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孔雀蓝”走出国门,坚守在护航、维和、联合军演保障一线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孔雀蓝”走出国门,坚守在护航、维和、联合军演保障一线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1-30 11:56

  “感谢护航编队官兵!向你们致敬!”亚丁湾上,海军第42批护航编队可可西里湖舰又一次收到来自被护船只的感谢。潮起潮落,帆去帆来,经过几天伴随护航,一批商船安全通过亚丁湾海域。我远眺湛蓝的海面,心中升腾起阵阵自豪。

  两个多月前,我接到命令,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保障任务。作为海军第971医院首批执行护航任务的文职人员,我倍感光荣,出发前多次向专家前辈请教,收集整理以往护航任务中医疗保障相关资料,将准备工作做足做细。

  穿海峡、跨赤道,带着家人的期盼和战友的嘱托,我随舰艇驶离码头,奔赴远海大洋,迎接全新挑战。

  海水的颜色由浅蓝渐变成深蓝,舰艇在海况复杂的海面上颠簸,我感到身体的不适越来越强烈。一名老班长告诉我:“只有搏击风浪,方能适应战位。”“打赢过那么多难打的仗、面对过那么多艰苦的环境,我一定能顶住这一关。”回想自己曾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与病魔战斗,我内心无比坚定。

  抵达任务海域,护航任务、战备训练同步展开,我亲历一艘艘商船在编队护送下抵达安全海域、一项项演练课目在大洋上如火如荼进行。

  水兵们为商船护航,我们为他们的健康护航。我和编队医疗队的战友们每天早晚巡诊,到各个舱室战位送医送药,还为大家进行健康卫生知识宣讲,开设心理服务站,提供细致周到的医疗服务。在舰艇上进行急诊手术难度大,为保证医疗设备始终处于备用状态,我定期对麻醉机、呼吸机、手术床等调试检测,盘点手术器械数量,及时消毒灭菌。一次,一名战士腹部不适,我们敏锐判断是急性阑尾炎,立即进行输液治疗,并同步做好手术准备。由于处置及时,经过几天治疗,战士情况逐渐好转,很快重返战位。

  虽然我曾在急诊科、外科等多个科室工作过,但舰艇上对医护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更全面。面对一些业务短板,我抓紧机会,利用休息时间跟随口腔、理疗、心理等专业的医生、卫生员学习。如今,我不仅掌握了口腔护理等基本技能,有时还能为官兵开展心理疏导。

  任凭风浪起,勇开顶风船。在大海上战风斗浪的两个多月里,我看过不一样的风景,听过频道传来的感谢,也得到过护航官兵的肯定。这段时间,与官兵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亲身经历,我更加坚信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圆满实现。等任务结束,我要把学习践行的心得,以及一路所思所想所悟写到论文中。

  (徐涛涛、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马玉彬整理)

  参与任务:第21批赴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

  拼搏在维和任务第一线

  讲述人: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药师、文职人员 丁香

“孔雀蓝”走出国门,坚守在护航、维和、联合军演保障一线

  丁香近照。李承君摄

  “我有24年的药师工作经验,如果组织需要,我请战!”这是几个月前接到组织下达选派人员执行维和任务的通知后,我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时说的话。

  时光流转,转眼间我已抵达任务区4个多月了。在弥漫着硝烟的异国他乡,我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负重前行的日子虽然不乏汗水、艰辛,但也充满了收获、荣光。

  选拔第21批赴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队员时,我深知自己年岁稍长,体能有短板,单兵战术、武器分解、防卫演练等多个课目对我而言都是硬挑战。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不断弥补差距,才能获得在重大任务中发光、在国际舞台上出彩的机会。最终,我经过苦练顺利通过所有课目考核,成为分队一员。

  医疗分队驻守的某医院,是联黎东区最高等级医院。我们除了担负几千名维和官兵和相关人员的日常医疗保障及应急医疗救援任务外,还要迎接防卫演练、救援演习、军事能力评估、环境条件评估,以及联合国装备核查等工作。

  刚到任务区不久,分队便迎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装备核查,我和队员们全力以赴投入工作。那时正值旱季,营区的板房在太阳的炙烤下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环境闭塞憋闷,仿佛空气都凝固了。

  时间紧张,而药片、药丸、针剂数量巨大。我稳定心绪,一头扎进堆成小山般的药房里,一边核对海运清单,一边按药理作用对药品进行分类、登记、摆放。时间长了,我开始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但手中的工作一刻未停。“先吃口饭吧,给你留的饭菜都快凉了。”一直忙到吃饭时间,我本想再确认一遍,但教导员担心我过于劳累,和战友把我“架”到了食堂。

  虽然身处海外,但学习党的理论,践行党的号召,始终是贯穿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主旋律。这段时间,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每次学到“中国坚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等内容时,我都感到与有荣焉。能有机会代表文职人员走出国门,能戴上象征着光荣和使命的蓝色贝雷帽,不只因为个人努力,更因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处方审核、精准发药、效期管理……虽然工作平凡,但我经常提醒自己,作为医疗分队唯一的药师,必须不断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以更加强劲的进取动力、更加昂扬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的必胜信念,精益求精、坚守本职,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展现文职人员的良好形象,与执行任务的维和官兵一起,为世界和平和发展贡献力量。

  (童 翊、胡慧琦整理)

  参与任务:“东方-2022”演习

  坚守在联合军演保障链

  讲述人:北部战区联指中心战场态势大队助理翻译、文职人员  刘万坤

“孔雀蓝”走出国门,坚守在护航、维和、联合军演保障一线

  刘万坤近照。蒙晨阳摄

  11月下旬,单位开展年终总结工作,我深有感触:今年任务多、担子重,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收获,更有很多感悟和体会。

  打开办公室的柜子,我从堆叠的一摞摞翻译材料中梳理回顾今年的“成长轨迹”。当“东方-2022”演习的字眼跃入眼中,我瞬间被带回到那广阔苍茫、战车轰鸣的演习场。

  能有机会作为俄语翻译参加重大演习,我内心始终充盈着一种荣誉感与使命感。从任务名单确定的那天起,我加紧“备战”,不仅根据任务需求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在场景模拟中反复锤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当时,我所在的先遣组最早抵达演习地域,我看到了“中国营”最初的模样——一片荒地、野草遍布,也见证了中国军人的执行力——没有帐篷,我们就地搭建;没有光亮,我们以车灯照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短短几天,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营区就建造完毕。这种攻坚克难、争分夺秒的行动作风和执行能力,深深感染了我。

  我负责的采购保障任务是综合保障链路的重要一环,关系我军战斗力能否充分发挥。“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我下定决心,坚决完成好工作、保障好演习。

  工作比预想中要复杂许多,尤其是在境外无依托的条件下,很多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格外有挑战性。受地域条件限制,通信信号较差,我们往往要到离营区很远的山上,才能与外方相关供应商取得联系。碰上阴雨天气,道路泥泞不堪,一路上更是举步维艰。

  这样的困难不算什么,只要信念坚定、不怕吃苦就能克服。但有些问题,更需要智慧和果敢。

  在与供应商联系沟通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和工作方式的不同,我们与对方就采购合同的具体细节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特别是有关付款方式、供货时间、违约金等重点内容,迟迟确定不下来。在“每耽搁一天,物资供应压力就大一分”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主动多方联系,与相关负责人面对面沟通。由于时间紧张,交流多是在下着雨的泥泞路边进行,没有明亮的灯光,更没有舒适的桌椅。我们始终有理有据、有礼有节,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在一座小凉亭里签订了合同。

  提供订单、获取报价、确认订单、明确送货时间、照单收货……接下来复杂的流程,也是一场“持久战”。我始终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工作中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有一次,外方货车到达指定地点时天色已晚。经过取样、消杀、静置后,我们照单收货付款,结束工作已是后半夜。尽管又累又困,但我顾不上休息,立即梳理天亮后的工作计划,避免出现疏漏。一想到官兵们对物资采购工作的认可,我觉得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工作细致复杂,困难挑战不断……这既是我参与此次任务的体会,更是步入军营后的切身感受。“跑出的骏马飞出的鹰,杀出的军威练出的功。”我提笔在个人年终总结中写道,“我虽不能驾驶战车驰骋沙场,却能坚守岗位、直面挑战,矢志奋斗、砥砺担当,保障战斗力充分发挥。这,就是属于我的无悔青春。”未来,我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让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后劲、更有信心执行好每一次重大任务。

  (解放军报记者梅世雄、刘 敏整理 制图:贾国梁)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