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太空电梯: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太空电梯: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来源:解放军报2023-02-03 13:07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春节期间在各大影院上映,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科技感十足的视觉盛宴。其中一项“黑科技”——太空电梯更是吸引了无数影迷的目光。

  太空电梯到底是什么?在现实世界中能否真正实现这样的技术?对于这些问题,科幻迷和航天爱好者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事实上,太空电梯在世界航天史上早已不是新概念。1895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受到刚建成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启发,第一次提出了有关太空电梯的设想。在他的设想中,人类可以搭建一座直冲天穹的铁塔,塔尖高度和地球同步轨道平齐,并在铁塔内架设电梯,以此实现搭乘电梯往返地球和太空。

  毫无疑问的是,面对地球同步轨道和地面约3.6万千米的遥远高度,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设想即使到今天依然难以实现。但这个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的设想,却为今后无数科学家带来了“灵感”。

  1970年,美国科学家罗姆·皮尔森进一步完善了太空电梯的设想。他的设计已经很接近电影中大家看到的模样——使用缆索链接地面基站和地球同步轨道上的空间站,实现运载轿厢的天地穿梭。

  近年,还有一种关于太空电梯的方案受到广泛关注:先发射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然后从卫星上垂下绳索直达地面并固定。这样一来,这些连接地面与地球同步卫星的绳索,便可以充当太空电梯的运行轨道。相比于从地面建起一座3.6万千米的冲天电梯,这种方案更容易、也更可行。

  2022年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彼得·斯旺勾画了这样一幅图景:未来,一部轿厢重约20吨、攀爬速度约每小时200公里的太空电梯垂直于天地之间,随着缆绳加长、轿厢攀爬速度加快,太空电梯可在很短时间内到达地球同步轨道。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建设太空电梯的可能性。2012年,日本著名建筑公司大林组宣布要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太空电梯。美国西雅图一家公司也正在针对太空电梯项目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然而,构建太空电梯的材料,成为困扰各国科学家的一大难题。

  可以想象一下,为了让电梯缆绳牢固地连接地球与卫星,这根绳子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韧度,还必须足以抵抗外界环境的侵扰,具有足够长的寿命。

  一种叫碳纳米管的材料让科学家们看到了希望。碳纳米管的直径比头发丝还小,但强度却比同体积的钢高了100倍。同时,它的质量更轻、柔韧性更好,但是这种材料却很难制造出来。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不断寻求碳纳米管制造工艺的突破。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像科幻电影中那样,不必受制于时间天气,不用经过严苛的训练,便可以乘坐太空电梯往返地面和深空。我们期待着这一天能够更早到来。(朱柏妍)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