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次入伍“老兵”的新征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2次入伍“老兵”的新征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2-20 09:11

  这个兵我还没当够

  ■中部战区空军某部下士 李金峰

  “6年兵龄、5个岗位、4年新兵、3换驻地、2次入伍……”如果有人问我当兵的感受,我会用这样一组数字来回答。

  2015年6月,参加完高考的我,在填报志愿时本打算报考师范院校,希望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当我得知县人武部正在组织征兵时,我心里泛起了一阵涟漪。我家附近驻扎着一支空军部队,每次看着营门口哨兵身着帅气的军装,我都心生渴望:要是能穿上这身军装,该有多好啊!

  有理想,就要去实现。当年9月,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告别父母,来到陆军某部服役,成为一名装甲步兵。

  初入军营,高难度的专业训练,让我屡次碰壁。步战车车门小,稍不注意就会磕到头,即便戴着钢盔,也能感到疼痛。经过无数次“磕磕碰碰”,我终于熟练掌握了登车要领,且能够胜任装甲车机枪手、火箭筒手等岗位,成了一名“多面手”。后来,听说单位挑选装甲车驾驶员的消息,我第一时间报了名。要知道驾驶国产某新型装甲车在沙场驰骋,可是每名步兵战士的梦想。

  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培训机会。半个月后,由于编制体制改革,我被调整到汽车连,成为军车驾驶员,一时间失落、沮丧涌上心头。连长看出了我的情绪变化,经过他的开导,我下决心要把军车驾驶员当出个名堂来。

  重新归零,我向陌生领域冲锋。在集训队,我抓住每个提高驾驶本领的机会不停地练习。2016年6月,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质,我被分配到“硬骨头十连”。从小车到大车,从勤务车到长途车,到处留下我战斗的身影。

  临近2017年春节时,大姐告诉我,母亲得了糖尿病。从那时开始,我萌生了退役想法。那年3月,部队挑选参加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种子选手,当我写好请战书时,单位又临时受领另一项重大任务,就这样我与“阅兵梦”擦肩而过。9月,我虽被评为“优秀士兵”,但母亲的病越来越严重,只能忍痛提交了退役申请。

  回到家乡后,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我选择在家附近学习烹饪。2018年3月,我从烹饪学院毕业,找了一份待遇很不错的工作。可当夜深人静时,我会不由地想起当兵时的点点滴滴,我的战友、战车,以及那些未圆的梦。

  那段时间,只要传出有关征兵的消息,父亲就帮我打听。2018年6月,随着母亲好转,我辞掉工作,再次报名参军,如愿穿上了“空军蓝”。

  从一名老兵又变成新兵,火热的新兵连让我重新找回了当年的感觉。面对新的环境、专业,我继续冲锋。体能训练、擒拿格斗、警卫勤务……一个个“山头”被我陆续拿下。

  2019年7月,我部受领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保障任务。起初,我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曾经错失的“阅兵梦”又一次离我这么近。国庆当天,虽然我没能去阅兵现场,但守护战鹰安全起飞,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也感到无上光荣。

  2020年1月,连里炊事班缺人,我主动请缨干起了“老本行”。战友夸我多才多艺,其实我心里最清楚,这是我一步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2020年9月,我郑重地递交了留队申请,从上等兵成为下士。这一步,别人用了两年,我却用了整整5年。今年,我又将面临进退走留的选择,而我早已打定主意,继续留队,因为军装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这个兵我还没当够,如果可以,就当一辈子。

  (刘锦洋、尹晓勇整理)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