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时代军事文艺创作者:树好为兵服务向战而行价值导向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新时代军事文艺创作者:树好为兵服务向战而行价值导向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2-01 13:57

  为兵服务 向战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新时代军事文艺创作实践,学习领会这一重要精神,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者要树好为兵服务、向战而行的价值导向。

  伴随着改革强军不断深入,部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军事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更加丰沃的土壤。在不同战位上,年轻官兵个性鲜明、乐观自信,怀有对祖国最炽烈的热爱、对军营最质朴的奉献、对岗位最平实的坚守。军事文艺能否走心服务,就在于我们每名军事文艺工作者能否把这些抽象的情感意识成功转化为具象的艺术作品。因此,面对时代、面对生活、面对官兵,每名军事文艺工作者都责重山岳、任重道远。

  2016年,我有幸参加中国文联第十次、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这一重要指示给我的触动很深。为官兵服务,必须了解部队、扎根部队。军事文艺工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兵,先把自己位置摆正了,才能找准创作方向。

  从军33年,我上过高原,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地与哨兵一同站岗;下过洞库,在不分昼夜的阵地体验过密闭生存;穿过戈壁,在茫茫黄沙中观看过导弹呼啸、腾空而起;也钻过林海,在皑皑白雪中与战士们爬冰卧雪、深入交流……这些宝贵的军旅体验正是我搞好创作的源头活水。

  在创作军旅歌曲前,我常常到官兵中做一些思想调查,与官兵进行诚恳深入的交流。有战友和我说,“有时候唱一首军歌,不亚于上一堂政治课。”也有的战士讲,“一首好军歌是极具感染力的,特别是合唱时非常有鼓舞性,让我充满战斗力。”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作品绝不是“为创而创”,而是必须密切联系党的大政方针、紧贴练兵备战实践和官兵思想需求。

  2015年12月31日,原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实现了由“兵”变“军”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新的伟大征程。我和所有火箭军将士参与着也见证着这一里程碑时刻,备受鼓舞。此后不久,我就创作了《火箭军战歌》。而且这首歌很快就传播开来,得到了官兵认可。

  近年来,火箭军部队实战化训练紧锣密鼓,战略军种地位不断凸显。我们迫切感到,军事文艺创作必须与火箭军的跨越发展相适应。为此,我们紧贴部队改革转型和练兵备战实践,创作了《让导弹飞》《朝天歌》《东风万里长》《有咱就有发言权》等歌曲,有力展现了火箭军部队真抓实备、真打实练的成效和风采。

  记得在创作歌曲《点火》时,我跟随某导弹旅千里机动至大漠戈壁,参与了他们为期1个多月的任务演习。在那里,官兵早上穿短袖、晚上穿棉袄,风沙磨砺着他们已被晒得黝黑的面庞,很多人的嘴唇已变得皲裂。他们每天保持高强度训练状态,每晚要进行多波次火力突击,经受数个甚至数十个特情的考验,常常忙到凌晨三四点才能休息。期间,我试图探寻他们夜以继日、任劳任怨背后的心理状态,一个小战士对我说,“为了给导弹点火,把它送上天”。

  当实弹发射成功,任务演习结束,所有官兵拥抱着、欢呼着,那一刻的兴奋,我也感同身受、终生难忘。基于这样的经历感受,“点火”这两个字就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用了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歌曲创作。

  军事文艺作品的根永远在官兵,官兵是最终评判者。后来走访部队,在某部“我最喜爱的军歌”票选中,《点火》名列榜首。点火,是属于火箭军官兵的荣耀时刻;《点火》,也是我们军事文艺工作者为兵服务、实现价值的体现。

  为兵服务、为战而歌,永无止境。党的二十大为强军兴军揭开了崭新篇章,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更强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投身火热军营生活、拥抱强军实践,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强军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胡旭东)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