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二十大精神进军营丨火箭军某蓝军部队:为国砺剑锻造过硬“砥石”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二十大精神进军营丨火箭军某蓝军部队:为国砺剑锻造过硬“砥石”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2-14 10:48

二十大精神进军营丨火箭军某蓝军部队:为国砺剑锻造过硬“砥石”

火速出击。(资料图片) 胡临都摄

  “他们在哪里?”

  近日,一支导弹部队千里机动至某演兵场,官兵摩拳擦掌要与老对手、火箭军某蓝军部队好好过招。然而,蓝军杳无踪影。

  大战前越是“寂静”,官兵心中越是不安。“随时要提防蓝军扑来!”多次在这里摔过跟头的号手轻声提醒。

  果不其然,一连串特情接连袭来——“通信中断”“遭‘敌特’袭扰”“发射单元受损”……“从天而降”的蓝军重拳出击,打得官兵措手不及、连连叫苦。

  “其实,从他们出发到撤场回营,我们都‘如影随形’。”训练间隙,该蓝军部队领导告诉记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我们导弹部队蓝军来说,紧要的一条就是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当好大国长剑的‘砥石’,让导弹部队在这里加钢淬火,更好地迈向未来战场。”

  课堂上,对照报告深学细研;演训场上,学习践行见言见行……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该蓝军部队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各自岗位实践,领会蕴含其中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切实学懂弄通做实,转化为推进强军事业的强大力量。

  一次学习讨论中,谈起所在部队的“成长经历”,该蓝军部队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回想过去十年,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那年,战略导弹部队首支蓝军分队组建,准备大干一场的官兵却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不知道怎么当好这个“假想敌”。

  一支支驻训部队接连开进辽阔林海,来演训场练习打仗。可对手来了,蓝军却“势单力薄”,由于没有过硬招法和能力,只能搞好保障,赶紧打扫营房、清理训练场。

  对抗演练打响后,他们只能当配角,一路上放些空包弹,以示“小股‘敌特’袭扰”,在发射场扔几个发烟罐权当“阵地遭袭”,打开干扰器模拟“电磁环境”……与红军“热热闹闹”比划几个回合后,客客气气地送对手凯旋。

  “几轮下来,来参加演练的战友都说我们是热情好客的‘老房东’。”该蓝军部队领导说,“听了这话,我们脸上直发烧……”

  没有过硬的“砥石”,就磨不出锋利的“倚天剑”。战略导弹部队红蓝对抗,在我军军史上找不到先例,在外军军史上也少有,怎么办?

  “摸着石头过河!”

  改革强军的大潮中,这支蓝军部队官兵从数十场多军兵种联合演习中取实战之经,在追寻强敌对手的前沿轨迹中悟打赢之道;奔赴某导弹旅代职淬火,在取长补短中实现能力升级。

  从“随机组”到“应急抽”,再到“专业化”……强军这十年,这支蓝军部队伴随着人民军队的铿锵步履,阔步前行、凤凰涅槃,一支支专业化蓝军分队快速崛起,一条“知敌、像敌、超敌、胜敌”的特色蓝军成长之路也铺展开来。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

  “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

  “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

  ……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连日来这支蓝军部队官兵正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逐级逐岗细化能力指标,全员开展岗位资格认证,在集成化作战单元对抗、实案化合成对抗、模拟化联合体系对抗等方面深入探索,努力将自己锻造成为大国长剑的过硬“砥石”,让越来越多的导弹旅团,在与自己角逐对抗中提升打仗能力,获取通向未来战场的“资格证”。

  又逢对抗演练,再次踏访的某导弹部队官兵发现,还是那个“老房东”,“脸”却变得越来越黑、招法越来越“狠”。部队刚出营门,蓝军导调课目就已到位;一进演练区,就被侦察监视、反复袭扰;占领阵地立足未稳,就遭精确火力打击;刚要下达发射命令,通信全部中断。就连班师回营的路上,也被一路追打……

  目标指引方向,精神凝聚力量。从单一到体系、从模拟到等效、从时段到全程、从定点到全域……这支蓝军部队正努力打造一条导弹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闭环”链路,助推导弹部队核心战斗力稳步提升。

  “越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越有强烈的紧迫感。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我们仍有较大差距,要成为真正的强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加快步伐、加紧转型。”该蓝军部队某分队指挥员戴国鹏说,“我们要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努力成为导弹部队衡量战斗力高低的‘尺子’、暴露能力短板的‘镜子’、瞄准核心能力建设方向的‘靶子’,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负重前行,奋楫扬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支蓝军部队正依照“强敌样子、对手影子、高手路子”标准要求,加速建设攻防兼备、形神兼备的专业化蓝军,实行整合重组和结构优化,探索实践集成化作战单元对抗、实案化合成对抗、模拟化联合体系对抗等新路子,努力实现从“形似像敌”向“神似超敌”的跨越。

  “点火!”声声令下,硝烟四起,从蓝军精心构设的难局险局危局中“突围”的一支支导弹部队,从这里迈向战场,托举神剑在蔚蓝天际划出壮美弹道。

精学精研 聚力为战

■张 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火箭军某蓝军部队围绕这一要求精学精研、聚力为战,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结合起来,在实战化的硝烟中找准新使命新担当。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军事斗争任务艰巨繁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结合各自岗位实践,切实学懂弄通做实,转化为推进强军事业的强大力量;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全军的首要政治任务。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激发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实际行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