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支“神秘部队”的故事,看完肃然起敬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这支“神秘部队”的故事,看完肃然起敬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09-29 19:13

  对于潜水爱好者来说

  海底唯美且浪漫

  但对于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的

  潜水员们来说

  海底却意味着

  分秒必争、同死神搏命

  △防救潜水员

  他们与风浪抗衡、与黑暗斗争

  水下30米、100米、300米

  他们在这里

  打捞沉船、搜寻遗体

  执行各种水下安保任务

  △潜水员执行任务

  △执行水下安保任务

  他们背后有什么故事?

  一起走进这支“神秘队伍”

  ↓↓↓

  潜水员是如何进行筛选的?

  潜水员工作性质特殊

  他们主要执行

  援潜救生、水下打捞

  水面搜救、应急抢险救援

  重要水域安保等任务

  △潜水员检查气密

  潜水员不仅需要

  穿戴近80斤的装备

  还要克服水下暗流等复杂条件

  在筛选条件上极为严苛

  △潜水员水下作业

  要检查牙齿咬合度

  高气压心肺功能

  咽鼓管通气功能等

  为了能适应水下高压作业环境

  他们每周都会统一组织加压训练

  他们每天要训练6至8小时

  陆上以打16种绳结

  体能测试及专业知识为主

  水下主要开展水下切割、水下焊接

  打捞沉物、连接法兰等专业训练

  △水下电焊

  △打捞模拟鱼雷

  除此之外

  他们经常进行夜间潜水作业

  锻炼在水下黑暗环境中的

  心理素质和冷静处置能力

  △潜水员着装下潜

  △夜间潜水训练

  执行任务时

  会遇到生命危险吗?

  海军防救潜水员在不同深度

  要承受高压与温差影响

  又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

  很多沉船都是偏离航道后

  才触礁失事的

  随后漂流到未知海域

  所以每一次下潜执行任务

  潜水员都有可能去往陌生海域

  △探摸沉船内部

  △模拟打捞失事直升机

  在深海大洋中

  有大量不明生物

  潜水员要与危险的鲨鱼、乌贼斗智斗勇

  还要躲避海蛇、水母等剧毒生物

  所以通常下潜前

  需要携带防鲨剂和潜水刀

  随时做好面对水下未知生物准备

  潜水员是如何下潜的?

  根据不同的任务

  下潜分3种方式

  通常在40米以浅工作时

  甲板人员与潜水员用信号绳连接

  携带氧气瓶从甲板跳水下潜作业

  在100米以浅时

  主要以管供式潜水方式为主

  由船上提供水下供气软管

  连接潜水员头盔进行实时供气

  通过吊笼搭载潜水员下潜至目标区域

  从而减少潜水员的体能消耗

  要达到一定深度

  则必须采用饱和潜水技术

  饱和潜水作业是由船下放潜水钟

  作业深度可达400米

  是执行大深度潜水任务的主要方式

  执行饱和潜水作业的潜水员

  是有选拔条件的

  潜水员在400米水下要承担41个大气压

  相当于每平方米几万公斤的负荷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饱和潜水员条件

  我国防救潜水员

  目前处于世界什么水平?

  大深度潜水可以

  搜救深海沉船物资

  处置深海敏感目标物

  开发深海资源等

  也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

  重点探索发展的重要项目

  目前世界能实现大深度

  300米饱和潜水的国家仅有7国

  我国创造了历史上唯一

  一次330米饱和潜水新纪录

  是在2014年由防救支队4名潜水员完成

  如果再往前追溯

  人们会发现

  这支防救潜水队伍

  几乎见证了祖国的防救史

  涌现了叶永利、孙志江等

  一批批潜水英雄模范代表

  目前他们探索新救援模式

  一朵朵伞花空中绽放

  伞兵从天而降潜入水中

  这是他们组建的全新救援队伍

  航空救生分队

  他们是我国在深海大洋的主要救援力量

  用生命换回一次又一次的感动

  向这支海军防救潜水员队伍致敬!

  制片人丨柴婧

  主编丨马文佳

  编辑丨刘波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