进望城中队,就是走进我们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来到了雷锋故里。他那颗不被生活所打倒、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让我特别感动!”

  “有幸来到望城中队,亲眼看到刺杀操,亲手抚摸钢枪,携笔从戎的意愿更强烈了,真希望早一天开启军营生活!”

  就在这一晚,大学生许阳武和中队上等兵刘志豪,在日记里不约而同写下这样一句话:“像雷锋一样,当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兵!”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此刻,歌声飞扬,飘向远方,也回荡在这群年轻人心中。(陈典宏 李浩然 邓颖刘敏强)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 中欧班列“枢纽经济”展新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