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来源:光明网2022-11-15 22:14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句话通俗易懂、简单直白,生动阐释了“钉子精神”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深刻道理,对抓工作落实很具现实指导意义。

  钉钉子,方向精准是第一位的,谋定后动才能赢得成功。抓落实,也是一样道理,找准方向、抓住七寸、精准发力。这个钉钉子法则体现的就是“重点论”辩证思维方法,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在提示我们要聚力解决影响全局建设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坚决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工作方式,杜绝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工作方式。

  钉钉子,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看似钉紧了,过不久钉子就会松动;只有连续钉,这颗钉子才能牢固。抓落实也是一样道理,只部署就相当于“钉一两下”,偶尔的推动就相当于“钉了三四下”,只有始终盯紧目标不放“这颗钉子才能牢固”。

  我们在完成各项任务中,要坚持思想上不等不靠,工作上提前介入,对有时限要求的工作,要争时间、抢速度,加班加点地突击;对没有时限或时限要求比较宽松的工作,要早安排、往前赶,不能推一推动一动,更不能拖着不办;特别是重点工作,更要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启动、早落实。不然,就是做无用功,造成工作被动。

  事事讲究速度,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经济效益,对部队意味着工作效益甚至是政治效益。我们要有挤时间、抢时间的精神,迅速行动,心中树立倒计时牌,不能左顾右盼,观望拖拉;对那些涉及全局的大项工作,要合理调配力量,提高速度打“速决战”,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这样就能把困难克服掉,变“不可能”为“有可能”。在抓落实中,一定要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当面受领任务,转身狠抓落实;要时刻以“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心,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对待工作落实问题,确保时刻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只有平时有所积累,用时才能厚积薄发、信手拈来,以最短的时间出最好的成果。为什么一些同志建设管理点子多、组织活动办法多、办事协调招法多,关键就是他们看得多、经历得多,有深厚的实践经验积累,懂得开展工作的方法,了解建设管理的门道,明白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我们有些同志同时调进一个新单位,一开始基础和条件差不多,经过一两年就拉开了距离,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善于学习和借鉴“他山之石”。只有拿出“日拱一卒”的韧劲,坚定“滴水穿石”的执着,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行稳致远、取得长效。

  钉钉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冲破层层障碍的过程,有时钉的是质地相对松软的木板、有时钉的是质地非常坚硬的石墙,尤其需要具备敢于斗争的过硬担当,否则碰到难题就退缩、遇到矛盾就推诿,怎么可能把钉子钉牢钉稳。

  干预不干、干得多与干得少,是决定一个人能力强弱和作为大小的关键因素。理论可以灌输,知识可以积累,而能力必须在实践磨炼中生成。许多工作只有多亲身经历,才会有更多的切身体会,才会深入进去把握规律。我们常说,能者多劳。其实多干的人才会多能,今天的能者正是昨天的不能者不断地“劳”转变过来的,能者只有经过更多地“干”,素质才会不断提高。所以,大家要始终把多干工作当成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多干中经受历练、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素质、增长本领,才能赢得组织的信任和器重。

  只有保持适度的压力,才能更好地激发潜能、克服惰性,不断提升素质。客观上说,在疫情反复影响下,各项任务相对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大家干劲不能放松,精力不能分散。我们注意合理分配力量,明确各自责任,让每个人都挑起足够分量的担子,通过适当加压促进素质提升。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安排任务是机遇、信任、关心,应该倍加珍惜、勇于担当、不负厚望。当然,我们还要把握好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关系,做到心中有压力,又不被压力所左右,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动力变成作为。

  钉钉子精神之于工作来讲,体现的是一种科学方法、一种工作作风,之于个人而言更是一种意志品质、一种执着追求。我们成长成才的道路上需要钉钉子精神,面对坎坷荆棘、矛盾困难,既不要迷茫、更不要退却,而是要冷静应对、勇毅前行、百折不挠,这样才能拼出精彩的人生道路。(王世鹏)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