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家书泣血 英雄情长:志愿军战地家书中的国与家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家书泣血 英雄情长:志愿军战地家书中的国与家

来源:新华网2022-10-27 11:11

  新华社沈阳10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孙仁斌、于也童

  他们是战士,炮火连天的岁月中,挺立在保家卫国的最前线;他们也是父亲、丈夫、儿子,在战争间隙,在一封封家书中倾诉着对祖国、对亲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记者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通过展陈的烈士家书和工作人员的介绍,透过早已泛黄的信纸,感受跃动在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

  图为康致中的家信 (受访者供图)

  英雄情长,是对家人至深的眷恋与挚爱。父亲离家时,康明还不到两岁,如今他已71岁。康明的父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第7师第19团团长康致中,1953年6月26日,康致中牺牲在朝鲜战场。“父亲虽然很早就离开了我,但我知道,他心里一直记挂着我。”康明说。

  在寄给妻子高亚梅的家信中,康致中总牵挂着儿子的近况。“小明近日好吧?请告诉我。”“你最近好吧!小孩亦好吧!请收到信后来回信。今年再给小孩种一次痘沙眼,还要经常点药。”寥寥数语中,满怀康致中对亲人的惦念。

  康致中的6封来信,康明珍藏多年。2014年,康明把包括家信、老照片等在内的多件父亲遗物,都捐赠给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那里应该是它们的归宿。希望人们看到这些遗物,能想起那一代人为国家做出的牺牲。铭记,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康明说。

  英雄情长,是信寄家、我许国的壮志豪情。在黄继光的遗物中,有一封写给母亲的信,满怀着一位男儿报国的壮志:

  “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嫂弟弟不必挂念……”在信中,黄继光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人民的关怀和亲人的期望。

  在信寄出5个多月后,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口,用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1953年2月,黄继光的遗体被运送到沈阳,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今年年初,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特意从四川中江辗转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他扫墓。“三爸牺牲70年了,我们一直怀念他,也一直继承他的遗志,家中已有十多人参军。”黄拥军说。

  图为黄继光的家信 (受访者供图)

  英雄情长,是字字血泪、寸步不让的家国慷慨。1953年1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饶惠谭从抗美援朝前线寄回一封家书,这也是他写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信中,他描述了前线的状况,字字句句流露着志愿军战士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图为饶惠谭的家信 (受访者供图)

  “现时敌我相持于固定的战线,日有小接触,我们不断杀伤和小股歼灭着美寇强盗。敌人于(如)果敢于发动大的攻击作战,则我必定获得大的胜利。现在我们志愿军全体同志都在为打更大的胜仗,消灭更多的敌人而努力着。我们在前线上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母亲和兄嫂等是光荣的家属,应当努力生产为建设新中国和支援前线而努力才好,这是一个希望。”

  1953年3月,饶惠谭壮烈牺牲,时年仅38岁。

  目前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纪念馆馆藏战地家书61封,其中55封是烈士家书。“志愿军战士们的家书,字字滚烫,句句感人!家书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每一封家书背后,都饱含了志愿军战士的拳拳爱国情,更是志愿军战士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缩影。”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讲解接待科科长王春婕说。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 无偿献血 传递爱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