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进雪域高原哨所,从四个视角感受这个冬天的别样温暖
首页> 军事频道> 军情集锦 > 正文

走进雪域高原哨所,从四个视角感受这个冬天的别样温暖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2-05 11:05

  走上雪域高原,从四个视角观察冬季哨所——

  云天寒哨暖流涌动

  编者按

  从北京到拉萨,3000多公里,乘飞机需要航行5个多小时。

  从拉萨到西藏山南某边防团,数百公里,开车有时要走3天。

  从山下的连队到无名湖哨所,直线距离5公里,每次上哨送物资,战士都要攀爬3个多小时。

  年终岁尾,无名湖哨所迎来大雪封山的寒冷冬季。对于驻哨的官兵来说,这是一段孤寂漫长的日子,长达半年的风雪将一切阻隔在山外,雪山环抱中的哨所似乎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远方。

  新时代十年,边防变化日新月异。路通了,灯亮了,哨楼更暖,信号更广……在被风雪阻隔的山的这边,在靠近祖国边防线的偏僻之地,昔日的雪海孤哨如今换了新颜。正如一位边防战士所说:“所谓遥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地理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地理上的遥远与寒冷难以改变,但恰恰也是因为这种远与寒,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时代的变迁,感觉到春天的温暖。”

  边关不远,雪山不寒。边防官兵的“心”,永远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挺立在风雪哨位上,他们身后的万家灯火与头顶的星光渐渐融为一体,化为一片璀璨。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雪域高原哨所,感受这个冬天的别样的温暖。

  视角一雪山有路方位无名湖哨所

  “团圆路”:穿越风雪来相聚

  通往无名湖哨所的路。

  奔向远方的哨所,她跋山涉水,一路追寻——梦里这一幕,令卯建敏泪湿枕巾。

  卯建敏的未婚夫叫张鹏威,是西藏军区无名湖哨所二级上士。去年至今,哨所任务繁重,张鹏威2次推迟了婚期。雪花飞舞,一年又要过去,张鹏威向爱人许诺:相聚在这个春节。

  “大雪封山,能否如愿?”卯建敏的担忧不无道理。对于这座矗立云端的哨所,她早就在关注。无名湖海拔4520米,四季风雪不断,每年大雪封山达半年之久。和张鹏威相恋之初,卯建敏就听说这么一句“顺口溜”:“旺东的雾,无名湖的路,边防官兵云端住。”

  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旺东雾大,无名湖路难走。她还听张鹏威在电话里说,哨所建成至今,冬季来到无名湖探亲的军嫂,5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2019年底,张鹏威有过一次“被困无名湖”的遭遇。一场暴雪不期而至,通向外界海拔5000米的山口被积雪覆盖。手里攥着已批复的休假报告,他只得望雪兴叹。

  一等数日。雪后天气转好,经请示团里同意,张鹏威和中士熊成雪中同行,从一条羊肠小道绕山而出,这才踏上了归家旅途。

  大雪阻路,团圆不易——并非只有驻哨的军人品尝过这种酸涩。

  那一年春节前夕,军嫂冷冬梅千里迢迢到无名湖探亲,被大雪拦在半路上。她的丈夫、一级上士周添保,赶紧向上级报告。团队出动装载机,推通10余公里的雪道,夫妻俩才得以团圆。

  冷冬梅是无名湖在冬季迎来的第一位军嫂。那个春节,她在哨所度过了一个真正的团圆年。今年进入11月,风雪袭来,海拔5000米的山口再次被封。“你还下得了山吗?”面对卯建敏的担心,这次张鹏威肯定地告诉她:“我一定会如期返家,你不用担心。”

  问君归期必有期。原来,就在今年夏天,无名湖环线公路开通,彻底结束了哨所大雪封山的历史。回家探亲的报告很快得到上级批准。坐在大客车上,望着车窗外的雪山,想象着这条向远方延伸的公路连接着家乡和爱人,张鹏威心里暖意融融。

  无名湖哨所临山壁而建,官兵徒步登哨颇为艰难。张鹏威记忆中,几支施工队前来勘探都“摇头折返”。2020年在各级协调推进下,大型工程机械崖壁凿路,机器轰鸣响彻雪海云天。

  经过2年多建设,无名湖哨所官兵的“团圆路”终于打通了。“下一步,天路环线还将铺成柏油路,哨所官兵出行将更加便捷。”听着张鹏威的介绍,卯建敏已经开始了她的憧憬——那天边的无名湖哨所,一定会和她在不久的将来相见。

  视角二绿色餐桌方位国色芒色哨所

  “梦工厂”:绿色蔬菜扎了根

  哨所官兵种植的水培蔬菜郁郁葱葱。

  国色芒色哨所有个“梦工厂”。车还没到哨所,记者就听到了这个新名词。同行的哨所官兵解释说:“这是一个播种希望的‘梦工厂’。”

  屋外冰天雪地,“梦工厂”什么样?哨长杨再军故意卖起关子:“走,看看就知道了。”

  上等兵贾耀鹏是哨所新任种植员。他说,初到哨所,原以为眼前只能望到一望无际的白色。没想到的是,第一顿午餐就看到了绿,餐桌上的火锅冒着热气,两盘诱人的绿色蔬菜被端了上来。吃上一口涮好的万年青,新鲜感冲击着味觉……这个从小在内蒙古长大的小伙子,体会到了别样的满足。

  一边说着,贾耀鹏一边带记者走进哨所旁的“集装箱方舱”。方舱里春意盎然,空心菜、小白菜等绿叶菜,被精心栽种在水培营养液中,一棵棵长势良好。

  2019年哨所建成这座方舱,谁也没想到雪山哨所能种活10多种蔬菜。两年多来,贾耀鹏和战友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菜苗,在这个“方寸天地”之中,用汗水换来了丰收,一个个绿色的梦想在这里放飞。这里,也就成了官兵口中的“梦工厂”。

  “自己种菜自己收,‘梦工厂’的蔬菜很‘治愈’!”杨再军说。

  记者浏览“哨所日志”发现这样的记录:全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土壤容易滋生真菌,加之天气严寒,哨所驻地很难种活蔬菜。哨所还流传着“扛着菜地追阳光”的故事——

  许多年前,哨所官兵买来菜种栽种在废弃弹药箱中,趁着太阳露脸的间隙,追着让这些“宝贝”沐浴阳光。

  弹药箱里种出来的那点菜,看都看不够,怎么舍得吃?冬季吃菜,只能靠官兵们轮流到山下连队“背菜”。二级上士李进回忆,连队驻地与哨所直线距离5公里,单程却要攀登2个多小时。2017年夏天,山上滚落的巨石堵住了官兵的“背菜路”,时任哨长高贵鸿带着2名战友,艰难绕行小路,直到天黑才把鲜菜背进哨所。

  种活菜,就这样成了一茬茬哨所官兵的心愿。2019年9月,上级邀请种植专家对哨所的温度、湿度、含氧量等数据进行考察论证,成功引进“无土栽培”技术,建设新型“植物工厂”,让昔日梦想成为现实。

  也是在那一年,经过“竞聘”,哨所下士徐海金成了首任“种植员”,派往南京学习无土栽培技术。他掌握了光线强度调节、营养液浓度调配、方舱温度控制等技术,回到哨所大显身手,种活第一茬蔬菜。

  有了第一茬,就会有第二茬,徐海金的种菜技术出名了,他从哨所调到了连队,又从连队调到了团里,当起了“种植教员”。“梦工厂”也在更多哨所落户,放飞更多绿色的梦想……

  视角三冬季色彩方位岗拉哨所

  “阳光棚”:花开花落花常在

  巡逻归来,战士在宿舍休息。

  寒冷的冬天,岗拉哨所的君子兰开了。

  手机屏幕上,千里之外的老兵汪泽昆,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张照片。同一时刻,岗拉哨所一片冰天雪地,走下值班岗位的下士张浩斌正对着手机,迫不及待地向汪泽昆报告这一消息。

  有花为伴,守哨的岁月多了几许颜色。今年9月服役期满,汪泽昆选择脱下军装、返回大学继续完成学业。挥手道别之际,这位大学生士兵向同年兵张浩斌千叮万嘱:哨所的花要照顾好……

  退伍离队,除了朝夕相处的战友,让汪泽昆牵挂的就是哨所的“盆栽”了。当年穿上军装,老兵把“雪山花开”的重任交到汪泽昆手上,他怎能忘记?

  “岗拉”藏语意为:高大的雪山。哨点海拔4820米,是西藏山南军分区海拔最高的驻兵点。这里风大,哨所周围只有石头,寸草不生。夏天巡逻归来,汪泽昆惊喜发现,山下石缝里开着一簇黄花。

  挖出小黄花,放在怀里,他把花带回了哨所。

  岗拉的风雪没有一丝柔情。那晚,官兵睡得正酣,只听“哗”的一声,铁皮房顶“开了天窗”,睡在上铺的战士辛国惊醒了,簌簌雪片落在他的额头。

  官兵们披衣而起,打着手电,在距哨楼约40米的地方找到“不翼而飞”的铁皮顶,大伙儿折腾到半夜才修好房顶。那一夜,官兵们伤心了——大家移栽的“盆栽”都被冻死了。

  “花开花落花常在”——这是哨所官兵的最大心愿。汪泽昆没想到,他会成为那个留住春天的人。在他的建议下,第一批“盆栽”从山下连队带上哨所。这些绿植中,格桑花最受官兵喜爱。但美好的事物总是金贵,一夜风雪突袭,“花仙子”都被冻蔫了。

  这可把汪泽昆心疼坏了。他把烤火炉抬到花盆旁边;休息时在网上浏览、翻阅书籍,熟悉花的生长习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官兵精心繁育下,格桑花终于开枝散叶,落户哨所。

  之后,汪泽昆又在网上购买了4袋矢车菊种子,卖家承诺的“四季开花、撒土就活”让他兴奋极了,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花海的梦。

  矢车菊嫩芽也顺利地破土而出。这个消息被团领导知道了,一个月后,“阳光棚”在哨所投入建设。打那以后,官兵在训练巡逻之余,有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大家都说:“阳光棚,可以为心情遮风挡雪。”

  今年初,团里为哨所装配新式集装箱板房,君子兰、七叶莲、龙须树、金边吊兰、文竹等这些以往在高原鲜见的绿植,相继在哨所落户。一簇簇花儿、一棵棵绿植,映照着窗外的风雪,成为了一道新景观。

  受汪泽昆影响,张浩斌也加入“护花使者”行列。哨所土壤不肥沃,他便借下山之机,蚂蚁搬家似的从连队背回土壤。入冬前的一场大雪,让张浩斌惊出一身冷汗。风雪狂舞,眼看积雪越来越厚,就要压塌棚顶,张浩斌见状连忙冲进阳光棚,将盆栽一一搬进宿舍。

  得知张浩斌的细心,汪泽昆连连点赞。“等你再回哨所时,一定让你看到梦里的花海。”手机屏幕上,张浩斌的脸上溢满幸福。

  视角四供暖保障方位肖观察哨

  “小太阳”:暖到官兵心坎上

  哨所战士维护保养新型太阳能供暖系统。

  大雪初霁,西藏军区肖观察哨官兵有的刚刚巡逻归来。利用饭前时间,中士殷思远走进室内训练场,在跑步机上开始锻炼,不一会儿额头上就溢出了汗珠。他干脆把外套一脱,穿着体能训练长袖衫继续奔跑。

  电话铃声响起,镜头那边,母亲的面容和蔼可亲。见儿子穿得单薄,殷妈妈关切地问:“哨所冷不冷?运动之后要当心,别感冒着凉。”

  “冬天哨所屋里很暖和。”殷思远边说边调整手机摄像头,给母亲展示上级新配发的壁挂式电暖炉。

  观察哨位于海拔4200多米的山口上,长年风雪肆虐。建哨之初,老一代守哨人艰苦创业。1995年冬天,时任连长杨子进带领7名官兵背运物资,遭遇暴风雪,战士崔伟、隆元友、钱宇滑落山谷,身躯化作皑皑雪山。

  戍边12载,二级上士贺新对哨所昔日的苦寒记忆犹新:每逢11月至翌年5月,哨所天寒地冻、呵气成冰,夜晚盖上3床被子,也觉得冷。

  2020年夏天,上级派工作组到哨所勘察。几番考证后,决定采用新型太阳能供暖系统为官兵冬季供暖。

  有了“小太阳”,哨所房间冬天温暖得像春天。历时3个月工程建设,当年大雪封山前,新型太阳能供暖系统正式落户哨所,两个60立方米的蓄水罐轻松满足全连供暖洗澡,官兵形容道:“供暖系统装了定位仪,如同‘向日葵’,可自动跟踪太阳方位,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能;遇雨雪天气,还能自动翻转,避免积雪结冰。”

  前不久,党的二十大代表、团政委何正海来到哨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讨论交流环节,官兵们结合强军十年变化畅所欲言。“新型巡逻服不仅防水,还轻便保暖能吸汗”“供暖系统节能环保,能为哨所提供全时服务”“‘科技+’跑出保障加速度,守哨官兵暖到心坎上”……

  哨长田间谈起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今年年初哨所遭遇罕见暴风雪,深夜,积雪压断了电话线。“越是恶劣天气越容易出特情,与上级的通信联络一刻也不能断!”田哨长带着中士陆意、李陕云立即出门检修。风雪太大,他们只能沿着电话线一点点匍匐前进。修复断点“爬”回哨所后,他们的衣服裤子已经上冻,作战靴根本脱不下来。“幸亏哨所里很温暖,战友们迅速为我们做保温处理,才避免了冻伤的发生。”

  “冬天上哨,战士们最关注的就是保暖与供氧。”接着哨长的话,殷思远如数家珍说起哨所变化,观察哨虽小,却配齐了罐装氧、便携式吸氧仪等,不但巡逻执勤时可以随时补氧,巡逻归来也可以舒舒服服地吸上一会儿氧气,既缓解疲劳,更养精蓄锐。这些年,哨所再也没有官兵患过肺水肿等急性高原病。

  本组稿件由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李国涛、通讯员张宇毫、张照杰、王圣尧采写。

  本版照片由哨所官兵提供

  官兵在哨所绿植旁读书。

  风雪过后,积雪被战士们砌成雪墙。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