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卸甲英雄:尽管不能拿枪了,但只要活着就要继续冲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情集锦 > 正文

卸甲英雄:尽管不能拿枪了,但只要活着就要继续冲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2-05 11:10

  高大的楠木直冲云天,蜿蜒的溪水缓缓流过,静谧的小院一片祥和。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古龙藏寺,门前不足300米长的荣军路熙熙攘攘。

  在这所始建于1951年的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中,先后有2800多名伤残军人在此休养,其中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有2200人。这群“最坚强的人”不向困难低头,不居功自傲,尽自己的力量释放着光和热。他们成立老战士宣讲团,累计宣讲近万场……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老战士涂伯毅代表全体伤残军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表达保持本色、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的决心。

  2020年10月21日,习总书记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习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60多年来,你们坚持爱党、信党、跟党走,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了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精神……

  读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出生入死的老英雄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是革命军人,尽管不能拿枪了,但只要还活着,就要继续冲锋。”

  1

  一只手枯枝一般,扎痛了我的手,也扎痛了我的心。

  这是一只不同寻常的手。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涂伯毅5个指头呈蜷曲状,像粗钝的铁钉,直刺手心。

  涂伯毅穿着一身旧军装,胸前戴着一枚闪亮的党徽。这枚党徽像“长”在这件旧军装上,只有洗涤时才取下来。三接头皮鞋已经很旧了,白色内衬裸露着,他仍然舍不得扔。

  1951年2月,20岁的志愿军第42军126师政治部工作队副排长涂伯毅被敌人的凝固汽油弹严重烧伤致残。历经8次整容手术,战争依然在他身上留下无法修复的伤痛——全身大面积烧伤,面部严重毁容,双手永远致残。1956年,涂伯毅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一次外出,他把一位小朋友吓得哇哇大哭。从那以后,他躲在屋里不愿见人,对未来生活失去了信心。

  “伤残军人在战场上是勇士,在生活中也要做强者。咱们一起坚定信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战友的开导让涂伯毅逐渐树立信心。他发现,在休养院这个大家庭里,伤情比他重的大有人在,但是他们都很乐观。此后,他开始振奋精神,重塑生活……

  涂伯毅将我带到他的住所。写字桌上,是正在阅读的党的创新理论书籍。他每天边读边记,笔记本摞得半尺多高。他说,讲课不能光讲过去的事,也要清楚现在的形势,一天不学习也不行。

  他喜爱书法,刚刚为朋友写完的字,就晾在床上。光线最好的阳台,被各种工具占领。他一直在演出队管舞美和灯光,啥东西坏了都能自己修理,电焊刨子样样精通。

  他告诉我,他身体很好,一口气可以做20个俯卧撑;他的家庭很幸福,老伴贤惠善良,三个儿子,两个是军人。说到高兴处,他像一只飞燕翩翩起舞,动作轻灵而欢快。

  我告诉他,国家非常重视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至今已经有9批忠烈回到祖国怀抱。“幸福都是国家给予的,可是我那些战友……”他喃喃地说,从战场上将他抢救下来的卫生员,杳无音讯;他的衣服被烧烂了,脱下自己衣服给他穿的排长,找不到了;还有那位用担架把他送回后方医院的班长,也下落不明。“真想去看看,说不定,那里就有我想念的人……”

  2

  在周全弟家,一个难题出现在我面前: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初次见面的礼仪——89岁的周全弟没有手,也没有腿,残酷的战争只给他留下半截身子。80厘米的躯干,直挺挺地立在轮椅上。

  作为第26军77师231团一营二连战士、长津湖战役的幸存者,当年16岁的周全弟在零下40摄氏度的雪地里埋伏三天三夜,严重冻伤致四肢截肢。周全弟就是史上有名的“冰雕连”战士之一。

  我在轮椅旁蹲下来,仰视着他,握了握他的半截臂膀,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却红光满面,谈笑风生,用两个胳膊肘夹住我送上的香烟,猛吸一口,陶醉其中。

  难以相信,这样的周全弟如何生活。可让我没想到的是,生活中的他似乎“无所不能”。“靠别人不是办法,我要自力更生,腾出人力来,让他们去照顾比我更需要照顾的人。”他说着,把半截手套娴熟地套在断肘处,将勺子把插在手套里,把米饭和菜拌匀,送到口中。整个动作干净利落,连一个米粒也没有掉落。这样的生活,周全弟已经过了70多年。

  我试图帮他一把,他摆摆手拒绝了,然后摇动轮椅,来到水池边,用肘部推开水龙头,再用两肘夹着碗筷,很快洗得干干净净。

  在书房,我首次见到了“抱笔书法”。周全弟双肘紧攥笔杆,抱于胸前,挥毫泼墨,挥洒自如。顷刻之间,一幅作品如行云流水,跃然纸上。我凝视着,字迹遒劲、刚毅,恰如他本人一样顶天立地。他的作品得到认可,他也被吸纳成为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聊天中,我不由自主地提到了《长津湖》。剧组专门到休养院放映电影,周全弟和战友们都去了。从开演开始,他的泪水一直止不住地流。看到一半,他摇动轮椅,悄悄退出放映厅。到现在,他也没能看完这部影片。“看不下去,实在看不下去……”

  临别,周全弟把轮椅调正,庄重地举起右臂,对我敬了一个没有手掌的军礼:“一营二连战士周全弟,向你致敬!”这位老兵特殊的军礼,顿时让我泪目……

  3

  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88岁的易如元用左肩和左臂断肢扶住笛子,右手手指在笛子上跳跃。《我是一个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支接一支曲子,气息昂扬,节奏铿锵。

  我很好奇,笛子有6个音孔,正常人吹笛子的姿势是每只手按三个音孔,两个大拇指托住笛身,小指亦轻贴笛身,起辅助稳定作用。可易如元只有5根手指和一只断臂,怎么可能实现?

  易如元将十多支笛子递到我面前说:“在学习过程中,我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有后来成为笛子专业教授的张宝庆为我改制笛子,有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亲自为我贴笛膜,还有原成都军区司令员、独臂将军贺炳炎对我的鼓励。他说‘这笛子是战士的一杆枪,你要好好爱惜它,好好掌握它’。”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始终是这位老兵不变的信条。“有人说,你要能学会吹笛子,我用手板心煎鱼给你吃。”可是那人没有想到,易如元是在板门店铁甲山阵地和敌人殊死搏杀的英雄,他坚韧不屈的意志力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他硬是用一只手握笛、用一只眼识谱,学会了吹笛子。

  照进易如元眼睛里的光是微弱的,但有另一束光温暖明媚,如春阳一般照进他心里。“吹笛子让我的人生有了新的开始,让我不再消极,连我的老伴都是吹笛子‘吹来的’。”易如元笑了。1960年他到四川乐山演出,认识了在当地邮电局工作的胡洪文。被易如元的坚强和才艺吸引的胡洪文,如今已经和易如元携手走过了62个春秋。

  “有爱好,有家人,还有好的生活。”易如元现在家庭和睦,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我已经晋升为太爷爷了。”老人的笑声很爽朗。

  老兵最遗憾的事仍在战场。“我永远记得那个日子,1953年3月17日。那时我不满17岁,正在阵地上观察敌机,准备找机会将它击落。突然天昏地暗,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说起那场战争,易如元仍很激动,“醒来时,我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到了,出气呼呼地响。我摸了摸鼻子,鼻梁断了,摸摸左手,那里只有一层皮……可是我没有完成祖国交给我的任务,我没有把那架敌机打下来……”

  易如元用他布满皱纹的右手拍了拍我:“现在我们国家富裕了,军队强大了,人民也幸福了,我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老兵的语气里充满着自豪和感恩。

  4

  在休养院,我走在这些乐观坚强的老人中间,不由得内心涌起阵阵感动。英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国之干,族之魂,或“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或“聪明秀出,胆力过人”。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灿若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

  “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 今天,我见到的英雄已经逐渐变老,不再有蓬勃的青春,也没有了熔岩一般奔腾的力量,但他们身上,有一股英雄气息仍然触动人心。(吕高排)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部分地区2023年高考结束

  • 非遗进校园 缤纷嘉年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