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家书泣血 英雄情长:志愿军战地家书中的国与家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家书泣血 英雄情长:志愿军战地家书中的国与家

来源:新华网2022-10-27 11:11

  新华社沈阳10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孙仁斌、于也童

  他们是战士,炮火连天的岁月中,挺立在保家卫国的最前线;他们也是父亲、丈夫、儿子,在战争间隙,在一封封家书中倾诉着对祖国、对亲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记者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通过展陈的烈士家书和工作人员的介绍,透过早已泛黄的信纸,感受跃动在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

  图为康致中的家信 (受访者供图)

  英雄情长,是对家人至深的眷恋与挚爱。父亲离家时,康明还不到两岁,如今他已71岁。康明的父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第7师第19团团长康致中,1953年6月26日,康致中牺牲在朝鲜战场。“父亲虽然很早就离开了我,但我知道,他心里一直记挂着我。”康明说。

  在寄给妻子高亚梅的家信中,康致中总牵挂着儿子的近况。“小明近日好吧?请告诉我。”“你最近好吧!小孩亦好吧!请收到信后来回信。今年再给小孩种一次痘沙眼,还要经常点药。”寥寥数语中,满怀康致中对亲人的惦念。

  康致中的6封来信,康明珍藏多年。2014年,康明把包括家信、老照片等在内的多件父亲遗物,都捐赠给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那里应该是它们的归宿。希望人们看到这些遗物,能想起那一代人为国家做出的牺牲。铭记,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康明说。

  英雄情长,是信寄家、我许国的壮志豪情。在黄继光的遗物中,有一封写给母亲的信,满怀着一位男儿报国的壮志:

  “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嫂弟弟不必挂念……”在信中,黄继光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人民的关怀和亲人的期望。

  在信寄出5个多月后,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口,用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1953年2月,黄继光的遗体被运送到沈阳,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今年年初,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特意从四川中江辗转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他扫墓。“三爸牺牲70年了,我们一直怀念他,也一直继承他的遗志,家中已有十多人参军。”黄拥军说。

  图为黄继光的家信 (受访者供图)

  英雄情长,是字字血泪、寸步不让的家国慷慨。1953年1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饶惠谭从抗美援朝前线寄回一封家书,这也是他写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信中,他描述了前线的状况,字字句句流露着志愿军战士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图为饶惠谭的家信 (受访者供图)

  “现时敌我相持于固定的战线,日有小接触,我们不断杀伤和小股歼灭着美寇强盗。敌人于(如)果敢于发动大的攻击作战,则我必定获得大的胜利。现在我们志愿军全体同志都在为打更大的胜仗,消灭更多的敌人而努力着。我们在前线上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母亲和兄嫂等是光荣的家属,应当努力生产为建设新中国和支援前线而努力才好,这是一个希望。”

  1953年3月,饶惠谭壮烈牺牲,时年仅38岁。

  目前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纪念馆馆藏战地家书61封,其中55封是烈士家书。“志愿军战士们的家书,字字滚烫,句句感人!家书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每一封家书背后,都饱含了志愿军战士的拳拳爱国情,更是志愿军战士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缩影。”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讲解接待科科长王春婕说。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