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2022-11-15 11:06

  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

  ——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纪事

  ■姚湘波 王庆泽 陈焱尧

  “红军班”学生学唱军歌。摄影:王庆泽

  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1935年,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南渡乌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935年10月,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毛泽东满怀豪情写下壮丽诗篇《七律·长征》,写出了乌蒙山的巍峨和气势,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进入新时代,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贵州省毕节市军地通过打造“国防主题公园”、组建“国防讲师团”、开办“红军班”等举措,擦亮乌蒙大地红色名片,汇聚成这座城市最美的底色。

  厚植家国情怀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武部领导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讲解国防知识。摄影:王庆泽

  “1934年1月,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毕节建立;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强渡鸭池河,进入贵州省毕节市,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9月17日,在毕节市滨河西路双拥主题公园,讲解员正声情并茂地讲述毕节的红色历史。

  “到公园走一走,既锻炼身体,还增长国防知识。”10月1日,当地居民黄旭游览公园时,对沉浸式国防教育体验赞不绝口。

  黄旭口中的“公园”,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精心打造的集红色文化教育、双拥活动和群众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双拥主题公园。走进公园,国防元素遍布其中,振翅欲飞的战机、昂首向天的火炮、巍然列阵的坦克……展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充满浓郁的军味。

  细雨绵绵,挡不住参观群众的脚步。重温峥嵘岁月的退役军人、认真观看各种装备的军事迷、聆听红色历史讲解的学生……国庆节期间,展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展板前,吸引了不少游客。

  毕节是一片红色沃土,有红色革命遗存近70处。20世纪30年代,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第一任书记林青从这里把革命的星火传播到贵州大地,红二、红六军团在这里创建了黔大毕革命根据地,穿长衫的红军周素园从这里奔向光明……12处革命旧址、18处战斗遗址、12座烈士陵园,凝聚着革命先烈的血与魂,是毕节人民自豪的红色记忆。

  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毕节市开展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毕节军地建成的3个国防主题公园、12条国防教育精品旅游路线,成为新时期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强化国防意识的主阵地。

  国防主题广场、爱民广场、双拥主题公园……穿行于毕节市,军地合力打造的国防教育基地随处可见,国防文化氛围浓郁。国防教育阵地的拓展,让居民早晚锻炼时途经“强军课堂”,观光赏景步入“敞开军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居民的国防意识。

  9月下旬,毕节市人民公园门口爱民广场的电子大屏上,连续多日重复播放毕节籍现役军人立功受奖的先进事迹,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家住附近的王碧夫妇有晨练的习惯。两人每天锻炼完,都要观看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的国防知识和军事动态。王碧说:“有国才有家,祖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都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儿子明年准备报名参军,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强化责任担当

  组织学生观看国防教育短片。摄影:王庆泽

  “仗可百年不打,国不可一日无防。全社会都应该警钟长鸣,增强忧患意识……”11月上旬,毕节市国防讲师团成员李东升来到市委党校,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党政机关干部进行国防教育专题授课,让大家近距离接触国防知识,感受国防魅力。去年以来,像这样的课,李东升已讲了20多场。

  “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国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毕节军分区领导介绍,这次培训围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国家安全形势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让党员干部在耳濡目染、躬身实践中强化抓好国防教育工作的责任担当,增强履行国防职责的行动自觉。

  各级领导干部在国防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担负着参与领导和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重要责任,是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关键少数”。抓好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就牵住了国防教育的“牛鼻子”。基于此,毕节军分区依托七星关区人武部组建民兵政治教员、理论宣讲、文艺演出3支小分队,通过讲红色故事、演红色节目等,把国防教育课堂搬到党政机关。

  “1933年,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共产党员林青奉命同缪正元(中共党员)一道从上海回到家乡毕节闹革命。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毕节期间,带领广大穷苦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深得人民的拥护,红军在毕节播下了革命的火种,5000多名毕节优秀儿女参加红军……”仲秋时节,七星关区国防讲师团成员陈估猛来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师生带来国防教育专题讲座。他结合我党我军历史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深入浅出地剖析当前国防形势,引发大家强烈共鸣。

  近年来,毕节市各级及时将国防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任职培训等,先后组织开展国防教育进党政机关、进校园、进企业活动,真正让国防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热爱国防、关心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每逢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防教育日、八一建军节等重要时机,国防讲师团成员都会走进政府和企业进行宣讲。今年以来,毕节军分区组织国防讲师团深入党政机关、院校等开展宣讲授课486场。

  在此基础上,毕节军地利用“军事日”、学生军训等时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学校师生参观革命旧址,开展重走乌蒙长征路、模拟战场救护等军事体验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国防担当,强化了广大师生的国防意识。

  培塑报国之志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武部文职人员为学生讲解枪械知识。摄影:王庆泽

  “我宣誓,发扬革命传统,谨记党的教诲,树立远大理想……”今年4月,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武部举行“红色文化进校园暨百校‘红军班’”授旗仪式,标志着该市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走深走实。

  为了让信仰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七星关区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暨百校“红军班”活动,在全区100所学校中筛选出100个“红军班”,每个“红军班”聘请一名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的现役军人或者退役军人担任编外辅导员,负责军事化管理培训。

  他们还为“红军班”制定了学生守则、教官职责、军事素质考核项目及达标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年寒暑假,“红军班”学生都要进行一天的军营体验活动,与官兵同吃、同训练、同学习。

  今年11岁的张越是五年级学生,过去走路总是低着头、塌着肩、驼着背,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为了纠正走路姿势,张越不知被父母数落了多少回。今年,她报名参加学校的“红军班”。经过一周训练,她像换了个人似的,走路昂首挺胸,精气神可足了。有一天早操时,教官点名让她出列,为同学们作示范。稍息、立正……她的动作标准规范、干净利落。

  “‘红军班’的同学就是不一样。”这是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常说的一句话。“‘红军班’的每一名同学就像是一粒火种,他们让学校更加有生机、有活力。”七星关区教育局领导对“红军班”的学生寄予厚望,“在这里,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

  林科喜是毕节一小“红军班”的辅导员,亲眼目睹了不少学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教室里,学生们坐姿端正、认真听课;操场上,队列整齐、口号响亮;寝室里,内务整洁、被子方方正正……

  成功申报七星关区鸡鸣三省红军小学、普及全军十大英模进校园活动、向中小学生发放“红色作业本”……近年来,七星关区开展的一系列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的热情,树立了“青春有梦、强国有我”的信念。

  今年9月17日,是第22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七星关区军地开展“心系国防有你有我”主题国防教育活动,让国防知识走出课堂,走进日常生活,加深了同学们对国防的理解,凝聚起莘莘学子的爱国热情。

  去年以来,七星关区人武部开展以建好一个荣誉室、编写一套青年楷模强军先锋丛书、制作一部优秀军人先进事迹短片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个一”活动,弘扬长征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观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毕节市党政干部、广大群众和学生的国防意识大大增强,大学生报名参军热情高涨,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

  (扈 硕)

  让国防教育进入千家万户

  ■陈估猛 覃有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都需要增强全民忧患意识、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提升全民国防素养,齐心协力建设和巩固强大国防。

  然而,各地在开展国防教育时,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比如,有的党政机关干部存在重经济发展轻国防建设的观念,有的群众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青年学生缺乏尚武精神。

  全民国防教育,是一项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持续推动国防教育进党政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入千家万户。只有在各领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国防教育才能覆盖全民,国家安全才能稳如磐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依靠国民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结果在正面战场吃了不少败仗。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直到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要抓住“全民”这一主体。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解放战争时期,没有人民群众的“小推车”,就没有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新时代,培植公民的国防基因,要从青年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家庭抓起,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印入每一名公民的脑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就要培育千万个像王继才、魏德友、马俊武那样始终胸怀祖国、心系国防的爱国奉献者,在全社会厚植“国安才能家宁”的国防观念。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军事机关要主动协调地方党委宣传部门,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相互配合、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民全域国防教育体系,打造出更多社会认可度高、宣传效果好的国防教育精品成果。要坚持“接地气、聚人气,有新意、有实效”的理念,创新国防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实施立体化、全覆盖国防教育模式,增强国防教育的感染力,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姚湘波 王庆泽 陈焱尧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