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梦想实现!高原官兵有了“蔬菜基地”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梦想实现!高原官兵有了“蔬菜基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2-20 09:11

  “蔬菜基地”:让边关春常在

  ■邹珺宇 尤 涵  解放军报记者 李 蕾

官兵采摘蔬菜。

  火锅冒着腾腾热气,翠绿的生菜、小黄瓜、青椒摆满饭桌,牛油锅底红彤彤的好不热闹。

  又到周末,来到新疆军区某团一营驻地,眼前的春天气息,让人心头一暖。该营驻守海拔46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腹地,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0℃,常年被冰雪覆盖,也正因此,这里的新鲜蔬菜曾经无比金贵。

  一级上士刘连强夹起一片生菜叶,放入红油锅里,他笑着说:“在高原,蔬菜比鲜肉更稀罕,能天天吃上蔬菜,曾是多少人的梦想啊!”下士王超接过话茬:“如今不一样了,我们营蔬菜管够!”

  高原上,哪来这么多的鲜菜?王超神秘地笑着说:“跟我来!”

  顶着寒风,王超和记者一起,来到背风处的白色板房前。门一打开,满眼春色扑面而来。

  板房墙壁周围的铁架上,摆满一盆盆绿植;屋顶钢架上爬满藤蔓,豆角、西葫芦等蔬菜的“触手”舒展开来;房间中央的火炉“噼啪”作响,木柴燃烧散发的热量,将这个充满生机的“蔬菜基地”留在了春天。

  官兵们说,这里地处偏远,物资运输困难,一些时令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存在冻坏、腐烂的风险。大雪封山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去年,上级组织营连骨干和炊事班同志们开展座谈。会上,大家集思广益,决定借鉴地方温室蔬菜培育的经验,利用新型阳光板房建设一个“温室蔬菜培育基地”,立足现有条件种植蔬菜。

  在高原上种菜,最重要的是温度和湿度。经过专家考察和指导,他们在板房外围铺设一层保温棉垫,并在房间内架设火炉、雾化加湿器等,保证室内温度湿度。

  官兵还将蔬菜种子用温水浸泡,再将种子隔距均匀地播撒在由弹药箱改装的培养仓里。为提高土壤肥力,他们还在培养仓表面均匀撒上“营养土”。

  种植蔬菜的过程中,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炊事班班长、中士张永强说,尽管采取恒温恒湿控制方式,有些菜长得葱翠欲滴,有些却极易枯萎。

  他们发现,不同蔬菜对温度湿度有不同要求,若采取室内恒温控制,不符合一些蔬菜种植环境条件。

  小发明、小创新,一起用起来!他们利用“隔热玻璃板”将蔬菜培养基地“单元化”,采取“一类蔬菜一单元”模式,因地制宜营造不同的种植环境。

  “随着培养基地单元化,营里决定,将培养任务分割给连队各班,一个班管理一个单元,官兵利用业余时间种植蔬菜。”王超说,去年底以来,战友们全程参与蔬菜培养,相互讨论分享种植技术经验,还开展了评比——“看谁种的蔬菜又大又绿”。

  如今,营队自主建设的温室蔬菜培育基地得到上级肯定。团领导让每个营队学习一营经验、自建“蔬菜基地”。团机关也没闲着,他们与科研院所签订协议,定期将种类丰富的蔬菜种子送上高原……

  吃上了新鲜自产蔬菜,高原官兵们说:“都说边关春来早,如今是春常在哩。”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