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近高原双军人家庭:回望边关,一半风雪一半你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走近高原双军人家庭:回望边关,一半风雪一半你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2-26 09:29

  边关探亲,杨晓晨夫妻俩一起站岗执勤。

  穿上这身军装,就注定了军人的爱情一定是特殊的存在。而高原双军人的爱情,则更是特殊加倍。

  他们的爱在遥望里,在坚守中。她值守三尺机台,键盘声声,电波萦绕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他脚踏冰峰雪岭,步履坚定,用青春和忠诚筑起巍峨界碑。同望边关冷月,一个在雪山这头,一个在雪山那头,那么近,又那么远。

  清澈的爱,为国为家。因为了解,所以理解,高原双军人组成的家庭更有一种特别的默契。因为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使命把他们联结在一起,他们的爱情无关霓虹、无关风月,更多的是坚守、奉献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此别雪山歌未央。服役期满,她退伍转身,卸下的是肩章领花,卸不下的是思念回忆,家更近了,他更远了。回望边关,风雪是你,星辰大海也是你!

  回望边关,一半风雪一半你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国涛 通讯员 张绍石 刘义

  寒风吹落最后一片黄叶。

  火车还未鸣笛启动,透过车窗,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退伍女兵杨晓晨环视站台上列队里的人群,试图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渴望着奇迹发生,却也明白那是徒劳。

  丈夫李昭珲在边防一线连队工作,杨晓晨把他能够前来送行定义为“奇迹”。她打心底希望上演现实版的《离别的车站》,可李昭珲在前一天就打来电话告知,部队临时接到紧急任务,实在不好意思开口请假。

  挥手道别,雪山依旧,杨晓晨耳边响起《祝你一路顺风》,将离别的愁绪拉得很远很远……

  最后一次,用军人的方式去爱你

  杨晓晨通过视频向李昭珲敬军礼。

  卸下二级上士的军衔肩章、领花后,杨晓晨第一时间给李昭珲打去视频电话,面对手机屏幕,杨晓晨致以一个标准的军礼。此时,一个军礼,饱含着千言万语。那一刻,他们既是战友,也是夫妻。

  定下“转身”的决心后,杨晓晨便憧憬着丈夫能够到现场见证自己光荣退伍,亲手为自己戴上一朵红花,相拥互道珍重。就在退伍命令下达前几天,杨晓晨就想着给丈夫分享离别感言,可李昭珲一直都很忙,每次电话都是匆匆挂断,想说的话一直未能说出口,她理解丈夫,却难掩失落。

  军校毕业时,李昭珲对杨晓晨一见钟情。为了表达爱慕之情,心思细腻的李昭珲在闲暇时间偷偷学会了织围巾。在历时4个月织了拆、拆了织的反复操作下,一条宝蓝色围巾终于成型了。当李昭珲把“爱心”交到杨晓晨手中时,她差点惊掉了下巴,“他就像西藏的阳光一般温暖”。杨晓晨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

  经过4年的恋爱长跑,李昭珲和杨晓晨于2018年步入婚姻殿堂。在战友眼中,杨晓晨和李昭珲是令人羡慕的军人夫妻。可高原双军人爱恋的甜蜜与苦涩,只有他们心里最为清楚。虽然夫妻俩同属西藏山南军分区,却因为工作性质长时间不能见面。

  打开地图,李昭珲所在边防连距离杨晓晨仅有200多公里。在如今飞机加高铁的时代,200多公里的距离不过是几盏茶的工夫。而对李昭珲和杨晓晨来说,这段距离却是“看得见摸不着”。

  结婚几年来,杨晓晨很少到李昭珲所在的边防连队探亲。她嘴里总是说边防山高路远、险象环生,不敢贸然前往。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军人,她更知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真正含义。“他一天到晚都很忙,我不想影响他的工作。”

  军人自有军人的爱恋,电波传情成为主要方式。“吃饭了吗”“早点休息”……一句句朴素的问候温暖着彼此牵挂的两人。

  2020年6月,时任某边防连指导员的李昭珲踏雪巡逻归来,在与杨晓晨视频聊天时,饶有兴致地向其展示作战靴和衣服里的冰碴。看着丈夫脸上被晒脱的皮大块大块往下掉,杨晓晨心疼不已。

  杨晓晨驻地在军分区机关,购物相对方便。于是这些年,爱心包裹源源不断寄往雪山深处,加绒袜、护膝、面膜、冻疮膏、烘鞋器……物品虽小,却极具实用价值。杨晓晨说,这是属于军人之间的浪漫。

  “最后一次,用军人的方式去爱你。”火车缓缓启动,望着远方的雪山,杨晓晨喃喃自语。

  他在雪山那头,我在雪山这头

  杨晓晨(右一)向战友分享工作经验。

  去年春节前夕,是杨晓晨唯一一次翻越雪山拥抱爱人。“不容易!”结束短暂的团圆之旅,杨晓晨感触颇深。

  山南市区和边防连队驻地之间,横亘着高耸入云的鲁固拉山和达玛雪山。临行前,杨晓晨特意购买了一盒晕车贴,但困难比她想象的还要大。当越野车翻越海拔4800多米的鲁固拉山口时,原本万里无云的晴空突然飘起雪花,她不觉抓紧扶手,目不转睛地盯着路面。

  早在2014年,杨晓晨跟随部队到肖边防连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在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亚堆扎拉山时,她高原反应严重,昏昏欲睡。突然,她被战友张梦月的尖叫声惊醒,定睛一看,原来她们乘坐的汽车滑进冰滩,车身瞬间横在马路中间。那次有惊无险的边防之旅,让她看到路面上的暗冰就心底发怵。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杨晓晨感觉胃里翻江倒海却又吐不出,几个回头弯下来,左摇右晃,更加痛苦难耐。

  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经幡、牦牛、雪山、冰湖……一路景美如画,可杨晓晨根本没有心思欣赏。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在战友不知多少次“快到了”的鼓励下,杨晓晨终于来到丈夫身旁。面对突然出现的妻子,李昭珲一时间不知所措,“老婆,你辛苦了!”相拥时刻,李昭珲这位山东汉子红了眼眶。

  300米,是杨晓晨和李昭珲工作地点最近的距离。机缘巧合,2020年9月,夫妻俩同被安排去重庆某训练基地带新兵。距离短,见亦难。俩人所在的新兵连,不在同一个食堂就餐,不在同一个操场训练。有一天,突降暴雨,大家一起到大车棚躲雨,后来俩人才知道,那天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

  杨晓晨见丈夫不易,李昭珲见妻子更难。去年报休假计划时,俩人就约好了一起回家。到了4月底,李昭珲的假批下来了,可杨晓晨因临时担负通信保障任务,不得不推迟假期。

  那天,李昭珲在军分区大门口苦等爱人,却迟迟未能拨通电话,直到中午,忙完工作的杨晓晨才赶来和丈夫见上一面。难得相见,本可以互诉衷肠,可李昭珲为了赶下午的飞机,只能长话短说,短暂的相聚,使得李昭珲心里五味杂陈,甚至放出“狠话”:下辈子换个职业,回最暖的家,陪最爱的人。

  手机里的一家三口“团聚”

  杨晓晨夫妻俩和家人视频聊天。

  “祝你生日快乐,亲爱的宝宝!”1月13日,是李昭珲和杨晓晨的女儿“锦李”的生日。一家三口三地同屏连线,电波带着一家三口的思念,跨越千山万水,拉近遥远边关和老家烟台的距离。

  每天晚上新闻联播后的半个小时,是一家人难得的相聚时光。“看看他,看看孩子,女儿很懂事,在家里不哭不闹。”提及此事,杨晓晨脸上表情幸福又无奈,幸福的是每天都能“见面”,无奈的是3个刺眼的视频聊天窗口。

  手机里的一家三口团聚,温馨又扎心。今年杨晓晨休假结束,一家人在机场告别,女儿冷不丁地说:“我长大后想在机场工作,只有在机场,才能等到妈妈一起回家。”一句话,让杨晓晨眼里泛起了泪花。

  杨晓晨想:“如果3个窗口能减到2个就好了。”依照政策规定,双军人家庭在退役安置上可以予以优先。关于“回家”的话题,杨晓晨和李昭珲也并不避讳,但什么时候回、哪个回,俩人却迟迟没有达成共识。

  李昭珲想让杨晓晨先回,原因是自己亏欠妻子的太多。2020年年初,杨晓晨临近预产期,医生看了胎心检测报告后,判断即将分娩,建议住院观察。而此时,李昭珲却远在高原,护理假一路绿灯批下来,可一场暴风雪却不期而至,将驻地裹得严严实实,进出不得。

  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李昭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得知情况的杨晓晨打来电话安慰:“没事儿,安全第一,不能回来也没有关系。”好在第二天,风雪不再那么肆虐,李昭珲得以踏上归途,辗转两天时间,从驻地赶到了医院。

  短暂的护理假很快结束。返回高原的前夜,李昭珲提前和妻女告别:“你在家里要好好听妈妈和奶奶的话。”看着丈夫对着襁褓中的女儿“絮絮叨叨”的样子,离别氛围瞬间弥漫整个屋子,杨晓晨心里难受极了,她强忍泪水对丈夫说:“明天早上你背着包就走,不准回头!”

  可李昭珲哪里割舍得下,收拾好行囊后,他一步三回头。走到楼下,李昭珲一扭头就看见窗户旁妻女目送的身影。夫妻俩强忍泪水,微笑着挥手致意。

  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今,杨晓晨坚持到了服役期满,选择题变成必答题,3屏减为2屏的目标实现,只是夫妻俩的距离更远了。

  雪域高原,说不出再见

  驼铃萦耳,杨晓晨径直走向机房,深情抚摸陪伴自己近12年的三尺机台。一瞬间,她的思绪掠过坚守战位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2010年底,19岁的杨晓晨身披红花踏上高原,成为一名话务兵。班长孙冬梅千叮万嘱,“新训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当时杨晓晨心里直犯嘀咕:“话务兵不就是接打电话吗,有啥难的?”

  没想到,困难接踵而至。面对从未接触过的五笔输入法,杨晓晨只能下苦功夫练,背字根、键盘模拟训练,每天从晚上7点半一直练到凌晨。寒冬,学习室冷得像冰窖,杨晓晨双脚冻得发麻,为了避免跺脚影响其他战友,她便多套袜子取暖,结果脚趾还是长出多处冻疮。正是靠着拼命苦练,杨晓晨的五笔打字硬是从零基础提升到优秀水准。

  为了将军分区的电话号码烂熟于心,杨晓晨把联想记忆法发挥到极致,“新闻办公室电话的尾号是9,新闻联播的时间是19点,这样记忆事半功倍”。

  “三尺机台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位。”杨晓晨这么说也这么做,担负话务值班时间较长,一坐就是12个小时,杨晓晨习惯泡一杯浓茶再准备一瓶风油精,确保注意力时刻集中。常年担负通信保障任务,她的纪录是“零差错”。

  “工作中和生活中的杨班长判若两人,没有儿女情长,十足的拼命三郎。”上等兵高英对杨晓晨赞不绝口,杨晓晨对自己狠,对战友要求也严。“您好,请问您是……”“您好,请再重复一遍……”第一次值班,高英便被几个接连打入的电话弄得手足无措,一旁的杨晓晨赶紧伸出援手。事后杨晓晨对高英说:“反复问询,战场上势必贻误战机。当一名合格的话务员,必须要练就过硬的耳功背功。”在杨晓晨的悉心帮带下,高英成功蜕变,在去年军分区话务员比武中,斩获第一名。

  “军功章有杨班长的一半。”高英的获奖感言中充满感激。新排长李哲也有同感,那年她备考军校,杨晓晨主动为其分担工作任务,最终李哲以优异成绩考上陆军勤务学院。得知杨晓晨退伍的消息,远在西藏墨脱的李哲特地发来短信:“祝福你,我永远的杨班长。”

  “杨班长,你退伍离开那天,会哭吗?”上等兵陈灿艳问道。“肯定不会,我的同年兵早都退伍了,我还哭个啥?”杨晓晨回答得不假思索。杨晓晨是女兵排里服役年限最长的兵,在这之前,她一次次送战友踏上归途,广播里播放的欢送退伍老兵祝福语,就是她录制的。

  可陈灿艳知道杨晓晨是“口是心非”,在今年秋季退伍老兵返乡,与战友挥手道别之时,杨晓晨笑着笑着就哭了。

  老兵转身,并未远去,只是换了种方式爱着雪域边关。31岁的杨晓晨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回望过去,满眼都是泪水,满眼都是自己19岁的模样……

  (张照杰、张宇毫摄)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部分地区2023年高考结束

  • 非遗进校园 缤纷嘉年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