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滇南那座群山之巅的军营,下不停的雨和珍贵的阳光
首页> 军事频道> 军情集锦 > 正文

滇南那座群山之巅的军营,下不停的雨和珍贵的阳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2-05 11:15

  远山的雨和阳光

  插图:邓毅

  “快一个月了,这雨还没一点停的迹象。”32岁的一级上士郭光夫静静地望着窗外说。

  雨细密如针,落在硕大浓绿的芭蕉叶、绿叶婆娑的草木上,如蚕吞食桑叶,沙沙沙。

  节气已过立冬,被热带雨林气候拥抱的群山仍在湿热里挣扎。饱含水分子的空气黏稠、湿重,感觉抓一把就能拧出水来。

  郭光夫转身说:“最长的一场雨,一口气下了45天!”

  从2009年冬天新兵下连开始,他就坚守在这群山之巅。汪曾褀先生曾说:“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也许,雨在他心里荡起的不只是乡愁的涟漪。

  这是南部战区空军某旅一个偏远的雷达站,距机关900多公里,像一座群山中的孤岛。

  雨季,从4月中旬开始,会一直持续到年底。时疾时缓的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雨一停,湿漉漉的雾迅即漫卷上来,雾尚未散去,雨又下了。

  不下雨的日子,山顶上视野辽阔,可以看出去很远。远山如黛,起伏的山脊如海浪,向苍茫处涌动。雨霁天晴,常有彩虹悬在对面峡谷之上。有时乌云拖着如雾如瀑的巨型雨帘,从一座山飘向另一座山。另一些山峦峡谷间,阳光普照,薄纱似的雾缓缓移动、升腾。

  每当这时,郭光夫和战友们就会呼啦啦冲出宿舍,在球场边齐刷刷坐一长排,在日光浴里享受眼前的壮阔美景。歌声《我爱你,中国》随着身体的晃动,一波一波向对面群山荡过去。

  但山顶上不下雨的日子极其短暂,雨季一两个月也难得见一天太阳。

  有时站在细雨里,痴痴眺望山脚明媚的阳光,郭光夫会在心里感慨,能到那金灿灿的阳光下走走站站,该有多幸福!

  “现在晾衣房里有烘干机、抽湿机,宿舍也配有除湿机,条件好太多了。”上山头几年,郭光夫最头痛的是洗衣服。大雾与阴雨轮番登场,衣服洗了总不干,长霉菌,发馊。被褥潮湿,身体黏腻得似要长出菌子。

  太阳一露脸,官兵欢呼着争相晾晒被褥衣服,不值班的战士还可以晒晒自己。他们脱掉上衣,让阳光在肌肤上一寸一寸滑动。但山上的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有时他们刚起身进屋,雨倏然来了;有时屋前下雨,屋后阳光。晾晒的衣被一会儿抱出,一会儿收回,动作稍慢一些,还可能被雨浇透。营区值日员因此多了一项特殊任务,盯紧天空,雨滴落下前,立即吹响收衣被的哨声。

  2018年底,光夫的妻子张敏来站里过春节,赶上地震,余震持续近半月,阴雨哗哗哗。妻子跟着炊事班做饭,光夫和战友们在帐篷与雨水里抗震、值班。

  “现在的营房是两年前新建的,原来震坏的房子都拆了。”郭光夫说。

  他望着窗,沉默半晌,又说:“上山的水泥路也是新修的,以前是沙土路,泥泞湿滑,弯急坡陡,开车下去一趟,最多的时候要耗费两个多小时。你可能不信,13公里盘山路,修了整整一年。雨总是下个不停,一下雨就得停下来。”

  郭光夫的妻子张敏在老家,两人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两家相距不足十公里。2016年5月结婚后,他们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医生告诉已怀孕4个月的张敏,孩子有脑积水,不能要,生下来也活不了。张敏不相信,跑遍成都各大医院,最后不得不听医生的。从演习场归来,得知原委的郭光夫钻进山林,失声痛哭。

  2020年9月,准备休假回去迎接第二个孩子出生的郭光夫,还在下山路上,就接到了儿子出生、母子平安的好消息。

  张敏和郭光夫皆是独生子女。“她鼓励我在部队安心干事业,一个人在老家照顾4个老人。春种秋收,她有时累得快崩溃了,在电话里哭,也没埋怨过我一句。”说着,他将脸转向了窗外。

  下山时,站长林伟告诉我:“光夫是站里的业务骨干,放到任何一个专业岗位上都顶呱呱。”

  离开滇南那座群山之巅的军营,想起那里的雨,想起郭光夫凝望窗外的神情,我突然觉得,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阳光,一下子有了更多质感。它是那样温暖动人,亦是那样弥足珍贵。(王雁翔)

  记者心语用心聆听故事的色彩和声音。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 甘肃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春播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