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滇南那座群山之巅的军营,下不停的雨和珍贵的阳光
首页> 军事频道> 军情集锦 > 正文

滇南那座群山之巅的军营,下不停的雨和珍贵的阳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2-05 11:15

  远山的雨和阳光

  插图:邓毅

  “快一个月了,这雨还没一点停的迹象。”32岁的一级上士郭光夫静静地望着窗外说。

  雨细密如针,落在硕大浓绿的芭蕉叶、绿叶婆娑的草木上,如蚕吞食桑叶,沙沙沙。

  节气已过立冬,被热带雨林气候拥抱的群山仍在湿热里挣扎。饱含水分子的空气黏稠、湿重,感觉抓一把就能拧出水来。

  郭光夫转身说:“最长的一场雨,一口气下了45天!”

  从2009年冬天新兵下连开始,他就坚守在这群山之巅。汪曾褀先生曾说:“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也许,雨在他心里荡起的不只是乡愁的涟漪。

  这是南部战区空军某旅一个偏远的雷达站,距机关900多公里,像一座群山中的孤岛。

  雨季,从4月中旬开始,会一直持续到年底。时疾时缓的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雨一停,湿漉漉的雾迅即漫卷上来,雾尚未散去,雨又下了。

  不下雨的日子,山顶上视野辽阔,可以看出去很远。远山如黛,起伏的山脊如海浪,向苍茫处涌动。雨霁天晴,常有彩虹悬在对面峡谷之上。有时乌云拖着如雾如瀑的巨型雨帘,从一座山飘向另一座山。另一些山峦峡谷间,阳光普照,薄纱似的雾缓缓移动、升腾。

  每当这时,郭光夫和战友们就会呼啦啦冲出宿舍,在球场边齐刷刷坐一长排,在日光浴里享受眼前的壮阔美景。歌声《我爱你,中国》随着身体的晃动,一波一波向对面群山荡过去。

  但山顶上不下雨的日子极其短暂,雨季一两个月也难得见一天太阳。

  有时站在细雨里,痴痴眺望山脚明媚的阳光,郭光夫会在心里感慨,能到那金灿灿的阳光下走走站站,该有多幸福!

  “现在晾衣房里有烘干机、抽湿机,宿舍也配有除湿机,条件好太多了。”上山头几年,郭光夫最头痛的是洗衣服。大雾与阴雨轮番登场,衣服洗了总不干,长霉菌,发馊。被褥潮湿,身体黏腻得似要长出菌子。

  太阳一露脸,官兵欢呼着争相晾晒被褥衣服,不值班的战士还可以晒晒自己。他们脱掉上衣,让阳光在肌肤上一寸一寸滑动。但山上的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有时他们刚起身进屋,雨倏然来了;有时屋前下雨,屋后阳光。晾晒的衣被一会儿抱出,一会儿收回,动作稍慢一些,还可能被雨浇透。营区值日员因此多了一项特殊任务,盯紧天空,雨滴落下前,立即吹响收衣被的哨声。

  2018年底,光夫的妻子张敏来站里过春节,赶上地震,余震持续近半月,阴雨哗哗哗。妻子跟着炊事班做饭,光夫和战友们在帐篷与雨水里抗震、值班。

  “现在的营房是两年前新建的,原来震坏的房子都拆了。”郭光夫说。

  他望着窗,沉默半晌,又说:“上山的水泥路也是新修的,以前是沙土路,泥泞湿滑,弯急坡陡,开车下去一趟,最多的时候要耗费两个多小时。你可能不信,13公里盘山路,修了整整一年。雨总是下个不停,一下雨就得停下来。”

  郭光夫的妻子张敏在老家,两人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两家相距不足十公里。2016年5月结婚后,他们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医生告诉已怀孕4个月的张敏,孩子有脑积水,不能要,生下来也活不了。张敏不相信,跑遍成都各大医院,最后不得不听医生的。从演习场归来,得知原委的郭光夫钻进山林,失声痛哭。

  2020年9月,准备休假回去迎接第二个孩子出生的郭光夫,还在下山路上,就接到了儿子出生、母子平安的好消息。

  张敏和郭光夫皆是独生子女。“她鼓励我在部队安心干事业,一个人在老家照顾4个老人。春种秋收,她有时累得快崩溃了,在电话里哭,也没埋怨过我一句。”说着,他将脸转向了窗外。

  下山时,站长林伟告诉我:“光夫是站里的业务骨干,放到任何一个专业岗位上都顶呱呱。”

  离开滇南那座群山之巅的军营,想起那里的雨,想起郭光夫凝望窗外的神情,我突然觉得,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阳光,一下子有了更多质感。它是那样温暖动人,亦是那样弥足珍贵。(王雁翔)

  记者心语用心聆听故事的色彩和声音。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

  • 贵州从江:侗寨禾晾“晒秋”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10-22 11:06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024-10-21 09:55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2024-10-21 09:54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2024-10-21 09:52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2024-10-21 09:49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2024-10-21 09:4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2024-10-18 09:12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2024-10-18 09:12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2024-10-18 05:25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18 05:25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2024-10-18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