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强军文化观察丨荣光点亮逐梦路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强军文化观察丨荣光点亮逐梦路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2-15 07:34

强军文化观察丨荣光点亮逐梦路

集合号吹响,“汉江逞雄”连官兵闻令而动,迅速集结。龙朝阳摄

  寒冬深夜,岭南腹地。硝烟弥漫中,一辆辆战车飞驰而出,迅速占领发射阵地。不多时,一道道火光直冲云霄,“敌”占区随即被炮火覆盖……

  出色完成此次火力增援任务的是第74集团军某旅“汉江逞雄”连。该连组建于1946年4月,历经硝烟战火洗礼,一路征战、屡立战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该连因在汉江阻击战中作战勇猛顽强,被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汉江逞雄”荣誉称号。和平时期,该连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2次,被上级授予“英雄炮八连”等荣誉,积淀下厚重历史。近年来,该连注重挖掘运用红色历史资源,让历史荣光点亮官兵逐梦军旅之路。

  一

  今年抗美援朝纪念日当天,指导员刘巧又一次带领“汉江逞雄”连官兵走进旅烈士陵园。

  陵园的石碑上,镌刻着418个名字。其中不少烈士都是牺牲于1951年的那场汉江阻击战。“汉江逞雄”,承载着一段光辉岁月。

  在官兵献花仪式后,“神炮班”班长何全腾走到队伍前列。一堂特殊的连史课开始了。

  在石碑前发言,是在与战友们分享,更是在向先烈们汇报,被该连官兵视为一种荣誉。何全腾说:“当年,连队前辈们敢在暴露阵地以直瞄方式进行射击,靠的是什么?我想,是勇猛顽强的作风,是不怕牺牲的精神,是过硬的本领带来的信心决心。前不久,在演习场上我们全班迅速处置突发情况的惊心动魄,让我对连史有了更深的感悟。”何全腾说。

  他的发言让官兵心生共鸣。他们也曾在不同场合感受到连史故事和现实实践产生的同频共振,也会想“如果是前辈们,他们会怎么做”。连史中的一个个战斗故事给了他们答案——勇猛顽强、敢于逞雄。

  作为“汉江逞雄”连第37任指导员,刘巧自从来到这个荣誉连队任职,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便是怎样让官兵从连史中汲取养分,以更昂扬的姿态投入练兵备战。“红色历史是教科书,是营养剂。官兵学习历史,要结合当下、用在当下。”刘巧介绍,除了在抗美援朝纪念日,他们还会在各类复盘会、总结会上进行连史学习分享活动,“为的就是引导官兵在日常训练、比武考核、演训任务等实践中切身体会感悟连史、激发动力”。

  二

  “光荣传统我继承,汉江逞雄今犹在……”晚点名前,全连官兵照例齐声高唱连歌。

  在该连官兵看来,他们的连歌承载着连史,宛如一支接力棒,不断激励一代代官兵将历史荣光和英雄精神接过来,再传下去。

  下士鄢杭涛对3年前自己刚下连,指导员教唱连歌时说的话记忆犹新:“连歌虽短,但其背后的历史很长,其中蕴含的精神很重。”

  他真正体会到这种“重”,是在一次40公里徒步拉练中。那一次,官兵要背着近40斤的携行装具和物资穿过密林,途中还穿插多个课目考核。快到终点时,鄢杭涛已经精疲力尽。此时,队伍中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连歌。加入的战友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响亮,鄢杭涛感觉脚下更有劲了。他说:“连歌仿佛一条纽带,将我们和前辈们连接在一起,让我意识到自己是英雄的传人,就要拿出点精神头来。”

  连接过去,启迪当下。近年来,该连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光荣历史成为官兵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动力的精神家园。

  去年,从该连提干的班长谭广元从军校毕业,到新单位报到前回到连队。那面展示着连史荣誉、红黄交错的营房外墙,让他眼前一亮。

  指导员刘巧告诉他,“荣誉外墙”由连队官兵共同商量方案、动手打造,以红黄为主色调,同时以浮雕形式增加墙面立体感与美感,并放置大量历史照片。

  谭广元惊喜地在“功臣名谱”板块中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事迹,还注意到墙上留有大量空白。

  墙上记载的历史和荣誉,代表着过去和传承;后面的留白,意味着新的历史将由当代官兵来书写,代表着现在和未来。刘巧说:“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官兵争先创优积极性,争做下一个连史故事的主人翁。”

  “没想到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荣誉墙上,这将鞭策我再接再厉。”临别前,谭广元向连队官兵说。今年年初,上级开训动员比武中,他奋勇拼搏,一举夺得旅干部组全能第一名。

  三

  历史深处有回响,红色记忆有力量。在该连采访,我们不断感受着厚重历史对一支荣誉部队的激励作用。

  那一年,该连列装某新型火炮。从接装到首次实弹射击,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半年。如何面对这项挑战?

  面对密密麻麻的训练安排,全连上下没有丝毫犹豫,执行就是最好的答复。像每次受领重大任务一样,大家选择拼了命地向前冲。

  但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备战”中难免遇到困难挫折。时任连长王珺深知,这是一场“持久战”,要想打赢,必须让大家持续保持冲锋劲头。跟指导员商量后,他找到了办法。

  一次训练间隙,王珺组织展开了一场畅谈会:“结合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连史故事,谈谈如何面对训练中的困难。”

  “四平攻坚战中,在敌使用空军、炮火占优势的情况下,连队顽强地占领正面直射阵地,取得战斗胜利。我们就应该越是艰险越向前。”思考片刻后,火炮技师梁维说。

  “1950年,我连连续奋战43个昼夜,靠着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勇猛作战,力克敌军。”指控操作员庄泽俊随后发言。

  王珺回忆说,那一天“很提劲”,“大家的激情被点燃了,越是有困难就越要有股子冲劲”。

  在宿舍、在学习室、在连史馆,或一个班、或三两人……后来,这样的畅谈会不断开展。从听课人变成讲述人,让历史故事映照当下经历,在思考与讲述中,连队练兵备战的氛围持续高涨。

  半年后,实弹射击那天,官兵在恶劣天气下取得优秀射击成绩,实现当年列装、当年即形成作战能力的既定目标。

  曾经的辉煌,成为精彩的回响;今天的征程,接续昨日的荣光。连史这笔宝贵财富,正深深影响着该连官兵,激励他们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周子钧 杨东龙)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