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的故事,比照片还要震撼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他的故事,比照片还要震撼

来源:人民日报2022-10-13 15:49

  闯火海、下冰河、攀悬崖……

  从事消防救援工作20年

  5400余次出发

  他就是2022年“最美退役军人”

  消防员刘亮

  日前,这张刘亮奋战在灭火一线的照片

  在网络热传,再度引发关注

  是什么让他奋不顾身?

  每一次“逆行”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刘亮奋战在灭火一线

  “他们把脱险的希望

  全寄托在我身上”

  刘亮出生在辽宁法库

  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

  2002年,初入警营的他

  被分配到消防队伍

  虽然和最初预想的不一样

  但刘亮在一次次赴汤蹈火的出警中

  明白了“逆行”的意义

  “他们把脱险的希望,全寄托在我身上”

  2016年3月

  吉林长春市某家居城突然起火

  刘亮与两名队员成立攻坚组

  起初在三层的外跨楼梯上

  趴着灭火

  一个多小时后,下方火势有所控制

  他们便坐在台阶上灭火

  此时,建筑墙体已烤得通红

  建筑内部成了个大蒸笼

  刘亮防火服的袖口、衣领等衔接处

  溅起的水珠在他身上烫出一片水泡

  经过6个多小时的奋战

  大火终于被扑灭

  刘亮的身上起了一片片水泡

  脸部也被烤得疼痛难忍

  二十多年来坚持严格训练

  “抢先一秒”是他不懈的追求

  二十多年来,刘亮对自己

  近乎严苛的训练从未停止

  他说,“抢先一秒”是自己的不懈追求

  在2019年消防救援队伍

  “火焰蓝”大比武中

  36岁的刘亮主动请缨参赛

  每周平均跑步165公里

  完成20吨的总训练负荷

  体重仅65公斤的他

  杠铃蹲举最大达到200公斤

  作为全国参赛队员中年龄最大的选手

  刘亮带队夺得全国第二名

  国际交流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刘亮在执行任务中

  常年高强度的训练和抢险

  让刘亮落下了耳鸣、风湿

  腰肌劳损等10余种伤病

  浑身大小伤疤近30处

  但他对消防员这份职业的热爱从未改变

  “通过每一次救援

  把被困的群众解救出来

  我觉得特别自豪,特别有成就感”

  多年来

  他参加各类救援行动5400余次

  成功营救遇险群众470余名

  “扎根消防不是一阵子的事

  而是一辈子的事”

  灭火时,刘亮会把手机放在消防车上

  任务结束,回到车上

  手机屏幕上总会有妻子的

  几个未接来电与微信

  “怎么样了?”

  “还没完事吗?注意安全”

  刘亮的妻子同样从事消防工作

  负责火灾事故调查

  她是最了解火灾现场的人

  也更能体会什么是危机四伏

  因此,每次刘亮出警

  她的担忧也更添一分

  △刘亮在执行任务中

  对于家人的牵挂

  刘亮内心也深感愧疚

  但面对转岗等机会

  他依然坚定地选择留在消防,留在基层

  “能救人于水火,我觉得很值得!”

  “扎根消防不是一阵子的事

  而是一辈子的事”

  刘亮,好样的!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综合中国退役军人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惠民:着力培育发展风电装备产业

  • 西藏林芝:探秘措木及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
2024-10-09 04:20
细胞衰老在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机体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10-09 04:5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安徽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2024-10-09 04:55
当前,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有序构建。
2024-10-09 04:55
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左)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右),因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获得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2024-10-09 09:25
记者8日从宁夏农林科学院获悉,福建、宁夏两省区农业科研人员经过共同努力,成功培育出适合在西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闽宁1号”。2018年,福建、宁夏农业科技专家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抗病品种不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着手水稻新品系育种技术合作。
2024-10-09 09:25
此后,胡志晋开始研究中尺度数值模式,类似天气预报,不久后,创建了中尺度大气云分辨及催化模式,形成了CAMS云降水模式系列。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胡志晋也因此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气象局科学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
2024-10-08 09:29
维克托·安布罗斯(左)和加里·鲁夫坎(右)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2024-10-08 09:26
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大势所趋。在我国,一场关于建筑的绿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从北国的冰封之城到南方的热带岛屿,绿色建筑的身影随处可见,
2024-10-08 05:05
北斗产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我国实现高精尖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替代的奋斗史,也是推进全面自主创新和原创性产业发展的探索史。
2024-10-08 04:00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也在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2024-10-08 04:00
经过为期10个月的发掘,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了漆器、木器、竹器、铜器、玉器等多种质地类别的文物680余件套,考古专家还在其中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最早的告地下书和木板船模型。
2024-10-08 04:00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
2024-09-30 10:00
作为信息通信业“风向标、晴雨表”,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
2024-09-30 09:58
相信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2024-09-30 09:57
大规模设备更新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2024-09-30 09:56
天峨龙滩特大桥主孔将世界混凝土拱桥跨径世界纪录一次性提高155米,比国外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大210米,建造风险大。
2024-09-30 09:55
除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推出的《唐宫夜宴》,河南台的另一部大空间沉浸展《隐秘的秦陵》也在上海获得广泛关注。
2024-09-30 09:54
接下来,释放出的氢气可能与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甲烷(一种可以在火星黏土表面储存数十亿年的碳形态)。科学家提出,这些被封存的火星碳或许有一天能被回收并转化为推进剂,为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未来任务提供动力。
2024-09-29 09:50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地球外核存在一个与赤道平行的环状区域。液态外核内探索到的低速地震波暗示,这些轻化学元素浓度较高,可减缓地震波的速度。
2024-09-29 09: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