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未来战争呼唤怎样的运输投送?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未来战争呼唤怎样的运输投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10-28 10:44

  ■李强 刘涛

  运输投送是作战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后装保障的中心环节,在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战争中,高威胁环境、高弹性用兵、快节奏攻防、全维度对抗等新的特点要求,将对运输投送产生深层影响,并引发一系列升级变革。

  高威胁作战要求运输投送力量立体成网、离散配置。战争实践表明,运输投送易遭袭、难防卫,很容易成为作战体系的软肋。打击敌方运输投送常常能产生制胜奇效,而有效防卫己方运输投送也往往能扭转不利态势。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曾采取“梯次成链、线性配置”的地面运输模式,运用“随炸随修”“续行行车”等方法,构筑起“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彻底粉碎了对手“绞杀战”企图。在未来战场上,随着各国侦察监视能力、武器打击精度和信火毁伤效能的不断提高,战场威胁不断增大,作战力量面临的生存挑战更加严峻。特别是速度慢、价值高、自卫力弱的大型运输投送力量,极易被锁定瞄准,成为“瘫体式”打击的首选目标。对此,在作战筹划中除加强防空、反导等手段运用外,还应注重提高运输投送力量的抗打击和恢复能力,采取“立体成网、离散配置”的模式构设固定设施、关键平台和投送通道,通过“局部消耗”“有限战损”,提高全局性防护与生存能力。

  高弹性作战要求运输投送能够时敏响应、动态支援。作战形式决定运输投送形式。纵观近几场局部战争,占有优势的一方以较强的控局能力塑造了相对明显的战场界限,划分了相对清晰的行动阶段,实施了相对充分的作战准备。在此基础上,采取抵近式、刚性化、大冗余运输投送成为一些国家军队的惯常做法。然而,随着新兴军事技术的运用和战法的推陈出新,未来作战的不确定性将大幅上升,行动窗口随机出现、局部战况反复胶着将成为常态。交战各方不得不变“预设对抗”为“动态博弈”,更加强调以“敏捷”“弹性”的用兵策略,实施可收可放的攻防行动,在持续对抗中塑造有利态势、把握关键战机、提升总体胜率。与之相适应,运输投送也将改变原有形式,将筹划逻辑从“指定任务、计划导向、充分准备”转向“随机任务、目标导向、时敏响应”,将实施逻辑从“预先集结、定点支撑”转向“动态集结、动态支援”,尽可能提高运输投送体系“弹性”,灵活匹配作战任务,高效支撑作战行动。

  快节奏作战要求运输投送装备一体衔接、即时赋能。作战节奏不断加快是未来战争的显著特征。特别是高超声速、高能激光、高功率微波等新质武器,几乎可以实时打击对手;而一体化指挥控制、智能化辅助决策、高速数据传输等系统,也把指挥决策带入“读秒”时代。交战双方必须尽一切努力集约用兵、即时聚优。就运输投送而言,必然通过装备转型予以适配,以“跨级跨域衔接、近实时赋能”的新型装备取代“战略战役战术明显分级、各层级低速中转释能”的传统装备。一是形成战保一体能力。如外军正在推动无人加油机上舰,不但有利于提高舰载战斗机出动架次,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大型空中加油平台的依赖。二是满足跨域衔接需要。如创新运用大型两栖飞机、轻型登陆船艇等新型投送装备,垂直/短距离起降等“低受限”空运装备,“火箭货运”“低轨驻留”等天基即时投送装备,甚至子母舰、子母艇、子母机等无人智能投送装备,直达式支援特种作战、非对称作战等跨域作战行动。三是符合跨级支援要求。如战略投送平台直接协同战术行动,兵力运输平台直接实施火力投送等,充分发挥现有装备的跨层级协同和多任务特性,打通作战与保障、战略与战术的层级“壁垒”和中转“堵点”,满足快节奏作战需要。

  全维度作战要求运输投送体系开放融合、多能一体。未来战争正向多维度、全方位对抗发展,诸军兵种联合筹划的整体性更高,联合实施的“颗粒度”更细。特别是在遵循任务式编组、任务式指挥的原则下,运输投送的体系功能和职责范围将进一步丰富拓展。具体表现为:一是运输投送体系升级。从以往“基于管理权责、聚焦军种职域的半封闭型体系”向“基于联合任务、面向行动目标的开放型体系”升级。二是运输投送机构融合。比如为确保作战与保障一体联动,运输投送主管机构将更加“靠前融入”,从过去的后装部门、保障部门转变为贴近战区、贴近行动的作战指挥要素。又如为应对形势快速升级,迅速完成平战转换,运输投送实体将更注重军民“深度一体化”,更强调机构、流程、信息等方面的深层互动。三是运输投送岗位能力拓展。如要求相关勤务人员更加“多能化”,兼具勤务操作、指挥控制、作战协同等多种素质能力,确保以精干之力履行好多任务之责。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