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让今日课堂对接明日战场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让今日课堂对接明日战场

来源:解放军报2022-12-07 08:48

  观察样本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让今日课堂对接明日战场

  图①: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学员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重温入党誓词。梁乐摄

  

  图②: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学员开展指挥技能比武。徐沫摄

  从军种参谋迈向联合参谋

  在改革强军时代大潮中,这个培训班应运而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这为我们加强军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引领。”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授杨飞龙深有感触地说,“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联合参谋人才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2个月前,杨飞龙参加了最新一期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的开学典礼。看着面前这群新学员,杨飞龙的思绪不禁被拉回到2017年。

  那一年,各战区联指机构工作加速运转、联合作战能力生成,都在急切期盼高素质的联合参谋人才。

  正是在那一年,军委将全军联合岗位预任参谋的培训任务赋予刚刚调整组建的联合作战学院。一纸命令,培养陆军参谋的教研系主任杨飞龙牵头组建全新的教研系,承担起培养联合作战岗位参谋人才的任务。

  那段时间,杨飞龙明显感到了各级对联合参谋人才的急切需求,从军委机关到战区部队,询问情况、索要资料的电话和来函接连不断。

  “在联合作战人才队伍中,联合作战参谋被视为联合作战指挥军官的‘大脑’和‘双手’。没有专业的联合作战参谋,就谈不上联合作战能力。”杨飞龙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强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和参谋人才培养。统帅的殷殷关切,让杨飞龙倍感使命的光荣与重大。

  2017年10月10日,全军首期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在联合作战学院正式开班,一批从全军选拔的学员走进校园。

  “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教员是一位上将。”首期空军学员彭兵,如今已在某战区联合参谋部工作4年多。对于5年前的情景,彭兵至今记忆犹新。

  从全军首开班次以来,这个班近半数毕业学员被选拔进入到各大战区联合参谋岗位。联合参谋培训也成了联合作战学院人才培养的一块“金字招牌”。

  从课堂座位对接联指战位

  所学所教,紧盯战区岗位实际任职需求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久,一场以“学报告担使命、练技能向一流”为主题的联合作战指挥技能比武竞赛,在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举行。

  陆军学员、某营营长李灿,凭借对战场态势的准确把握和一手规范的标图技术,从22名选手中脱颖而出。

  这次考核比武,设置了手工标绘战场态势图、基于信息系统标绘首长决心图、指挥技能知识竞赛和手工兵棋团队赛,既有个人项目,也有团体项目,旨在检验学员联合参谋业务技能学习效果。

  “比武在强化信息手段运用的同时,也突出传统技能掌握,帮助我们参谋人员提高读写画能力,打牢识读战场态势、报告作战情况等基本功。”拿了冠军的李灿,很快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训练中。

  对李灿和同学们而言,10个月的培训之旅,不仅是一次能力上的重塑,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涅槃。

  平均30%的入学考试淘汰率,从一开始就意味着这个班次的“非同一般”。在校期间,李灿和同学们还要进行政治、战略、军事科技、联合作战指挥等5种课程类型、17门课程的系统学习。

  “联合作战指挥”是全期教学的重头戏,设置了“联合作战理论与军(兵)种作战运用”“联合作战指挥技能”等课程。在“战区联指指挥要素作业”这一教学课题中,“研”和“练”的比重高达70%。学员们必须在13天的教学时间内,分别完成决心、方案、计划、训练、协同和控制等6个想定作业,开展4次重难点问题的研讨。

  这些课程中,李灿最为期待的,就是去战区联指跟训跟学。从课堂座位到联指战位,学员们被编入战区联指局室、走上值班席位,全程参与作战值班和情况处置。席位负责人还会随时向学员发问,对当面动态进行关联分析。

  去年夏天,学员涂晓斌参与某战区联指值班。一次情况会商时,指挥员随机抽到了他,要求他对当时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挂着实习牌的涂晓斌自信地走上汇报席,态势分析有现场、有联系,分析立体、表达流畅,得到全场一致好评。

  战区联指跟训跟学以来,战区指挥要素人员为学员进行了有力的指导帮带,学员与一线指挥人员同步在岗值班、监视战场、研判态势、处置情况、评估效果。

  “最大亮点是教学内容紧扣军事斗争热点,最大感触是联合作战体系效能凸显。”谈及自己的战区跟训之行,涂晓斌深有感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这为我们下一步学习训练指明了方向。”如今,又一批新学员将被编组嵌入到各重要方向联指中心,从课堂座位转入实践战位。面对新征程新挑战,李灿和同学们信心满满。

  从校园谈兵走向实战练兵

  所研所建,让“课堂练”与“战位用”相一致

  “这样的演练,过瘾!”走下演习场,学员王磊满脸兴奋。

  初冬,一场指挥对抗演习在联合作战学院某实验室上演。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学员按照指挥要素,编组两套红方指挥班子,依托信息系统和兵棋系统,与教员扮演的蓝军展开指挥对抗。

  人人担纲角色,个个接受检验。在多个信息平台的有力支撑下,学员王磊作为红方空中分中心主任嵌入其中。紧张、沉浸式的演练体验,让王磊对领会意图、定下决心、指挥与控制作战行动的理解和把握,有了进一步提高。

  “现代战争首先从实验室打响,要想让学员心中有千军万马,课堂就必须闻得到战场硝烟。”对此,该学院大力构建能够支撑专业能力训练和开展战争实践研究的新型教学训练体系,教学训练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该学院教保处参谋王攀告诉记者,这些年学院紧贴实战化教学需求,打造“联合作战实验室”体系,形成涵盖多个作战要素、10余个专业领域的模拟训练环境;引接战区和军种相关系统和推演系统,推进训练数据资源建设,有力支撑起联合作战教学研究。

  为战育人,首先要练就教员的过硬本领。教学条件的改进,受益的不仅仅是学员,教研人员的教战研战能力也在各类训练平台中得到锤炼提升。

  “一场教员间的多方对抗,共运用到9种不同的系统平台,实现了方案可验、行动可见、效果可视。”副教授王扬至今仍对去年参与的教员对抗演习记忆犹新。

  作为红方参谋长,王扬不仅要进入角色想方设法赢得胜利,还要依托演练中用到的多套系统,对他们一直以来研究的方案计划、典型场景、行动方法进行验证。

  “对抗中,我们一边计算需求,一边计算能力,既要计算时间,又要计算空间……”王扬说,随着更多训练系统平台的推开运用,教员研究的理论、编写的想定得以验证和完善,拉近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教室与战场的距离。

  从军种溪流汇入联合海洋

  所见所闻,镌刻着联合文化和联合意识的烙印

  在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联合培训,首先是学员的联合。

  “我们每个班的学员凑在一起,都可以称作一个微缩版的‘战区联指’!”采访中,不少学员讲述了一个共同的细节:他们各自所在的班,分别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和战区机关……

  “新学员入学分班时,我们充分考虑学员的军种、方向、专业的均衡分布。平日里,学员们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学员队教导员史同波说。

  入学一周,史同波还以“从这里走向联合”为主题组织开展专题党日活动,从军种臂章介绍到战区臂章,从军种建设目标交流到战区使命任务,让学员从一开始就打下联合的烙印。

  “未来战争,是联合体系支撑下的精兵作战。要让联合文化、联合意识在学员心中深深扎根。”该学院党委以打造联合文化为主题,召开工作推进会,探索用好环境熏陶、活动促进的载体,不断增强教员和学员的联合意识。

  一草一木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漫步校园,学员和教员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浸染着联合文化的气息——

  校园内,各军种臂章图案在学员宿舍走廊醒目张贴,各军兵种的特有精神内涵被搬上橱窗灯箱。

  海军武器装备图展、水兵绳结体验、砺剑深蓝论坛……今年4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军节”主题活动精彩呈现,吸引广大教员和学员纷纷参与,为学院联合文化增添了一道道鲜亮的“浪花白”色彩。

  “我是来自海军某部的周治,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海上交锋的那些事儿……”作为“海军节”专场的一部分,联合作战先锋论坛把这次主题定为砺剑深蓝。随着周治娓娓道来,大家一起把目光聚焦到“家门口”这片海,对海军军事斗争准备有了更深的了解。

  联合作战先锋论坛,是一个由学员和教员共同发起的交流平台,成了每期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的传统项目,已成为该学院联合参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该院领导告诉记者,除了“海军节”“空军节”等专场外,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还聚焦不同战区、不同军兵种、不同军事任务开展各种专题交流,学员在思想碰撞和增广见闻中,不断从军种溪流汇入联合海洋。

  加速锻造高素质专业化联合作战参谋人才

  ■张长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制胜未来战场,最紧迫的是建强联合作战体系,最根本的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联合参谋人才是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智囊团,是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撑。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能力建设,必须打造一支能够胜任未来战争的联合参谋队伍。

  作为全军培养联合作战人才的重要基地,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围绕战区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立打仗的培养方案、建打仗的课程体系,为战区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联合参谋人才。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将持续深化实战化专业化教学改革,加速锻造高素质专业化联合作战参谋人才。

  坚持向战而教。联合参谋岗位连着战位,院校教育要树牢战斗力标准、坚持实战化要求,使培养的学员能够从这里直接走向战场。必须坚持以战领教、为战抓教,着力提升院校战教一体的核心能力。紧盯联合岗位任职需求、制胜战争能力需要,与战区、部队高效对接,持续优化能力模型、量化培训指标,使教的指向与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部队备战打仗现实急需同向而行。充分发挥院校教研演训一体融合优势,及时充实完善教学内容,促使科研最新成果、演训最新探索进入课堂,用系统理论阐述、新鲜战例剖析支撑教学。

  坚持向战而研。科研是教学实践的支撑引领,对提高联合参谋人员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寻制胜机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须强化研为战、研为教导向,加紧推进联合作战理论创新,为教学育人提供源头活水。切实把战争制胜机理弄清楚,把联合作战体系“如何联、怎么打”等关键问题搞准确。加强对对手全方位全领域体系研究、细化研究、跟踪研究,推动科研创新向服务打仗急需、应对对手优化聚力,抢占战争和作战理论研究制高点。

  坚持向战而训。演习演训是平时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也是联合参谋历练成才的重要平台。必须着力构建教学出题目、科研给答案、演训做检验的生动格局。坚持用实战思维牵引想定作业、对抗演练、立案研讨、综合演练等活动,突出设危局、摆险局、用难局、布残局,促使联合参谋把联合练成本能、技能练到极致。坚持用对手思维方式、指挥模式、战术战法磨砺参演人员,使联合参谋在斗智斗勇中发现短板、吃透对手、练强本领。

  坚持向战而练。仗可千日不打、兵不可一日不练,联合参谋在校学习,学战练战是本职所在。必须坚持高于部队、严于部队的标准,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锤炼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着力加强实战化训练,通过模拟实战背景条件、运用实战标准检验,强化实战必先实训、课堂就是战场意识。广泛开展指挥(参谋)技能大比武,坚持以比促教、以比促训、以比促学,激励学员勇争第一、追求卓越。加强武化战化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兵味战味和打仗气息,大力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闫晓强 邓朝鑫 本报特约记者 洪大鹏)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成为“致富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