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医的风雪巡诊路:只有一个哨兵,我们也要去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医的风雪巡诊路:只有一个哨兵,我们也要去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2-14 15:57

  风雪巡诊路

  ■葛欣 山河

  “去哨所的路被大雪封住了,上不去!我们还在联系市政部门。”电话那头是陆军某边防旅的一位干事,说话斩钉截铁。

  “肯定有路,我们医疗队在这条线上都走几十年了,什么情况没见过!”电话这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三医院院长姜万嵩声音低沉,语气严肃。

  “那是一个孤立的哨所,只有一个班驻扎在那。”干事换了个说法,试图说服姜万嵩。

  “就是只有一个哨兵,我们也要去。”姜万嵩不为所动,挂断了电话。

  一

  那天,气温零下40摄氏度。医疗队登车时,太阳亮得刺眼,空气吸进来,压迫着胸腔。呼吸消化科主任杨庆宇早早吃完饭,已经在楼下等了好一会儿。

  数不清多少次了,老杨拎着包和内科药箱,说走就走。调来医院之前,他是边防连的排长。排长也能给人看病,这可是稀罕事。谁让那时候既缺干部也缺医生呢!没有办法,医学专业出身的老杨,入伍后担任排长职务的同时,兼着医助工作。

  20多年了,每年有巡诊任务,老杨从不落下。年轻的军医问他,巡诊啥感觉。他说,路太远了,上千公里的边防线,常常在车上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路途遥远倒也不怕,就怕路上发生意外事故。

  夏天,暴涨的河水会淹没进山的道路。冬天,铺天盖地的雪又会把道路埋起来。一年冬天,汽车在经过一道沟坎时疾驰而过。一阵剧烈的颠簸过后,后挡风玻璃竟被震碎了。那次巡诊路上,呼呼的冷风一个劲地往车里灌,所有人都被冻得瑟瑟发抖。

  这次路上,一切看似顺利,平安无事,但老杨的心却越发悬得紧了。一进入山区,重重叠叠的大山映在眼前,白皑皑的土地上扎着密林,茫茫的雪原一望无际。医疗队第一站要去的是连部。连部驻扎在一片深山密林里,旁边是冰封雪冻的黑龙江。巨大的冰凌,密密匝匝嵌在冰面上,像一把把凸出的利刃在守护着界河。

  尽管这些年通往边防连队的道路条件改善了不少,市政部门在冬天也会及时清除积雪,但有些较为孤立的哨所,三九天的时候,偶尔也会出现道路不通的情况。

  一个接一个点刹,司机是医院特地找的有经验的老师傅。虽然眼前的路况不错,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可即便车速不快,汽车在一个连续五六公里的下坡时,还是差点发生了意外。那是一段弯道,硬邦邦的积雪上,车辙印纵横交错。汽车驶过,轮胎发出咯吱咯吱的叫声。拐弯后,突然出现一个陡坡,背阴的路面上结着大块大块的残冰。汽车走在上面立刻不听使唤,左摇右摆地就往下冲。司机马上挂进一挡,用力把稳方向盘,慢慢踩刹车,终于在一个不远处的弯道前停了下来……

  汽车沿着雪野上的车辙继续缓缓前行。五六十公里的路,却走了好几个小时。战士们在室外整齐列队,欢迎医疗队的到来。战士的脸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让人想到秋天美丽的红叶,那是晕染大山最美的油彩。

  一下车,姜万嵩就催着战士们进屋。屋内,随行的保障人员,把写着科室名称的牌子,在会议室的一张长桌上依次摆开:内科、皮肤科、骨科、五官科、普外科。旁边的宿舍桌子上,摆好便携的超声仪、心电图仪。

  “我这段时间消化不好,有时会胃疼,不想吃东西。”一名战士问老杨。老杨面容和蔼,与战士面对面坐着,一边仔细询问,一边工工整整地写病历。最后,老杨说:“别担心,给你开几天的药,很快就能好。”

  “这是我之前做的心电图,提示有早搏。”一名战士告诉老杨。经过一番诊察,老杨说:“这种病症非常常见,不用吃药,也不影响正常生活。不过,训练时要注意强度。”随后,老杨在病历上做了备注,提醒自己离开前跟班长、排长交代一下这位战士的情况。

  另外一处,院长又与陪同巡诊的一位干事争论起来:“战士们能上得去,我们也行。”

  二

  那年,姜万嵩还在担任省军区的卫生处干事。他接到任务,陪同北京来的专家医疗队,到边防哨所巡诊。那时的边防路全是沙石路,几位70多岁的老专家,腰背被颠得钻心地疼,一路上全靠护腰支撑着。到了点位,姜万嵩一下子傻眼了,连部通往哨所之间的路,竟是一个几十米直上直下的软梯。老专家们还是坚持要爬上去。他至今忘不了,那天老专家们拼尽全力抓住软梯时苍劲皱褶的手,还有衣袖垂下时手臂上暴起的青筋。登上哨所,一位老专家拉着正在哨位上执勤的战士的手,就像看到自己多年不回家的孩子一样,问东问西……

  此时,姜万嵩的坚持终于胜利了。只是,当那位干事说出路线方案时,他还是吃了一惊:需要先乘坐摩托雪橇在江面上穿行一段距离,然后再徒步行进至哨所,中间可能会遭遇很多不可知的困难。姜万嵩与医疗队队员商量后,依然没有改变决定。

  一开始并不太顺利,一辆摩托雪橇电子打火失灵了,后来才打着的。连长说,现在温度太低,电池电量不足,这种情况只能用主离合器拉绳,像拖拉机的摇把子一样,手动点火。

  队员们坐上雪橇,双手紧紧抓住两侧的握柄,药箱和医疗器械绑在身后的货架上。雪橇在江面上疾驰,风霜打在脸上,让人面部瞬间就失去了知觉。队员们往后看,黑亮的冰刀在江面上刻出两道清晰的印记,中间是一排排履带的压痕。

  遇到冰凌,雪橇还能左右绕行,而碰到光滑的冰面,稍稍控制不好方向,就会猛地向一侧倾倒,后座上的医疗队队员几次差点被甩出去。不久,雪橇在一片堆满冰凌的江面上停了下来,那是雪橇的禁地。

  为安全起见,医疗队队员们背上药箱和医疗器械开始徒步。宽阔的江面,远看如少女的脸庞,光滑平整,近看却高低不平,崎岖难行。厚厚的积雪,作战靴一脚踩进去,雪就没过膝盖。从雪坑里刚拔出脚,下一步又会陷进更深的雪坑。

  越靠近岸边的地方,透亮的冰面越多。几十厘米厚的冰面底下,是一朵朵像花朵一样美丽的裂纹,有时还会有游鱼从冰下穿过。没有心情欣赏这壮美的风景,医疗队队员们个个小心翼翼地向前试探着伸脚、踩实,然后迈另一只脚。最吓人的是冰面上的大裂缝,有的竟有几十厘米宽,人趴在冰上,还能听到潺潺的水声。

  在江面上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踏上了巡逻路。水泥浇筑的巡逻路,上面虽然积着一层薄薄的浮雪,但走起来快多了。正当大家开始以为困难都已经过去,兴致勃勃调侃起那几位摔倒的队员时,前面巡逻路突然断了,出现了一段陡崖。

  “不行,就往回撤吧。”这时,一位医疗队队员无奈地说道,口气有些失落。院长和大部分队员并不甘心。就当大家都以为没有路的时候,陪同的那位干事说,还有一条路,上山绕过去,我们夏天巡逻的时候也走过。那个说要回撤的队员瞬时眼神发亮,兴奋地喊道:“对啊,我们可以先爬上山顶,再从另一侧下山,不就把这段路绕过去了吗?”

  于是,队员们又手拉手向山上攀爬起来。一路陡坡,爬起来非常困难,队员们多么盼望着脚底下能长出几颗钉子。幸好山间有大片大片的柞木林,队员们学着战士的样子一只脚蹬住下面的树,一只手够着上面的树干,一步一步慢慢地向上挪动。

  队员们常年在边防巡诊,都知道在极寒条件下,运动量如果比较大,一定要用舌尖顶住上颚,这样吸进来的空气才会更温润。不过,脸上戴着面罩,哈出去的气,还是会顺着面罩向上飘散,睫毛和眼皮早就结了一层霜,眨眼时感觉眼皮像被粘了胶水一样。

  行至一处缓坡,几个队员疲惫至极,找了一处草丛,一屁股蹲坐在雪地上。呼呼的寒风使劲往棉服里钻,那会儿透湿的衣服凉得像冰贴在身上。

  “不行,大家快起来活动活动。”带路的战士催促队员们快站起来,“请大家再坚持一下,就快到了……”

  三

  迈进哨所的那一刻,同行的一名军医湿了眼眶。他不是因为自己终于抵达了哨所,而是他想到有一个班的战士,常年驻扎在这样偏僻的点位。

  查看了哨所的药箱和医疗设施,老杨就放心了。一般的疾病,他们基本都能应付。

  战士们排成队,一个一个接受体检。其中,有一个战士说话时总把手缩在袖子里。老杨让他伸出手,战士像做错了事一样,一寸寸把手露出来。老杨一眼就发现,战士一根手指的指甲盖缺失了。老杨问,多久了?战士说:“半年多了。之前,训练时不小心砸伤了指甲,为了消毒方便,战友就帮我把指甲盖拔了。可谁承想,到现在都没长出来,一碰就疼。”

  “傻孩子,指甲盖也是有‘根’的,必须要留一截才能长。尽快到医院来,我们给你做进一步检查治疗。”老杨心疼地说。

  还有一位战士,说自己的腿很痒。皮肤科医生诊察后,发现这些痒的地方,皮肤坑坑洼洼,于是就问他,是不是前段时间得过疱疹?战士说:“好像是,很疼,但是我没管它,忍了忍,一个月后倒是不疼了,结的痂也脱落了,但就是痒。”医生说:“这是带状疱疹,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自然愈合后引起末梢神经痛。没事的,年轻人恢复快,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不过,疱疹这么疼,你怎么忍得了的呢?”

  战士笑说:“忍一忍,就过去了。”

  ……

  巡诊结束,姜万嵩和老杨沿着旋转楼梯,缓步走向三楼的瞭望岗哨。哨楼玻璃上结了一层层霜花,越往上走,墙面上也开始结霜。墙上挂着“艰苦奋斗”几个红字,姜万嵩用手一摸,上面覆着一层厚厚的冰。

  他们登上瞭望台时,太阳刚落山,红彤彤的斜阳映射在江面上,江河变成了一条红带子,刚才一路上的奔忙与此时的静谧形成强烈反差。姜万嵩回想起刚才堆叠在江面上粗粝的冰凌,就问老杨冰凌是怎么形成的?老杨没有回答。姜万嵩手握栏杆,远眺冰河,仿佛感受到了冰凌坚硬的质感。

  忽然,他听到了寒风的呼啸。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2025-10-27 10:34
近段时间,国产算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2025-10-27 10:33
24日至26日,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2025-10-27 02:40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有一座特殊的“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它是全国327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科学家纪念馆。三层楼的建筑,让无数人致敬仰望、驻足流连。
2025-10-27 02:40
记者从在山东东营市召开的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上获悉: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我国连续6年开展“清风行动”,相关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明显下降,鸟类等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5-10-24 10:21
光明日报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张文攀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宁夏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工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5-10-24 09:57
光明日报海口10月23日电 记者王晓樱、通讯员张阳日前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确认这次发现的油茶为独立物种。
2025-10-24 09:55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
2025-10-24 09:54
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24 09:52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节能改造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时代。其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2025-10-24 09:5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