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媒分析:“冬将军”没有阻止俄乌战事
首页> 军事频道> 国际军情 > 正文

西媒分析:“冬将军”没有阻止俄乌战事

来源:参考消息2022-11-24 10:54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11月19日刊发一篇文章称,冬天来临,但是冬季并不会使俄乌战事停止,战争将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作者为阿莱尔托·罗哈斯。全文摘编如下:

  乌克兰下了第一场雪,重现了今年2月战争之初的景象。有人认为,对俄罗斯来说,可以肯定的是传说中的“冬将军”将再次发挥对其战局有利的作用,正如1812年俄法战争和1941年苏德战争时的情形。然而,也有许多战争分析家对此并不赞同。

  这些分析家认为,首先,今天的乌克兰已经不是二战期间德军经过的那个地方。沥青路面和铁路网与当年的马车或履带式战车所走的泥泞道路大不一样。糟糕的路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导致德国的后勤工作被迫中断,但寒冷的天气并未起到太大的阻碍作用,尽管低温也导致许多没有保暖衣物和不适应低温的德军士兵冻伤和死亡,给德军的攻势造成挫折。

  另一方面,在这次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是在主场作战,与拿破仑率领的征俄法军或1941年的德国士兵不同,乌克兰人占据天时地利,并配备了大量保暖衣物,而这些物资均由其盟友源源不断地供应。换句话说,泥泞的道路可以阻碍露天攻势,乌克兰的泥泞道路甚至能困住履带式战车,但却不能阻碍军队在公路上向前推进。但到了12月后,结冰后的地面会再次变得坚实,所以冬季不会让战争结束。

  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一家服装公司的员工在为俄军缝制冬装。(俄罗斯卫星社)

  澳大利亚的分析人士米克·瑞安认为,冬季不会结束战争,但战争将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他说:“乌克兰最冷的月份是11月至次年3月。这种情况不仅导致气温下降到冰点以下,而且也带来一个降水(雨和雪)较多的时期,而且白昼时间较短。寒冷的天气导致士兵的能量消耗得比温暖气候条件下快得多。保暖衣物、温热食物和防雪设备是在寒冷月份保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条件。”

  冬季作战的基本变化之一是军事伪装。乌克兰大部分地区都地势平坦,一座座大规模种植园被一道道落叶阔叶林隔开。随着寒冷天气的到来,这些树叶纷纷落下,所以光秃秃的树枝无法再隐藏炮兵阵地和装甲,尤其是在无人机面前它们更容易暴露目标。因此坦克必须涂成白色,以免被敌方发现。

  美国的俄罗斯研究分析员迈克尔·科夫曼也表示,尽管会出现大雪天气,但战争不会在冬季停止。他说:“自赫尔松州之后,乌克兰的优势可能会以较慢的速度发展。11月和12月是攻坚战的艰难时刻。俄罗斯军队将寻求在冬季挖战壕,并利用第聂伯河作为南部的天然防御屏障。”

  他还说:“在东部,乌克兰军队的形势仍然很危险、脆弱。在俄罗斯发起的征兵动员在三到四个月后带来更多可调遣兵力之前,乌克兰持续向其施加压力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