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们扎堆访亚太,视线锁定中国,暴露四大意图
首页> 军事频道> 邻邦扫描 > 正文

他们扎堆访亚太,视线锁定中国,暴露四大意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2-06 10:00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张乃月)这几天,美国和北约官员扎堆到访亚太地区。先是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访问韩日,接着是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飞抵韩国和菲律宾。

  他们为何会选在此时机访问亚太?将给周边地区带来何种影响?

  中新网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所长滕建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王生,对美国和北约官员亚洲行及亚太地区安全局势,展开深入解读。

  乘“末日飞机”

  美防长亚洲行凸显四大意图

  当地时间1月30日下午,一架号称“末日飞机”的“E-4B”空中指挥机,抵达韩国京畿道平泽市的乌山空军基地。驻韩美军司令保罗·拉卡梅拉等人,已在现场等候接机。

  来人正是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

  当地时间2023年1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抵达韩国平泽乌山空军基地后,走下飞机楼梯。

  奥斯汀此次访韩,先后会见韩国国防部长官李钟燮和韩国总统尹锡悦,讨论了一连串“重要事项”:

  ·扩大2023年美韩联合军事演习

  ·加强美韩同盟

  ·争取尽早举行美日韩安全会议,加强三边合作

  ·强调美对韩“延伸威慑”承诺

  ·宣称“加强遏制朝鲜核导威胁的力量”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右)在菲律宾马尼拉马拉坎南宫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

  离开韩国后,他马不停蹄赶往菲律宾,会见该国总统马科斯,并宣布美菲达成多项协议:

  ·扩大两国2014年签署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范围

  ·美国军队获准进入菲律宾另外四个军事基地

  ·重申美菲同盟的坚固与重要性

  ·保证美国会提供军事支持

  不难发现,“同盟”“延伸威慑”“核”几个关键词不仅是奥斯汀对韩频提的,也是对菲强调的。

  专家认为,奥斯汀此次亚洲之行凸显以下几层意图:

  其一,美国欲在亚太地区制造事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所长滕建群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末日飞机”是指挥控制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指挥飞机,奥斯汀乘坐“末日飞机”而来,本身就蕴含美国在亚太展示核威慑的企图。

  “由于自身地缘政治需要,美国想维护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必须要不断制造一些噱头、事端。”滕建群说。

  此外,在欧洲挑起事端,让美国在安全和经济层面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屡试不爽的美国现在又将矛头转向亚洲。

  其二,美国执迷于大国战略竞争体系。

  滕建群表示,美国本届政府上台以后,强调在中国周边拉帮结派,朝鲜半岛和台海局势是其关注重点。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除了韩国,菲律宾也是美国要重点争取的国家,美国希望强化与这两国的合作,从而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围堵中国”的战线。

  尤其是,滕建群认为,美国想要强化对菲律宾的军事控制。美国使菲方向美军开放多达四个军事基地,就是为了获取军事支撑,这对美国在南海、台海方向的布局非常重要。

  其三,祭出“延伸威慑”诱饵建立同盟。

  奥斯汀在韩联社发表的署名文章《同盟已做好准备》中特意强调,美国对韩国提供延伸威慑的承诺,“如铁甲一般”。

  滕建群认为,延伸威慑的承诺是美国建立同盟的最好诱饵,是美国惯用的套路,美国对北约成员国也是如此。

  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王生也指出,虽然美韩不断提到所谓朝鲜“核导威胁”,但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加强落实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商讨美方适时向韩调遣战略武器,督促“萨德”系统的重新正常运转等,才是此行(重头)议程。

  其四,搭建防线强化“第一岛链”围堵。

  2023年伊始,韩国总统尹锡悦曾就核问题发表与美国立场背道而驰的言论。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分析称,韩国在朝核问题上与美国的立场一向有微妙差异,韩国与朝鲜是邻国,态度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强硬。奥斯汀此行正是为让韩国放心。

  资料图:韩国总统尹锡悦。

  美韩防长在会面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称,将扩大2023年的联合军事演习,加强美韩同盟及韩美日三边合作。这表明,美国试图在地区搭建防线强化所谓“第一岛链”,削弱中国突破岛链的能力。

  刘卫东认为,美国今后在安全方面,敌视中国、与中国对抗的色彩会更加明显。

  北约“亚太化”

  进入实质部署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奥斯汀亚洲行的时间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1月29日至2月1日对韩日两国访问时间重合。

  与美国“放下暗棋”不同,在韩国,斯托尔滕贝格大谈“中国挑战”,称虽然中国不是北约的“对手”,但中国在北约议程上变得越来越重要。他指出,“我们应该在军控、气变和其他议题上与中国接触”,但“中国对我们的价值观、利益和安全构成了挑战”。

  当地时间2023年1月31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左)在东京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握手。

  王生指出,北约秘书长访问亚洲是“推进北约亚太化的一个步骤”。韩国与日本是绝佳的“桥头堡”,若能彻底将其纳入麾下,美军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将拥有足够的支撑。

  2022年6月,北约首次邀请韩日参加其峰会,并先后把两国列为北约网络防御中心的正式成员,北约想要“亚太化”的目标十分明确。

  刘卫东认为,北约秘书长访问亚洲,本身是在说明北约的亚太化开始进入实质性的部署阶段。

  他表示,以前主要是美日韩,但现在美国的北约盟友英国、法国、德国,以及一些像波兰这样的中等国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的引导,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对中国的一些误解。”

  刘卫东指出,亚太地区本身的安全局势包括南海地区局势比较复杂,中韩与日本之间也存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争议。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其他域外力量介入,会使局势更加复杂,对亚太地区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和平环境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毒药而非良方”

  多国发声拒绝美国北约

  面对美国与北约的举动,韩国民间团体在首尔举行抗议集会,呼吁废除“核保护伞”等美国的“延伸威慑”政策。

  当地时间2023年1月31日,韩国首尔,抗议者在国防部外的集会上举着“停止美韩联合军事演习”的标语。

  《韩民族日报》在评论中指出,所谓“核共享”,共享的绝不是核武器所有或使用权,而是“核武器带来的政治负担和作战危险”。北约带来的“核诱饵”对追求外部环境安全稳定的韩国而言,绝对“是毒药而非良方”。

  在菲律宾,不少民众走上首都马尼拉街头,抗议美国防长奥斯汀访问该国,反对美国的军事存在,呼吁将美军逐出菲律宾。他们强调,菲不需要额外部署美军和设施。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日,菲律宾马尼拉,示威者高喊口号,抗议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的访问。

  朝中社也发表评论文章,质疑斯托尔滕贝格此行是否意在“煽动成立‘亚洲版北约’”。文章称,北约把乌克兰变为“代理战场”后,斯托尔滕贝格从相隔数万里的欧洲来到不属于北约作战区域的亚太地区,“这本身就令人担忧”。

  面对北约追随美国渲染“中国威胁”,加快亚太转型步伐的做法,中国外交部指出,北约一方面声称自己是区域性、防御性联盟的定位没变化,一方面不断突破传统的防区和领域,不断加强同亚太国家的军事安全联系,渲染“中国威胁”,有关动向应当引起地区国家的高度警惕。

  中国外交部同时强调,亚太不是地缘争夺的战场,不欢迎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完)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