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驻日美军组建新作战力量,应对离岛“有事”
首页> 军事频道> 邻邦扫描 > 正文

驻日美军组建新作战力量,应对离岛“有事”

来源:央广军事2023-01-16 10:28

  据报道,美国政府决定在2025年前对驻扎在日本冲绳县的海军陆战队进行整编,组建应对离岛“有事”的濒海作战团,并已告知日本政府这一计划。

  濒海作战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作战力量?它将在美国未来的地区军事活动中发挥什么作用?就相关话题, 军事观察员梁永春为您深入解析。

  资料图:美国海军陆战队(来源:央视今日关注)

  据报道,美军将于2030年前组建3个濒海作战团,首个濒海作战团已于去年3月在夏威夷成立,剩余两个团将分别部署在日本冲绳和关岛。军事观察员梁永春介绍,濒海作战团是在美海军陆战队现有力量基础上改编形成的新型作战力量,但其作战任务、作战方法和编制装备等与传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截然不同。

  梁永春:

  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前的主要任务是背水攻坚,夺取滩头阵地。濒海作战团的任务是快速部署,以陆制海。

  濒海作战团编有一个濒海战斗队,包括一个步兵营和一个反舰导弹连,另外有一个防空营和一个后勤营,淘汰了以前的重型坦克和火炮。

  美军要求濒海作战团能在多个岛屿间依托预设的前进阵地进行快速机动部署,对敌方海上目标进行侦察监视和远程精确打击,最终挫败对方海上作战企图。

  军事观察员梁永春进一步指出,美国将3个濒海作战团部署在亚太地区,是想争夺西太平洋制海权,服务于“大国竞争”战略,针对性很强。

  梁永春:

  濒海作战团强调“弹性部署”,平时把一部分兵力驻扎在冲绳,把主力收缩到第二岛链的关岛,甚至是第三岛链的夏威夷。战时,美军让濒海作战团快速部署到前线, 在各岛屿间快速部署、侦察,实施远程精确打击。

  美军打造的濒海作战团和远征前进基地是这套新战法的两个基本要素。

  资料图:美国海军“阿灵顿”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来源:环球网)

  军事观察员梁永春分析,从美国的设计和装备配置理念看,濒海作战团数年内难以形成全面作战能力,但对于美军加紧为濒海作战团打造前沿基地的相关动向,我们要高度警惕。

  梁永春:

  美军计划2030年后把海军陆战队的其他部队改编成濒海作战团,全面形成战斗力尚需过程。濒海作战团要配套一大批轻型两栖运输舰、新型雷达和反舰导弹,装备目前还没有完全落实。另外,美军正在打造海上多兵种一体化作战新体系,濒海作战团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但是现在整个体系建设并没有完成。

  美军正在加紧为濒海作战团打造前沿基地,对于美军相关动向,我们要高度关注。

  推荐阅读

  首支水面无人舰队,美军将组建

  日美英澳空降演习,日媒称针对钓鱼岛!

  记者:王冰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运会丨第十五届全运会闭幕式在深圳举行

  • 音舞诗画《家住淮河边》在蚌埠首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