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雄鹰砺翅海天间,海军陆战队某旅开展跨昼夜演练
首页 > 军事频道> 军事图库 > 正文
[责编:丁玉冰]

雄鹰砺翅海天间,海军陆战队某旅开展跨昼夜演练

来源:解放军报2023-02-21 10:03

24小时热图
  • 福州:打造人水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市

  • 春到茶山采茶制茶忙

  • 云南石屏:“小豆腐”带动“大产业”

  • 吉林珲春:中俄边城贸易忙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2023-03-23 15: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2023-03-23 04:30
在基因塑造生命的过程中,有个隐秘而伟大的遗传“剪辑师”——次要剪接体。
2023-03-23 05:05
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2023-03-23 09:33
如今,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正在为生产生活插上“数字翅膀”。
2023-03-23 05:00
电解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它是由食盐水经电解后产生的。
2023-03-23 09:36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加载更多

  飞行员待命出击。

  雄鹰砺翅海天间

  ——海军陆战队某旅跨昼夜演练影像

  ■丛连营  濮于翔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贾成露  摄影报道

  初春,在南国某机场,海军陆战队某旅战机列阵,准备参加一场跨昼夜综合演练。

  “正在某海域航行的舰艇急需一批医疗物资,命你部迅速执行运输任务!”接到指令,各机组快速完成出动准备。伴着震耳的轰鸣声,战机依次升空,随即组成编队飞赴目标海域上空。

  飞行途中,导调组传来特情:“地面有人‘负伤’,请求空中救护支援!”编队指挥员沉着应对,指挥两架战机脱离编队,交替掩护突破“敌”封锁区,前去营救“负伤”人员。经地面部队布设烟雾信号引导,战机顺利完成“伤员”转运任务。

  茫茫大海,水天一色。编队从某舰甲板上完成物资吊挂后,继续向目标海域飞行,途中遭遇“敌”机袭扰。指挥员立即命令僚机前去应战,同时引导水面舰艇对“敌”机实施火力打击。

  天色渐暗,海上波涛汹涌,舰艇上下起伏……

  500米、200米、100米……飞行员张贤宝紧握驾驶杆,边扫视仪表数据边观察舰机情况。几经尝试,他精准抓住舰艇相对平稳的时机,驾驶战机成功着舰。至此,演练圆满结束。

  夜幕降临,直升机飞临舰艇甲板上空。

  直升机吊挂物资。

  官兵协力合作,快速运送“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