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近百岁老人的红色少年往事:跟着哥哥当红军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走近百岁老人的红色少年往事:跟着哥哥当红军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2-02 13:55

  红色少年往事

  红军如漫天星斗,璀璨闪烁在赣南历史的天空,照耀整个中国。

  而今,我沿着赣南曲折的山道,沿着历史溯源而上。我走近一群百岁老人,盘桓在他们山高水低的岁月,走入那个辉耀史册的时代。随着采访延伸,我的采访名录也在不断延长,其中每一个名字都在记忆的隧道里如星星点点,闪烁光亮。

  采访中,记忆被激活,显现那动人心魄的故事;场景被点亮,闪耀着曾经亮丽耀眼的青春;心灵在共鸣,两代人的血脉相通交融。

  一

  背根小木杆,

  去当儿童团,

  站在十字口,

  遇到过路人就要盘。

  盘什么?

  盘身份:

  是红军,请过去;

  是白军,赶快去报告暴动团。

  我查阅历史资料,见《兴国人民革命史》有如下表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在实行农村军事化过程中,决定凡7岁至15岁的儿童与少年均加入儿童团,凡16岁至25岁的青年均加入少先队,凡26岁至45岁的青壮年均加入赤卫队。儿童团、少先队、赤卫队均属军事化组织。

  1930年3月,兴国县刚成立苏维埃政府时,便建立了兴国县少年先锋队中队部。少年先锋队寓兵于农,平时训练,战时出发,不脱离生产。一旦上级发布命令,他们便听从指挥,配合赤卫军、地方红军和主力红军开赴前线作战。

  如今的百岁红军,绝大多数人是那段史册中的亲历者。

  钟希悦(曾任兴国模范师16团通信员,兴国县龙口镇嶂下村人):

  红军来后,村里成立苏维埃政府,各种年龄的人进入了相应组织。7岁至15岁的人参加儿童团。主要的工作是站岗放哨、带路送信。有一次轮到我站岗、放哨、查路条,还真抓到一个冇(没有)路条的人。那人说去走亲戚,要我通融一下先放他过去,走亲戚回来时再补路条,我不肯;那人又说不让去走亲戚就算了,他干脆回家,我也不让他走。送到乡里一审,真是个白军探子。

  领导由此对我另眼相看,派我去县城开会。这是我第一次进城,十分惊奇有那么多的房子那么多的人。会场是一个大祠堂,领导在台上先讲形势,再布置下一阶段工作:要主抓戒烟戒赌、剪长发。

  回到村里,我就当上儿童团团长了。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敢得罪人。我带领儿童团员们到处禁烟、禁赌、剪长发。禁烟这项工作最难,要查准“情报”,钻空子上门进户追查。我们一连缴了12个人的烟枪、鸦片烟,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二

  荆棘丛生,藤蔓遮拦,连路都没有的大深山,走出了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

  那年盛夏,经长途跋涉、攀援,我气喘吁吁登上油寨脑山顶,到达一个世纪前钟炳昌将军生活的屋前。这是一个视野非常开阔的地方。屋背是并排四座状似利齿般直插云霄的山峰。正面是一座阔大屏幕般的山屏,因其状似军营幕帐,本地人唤“帐幕山”;因其颜色略带金黄,又唤作“猪膏山”。干打垒的土屋旁,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而流,汇入山下的樟木河。

  钟炳昌(曾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看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兴国县樟木山乡塘埠村人):

  在赣南山区的兴国县,我们樟木山乡塘埠村是最偏远的山区乡村。人烟稀少,每个山坡只居住了二三户人家,如果有五六户人家就算是大坡了。就那么偏僻的山区,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我13岁,参加了儿童团。白天轮流站岗、放哨、送信。晚上,则邀上小伙伴一块挑着灯笼,手持红缨枪,一座山坡、一座山坡去查夜。夜深人静,会害怕时就高声唱歌。儿童团教唱了许多儿歌。

  萤火虫,打灯笼,

  飞到西,飞到东,

  照我红军去放哨,

  叔叔半夜都出动,

  红军叔叔一声吼,

  白军还在做美梦。

  夏夜,那是十分美丽的景象,一串串灯笼像一条游龙蜿蜒在山道上,游动着与星空融为一体。晚饭后,各山坡人家,坐在晒坪上望着这条游龙转来转去,十分有趣。小孩都愿意参加到这游龙中来。客家人好客,大人都热情接待,有的人家还端出擂茶、茶水给我们止渴。在扯闲聊天中述说,这一天村里有无异常情况,有无陌生人往来。临行,站起来叮嘱叮嘱,待客般送我们一程。

  时间长了,家家户户都知道要关注什么,要告诉我们什么。

  有一次,就在距我家五里多远的后山坡,我们一群半大孩子,还真的捉到了一个白军的密探,押送去了乡苏维埃……这下,那些讥笑我们站岗、放哨、夜巡就是过家家、做游戏的大人,再也不敢瞧不起儿童团了。

  偏远山脊沿线,就这样编织了一道道密密匝匝的红色警戒线。

  三

  她骨子里的乐观和幽默感,在交谈中一丝丝往外渗透。

  遥想当年,她没有离开这座大山时的生活,仿佛是一幅初春的油画:一名山村少女,赤足,日日奔走在这片油菜花盛开的山崖,和那片映山红盛开的山崖间送信。记忆中,不知随风洋溢着多少青春活力,又不知吞咽下多少艰辛苦涩。

  廖月英(曾任红军游击队交通员,宁都县蔡江乡罗坑村上村组人):

  当时的穷人蛮苦,生活冇(没有)一点指望,人活得冇一点劲。大人们见面除了叹气、摇头,连话都冇得说。

  突然,红军就来了。村里变了个天,人们都像变了个人。大家说的话多起来,笑容多起来了,多出了几条活路。最大的变化就是成立苏维埃,打土豪、分田地,拿锄头把的手拿起了梭镖。锄头把子和梭镖把子差不多,枪杆子就不一样。

  我爷爷是红军赤卫队员,拿根梭镖在外面整天整天不回家。外公参加了红军,偶尔回来见过一两次面,也没有喜欢我的表示。那时的乡村人,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外公后来在长征中牺牲了。

  当时的人都积极当红军,爷爷、外公都当红军,哥哥也当红军,我没有哪里去,就跟着哥哥当红军。

  哥哥开初是地方红军,地方红军后来升格为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在地方上打仗,主力红军是到处奔跑打仗。哥哥走了,死活都冇一点音信。

  1932年,我才12岁。刚开始参加红军时,我冇做什么工作,就是专门负责给大山那边的红军和蔡江游击队送信。放哨也去放过,去了几天我就不肯去,怕冇路条的人会打我。我只报下子信(送信),还评到了奖。

  每次我都能够完成任务,领导夸我:“这个女仔,不会调皮。”

  报信耽搁人工,苏维埃给过钱,我不要。又冇做什么事,就是走一下子路,怎么可以收钱哩?不过,路也蛮难走。山大,阴气太重,有的地方白天就像晚上,黑黑的树林不透一点光线。拿着路条,走到山旮旯里,会怕,有野兽、有蛇。我碰到过野猪、野鸡、野兔、黄鼠狼、狐狸子,冇碰到过豺狼,如果碰到豺狼会被撕掉。拄着棍子也会怕,东敲一下,西戳一下,棍子又不是枪,远处戳不到。

  那天,听到一点响动,我一戳,戳到一条窑碗粗的大蟒蛇,吓得我发抖,赶紧跑。路上不小心跌一跤,把手掌骨跌断。村里冇医生,有一个懂点草药的人来帮助接骨。他不收钱的,冇接好也不能怪人家。后来经常会痛,一下雨手骨就会痛,阴阴的、酸酸的疼,从骨缝里抽出来的痛。几十年了,不能用一点力气做事。

  碰到野兽可以躲,碰到人躲不开。形势紧张起来,自己人也会上前盘问,要拿路条出来。敌人除了会盘问,偶尔还会搜查。报信的路上,我还会提只篮子,在树林里的小径东张西望,顺便摘几只野果,捡几只蘑菇回来。野果、蘑菇不是每个季节都有,冇野果、蘑菇的时候我就提一只粪畚,在路上捡粪。有一次,为了躲避敌人搜查,我还把信藏在牛粪下。

  上级叫我一个人报信,主要是看中我人小又是个妹崽仔,一般不引人注意。

  ……

  在采访中,我的笔触、镜头,屡屡掠过赣南大山的光影。我常想,自古以来,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英雄都是在坎坷、苦难、磨砺中铸就。战争年代尤其如此。在弥漫的硝烟中,那些青少年从一开始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历练和考验。岁月流逝,他们口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点滴记忆,其实早已蕴藏着追寻光明和信仰的人生理想。(卜 谷)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习近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理莱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