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布尔诺兵工厂——百年枪厂书写不老传奇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布尔诺兵工厂——百年枪厂书写不老传奇

来源:解放军报2022-09-02 09:22

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士兵使用捷克式轻机枪作战。资料照片

  电视剧《亮剑》有这样一段场景:营长张大彪遭日军围困,团长李云龙在火力掩护下,抱着机枪冲锋在前,成功营救出战友。

  荧屏上,这款频频出镜、威力十足的机枪,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捷克式轻机枪。抗战时期,中国购买和仿制捷克式轻机枪的数量总计超过10万挺。鲜为人知的是,它的“娘家”正是当时军贸市场的“巨头”——布尔诺兵工厂。

  布尔诺兵工厂曾经是奥匈帝国主要武器供应商,一战后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工支柱企业,在当时的世界军工企业排行榜上位居前列。

  有人会问,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欧洲小国,国土面积不到13万平方公里,为何能诞生出这么一家传奇兵工厂?由它打造的一系列经典名枪,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本期,我们一探究竟。

  后发制胜,“轻机枪大赛”见证一代名枪

  翻开世界地图,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欧洲国家。一战后,随着奥匈帝国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宣布联合成立一个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武器堪称“万国造”,既有大量一战遗留的奥匈帝国武器,还有英法援助的枪械和弹药。为此,继承奥匈帝国核心工业区的捷克斯洛伐克开始着手建立军工体系,研发新式武器装备。

  政府“英雄帖”一出,不少知名军火商积极响应。1923年4月,捷克斯洛伐克陆军轻武器测试场上,一场“轻机枪大赛”上演——

  英国MKⅠ型轻机枪和法国M1922型轻机枪率先登场,这两款机枪是当时世界军贸市场上的“明星产品”。测试流程并不复杂:在枪管只能更换一次的前提下,规定时间里哪支枪打出子弹最多,对应枪厂就能获得陆军武器订单。

  MKⅠ型轻机枪和M1922型轻机枪表现优异,均打出7000余发子弹。随后,布拉格Ⅰ-23型轻机枪登场。这是由捷克斯洛伐克设计师瓦克拉夫·哈里克和鲁道夫·杰兰共同研发出来的新机枪。该机枪配备伸缩枪托、双脚架,枪管可以快速更换,具备现代轻机枪的特点。比赛现场,布拉格Ⅰ-23型轻机枪打出7500余发子弹的好成绩。结果一目了然,布拉格Ⅰ-23型轻机枪成功中标捷克斯洛伐克陆军武器项目。

  不久后,经过改进的布拉格Ⅰ-23型轻机枪顺利通过验收,正式定型为ZB-26,这就是军迷们所熟知的捷克式轻机枪。

  一支枪到底好不好用,战场上见分晓。1943年7月,侵华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换防至唐山。8月22日,八路军得知,日军将有一批运输车经过北潘营村一带,决定在此设伏。官兵们预先挖好堑壕,并在公路附近的一栋民房上架起1挺ZB-26轻机枪。

  没过多久,日军3辆汽车缓缓驶来。随着八路军指挥员一声令下,ZB-26轻机枪猛烈扫射,日军落荒而逃。战斗结束后,除杀伤敌人外,还缴获若干步枪、轻机枪,而我军无一人伤亡。从此,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完成一次伏击战的故事,在抗日战场上广为流传。

  结构简单、不易损坏、性能稳定……ZB-26轻机枪的优异性能有目共睹,在世界军贸市场上广受好评。有数据记载,上世纪30年代,布尔诺兵工厂共出口12万挺ZB-26轻机枪,出口中国数量就达到了3万挺。

  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布尔诺兵工厂开启了新一轮枪械研发工作,并推出一系列“爆款”产品。在ZB-26轻机枪基础上研发的ZBG型机枪,顺利中标英国陆军武器项目;第一代气冷式重机枪ZB-37生产后不久,便在欧洲战场上高光亮相,国民党军队还在抗战前夕进口了1000挺装备部队……

  有人曾统计过,巅峰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军工企业每年可以生产160万支步枪、2万挺重机枪、3.6万挺轻机枪、2500门大炮,武器出口总额一度占到世界军贸市场总量的30%。能够取得如此好的业绩,布尔诺兵工厂功不可没。

  兵临城下,“明星企业”沦为“战争机器”

  二战爆发前夕,德国国防军将领曾对希特勒说:“捷克斯洛伐克陆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捷克斯洛伐克的防线就像马其诺防线一样坚固。”

  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怎么看都像是一只“带刺的豪猪”。陆军兵力百余万人,相当于德国东西两线兵力的总和。拥有世界排名第二的斯柯达兵工厂和第三的布尔诺兵工厂,陆军装备十分精良。

  然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选择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来满足纳粹德国。

  有人形容,马其诺防线是“无用的坚盾”。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国防建设也确实有些像这条防线。发达的军工产业,并不能弥补其内在缺陷。德国大军压境后,捷克斯洛伐克的防线一触即溃,无奈选择投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斯柯达、布尔诺等兵工厂在德军“胡萝卜加大棒”驱使下,沦为“战争机器”,一边全力制造MG-34通用机枪等德式装备,一边将兵工厂的研发部门并入德国党卫军布尔诺武器研究所,为德军研发新式武器。

  二战初期,为了提升步兵反装甲能力,不少国家将反坦克步枪研发提上日程。其实,早在1936年,布尔诺兵工厂就设计出ZK-382反坦克步枪。看到ZK-382原型枪后,德军大为惊喜,在该枪的基础上生产出了M.SS.41反坦克步枪,并装备德国党卫军。

  这是一款可圈可点的反坦克步枪,百米内能够穿透30毫米垂直装甲。但随着坦克装甲厚度不断提升,反坦克步枪已无用武之地。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面对苏军“钢铁洪流”,性能再优异的反坦克步枪也变得束手无策。

  战场上节节败退,让德国法西斯覆灭进入倒计时。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将轰炸目标对准了德国兵工厂。1944年10月,为了摧毁德国在奥地利的尼伯龙根重型车辆厂,盟军投下足足5000枚炸弹,几乎将整个厂区夷为平地。

  次年4月,捷克斯洛伐克兵工厂也未能逃过“审判”。在盟军战机的密集轰炸过后,布尔诺兵工厂变成一片废墟。

  国运盛则企业盛,国运衰则企业衰。回首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军工企业的命运往往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时代浪潮中,布尔诺兵工厂被迫站到了历史和正义的对立面,失去了最本质的精神内核。布尔诺兵工厂走过的这段弯路,成为企业发展历史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重振旗鼓,靠“蝎”式冲锋枪再度扬名

  电影《黑客帝国》有这样一段画面: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男主角一边躲闪子弹,一边手持“蝎”式冲锋枪大杀四方。这款冲锋枪正是布尔诺兵工厂的杰作。

  电影中,男主角为何选择“蝎”式冲锋枪作为近战武器?

  答案显而易见。“蝎”式冲锋枪体积小,与手枪大小差不多;重量轻,空重仅为1.28千克。

  时间拨回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那是轻武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受战争影响,世界各国轻武器在设计理念、生产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军队仍在使用战时德军遗留的MP38、MP40冲锋枪以及战前的ZK383冲锋枪。为了统一装备,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决心推动新式冲锋枪的研发工作。

  当时,军方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枪的尺寸重量只能比手枪略大,以便于飞行员、装甲车辆乘员携带;火力要猛,设定的精度、射速参数非常高。

  “鱼”和“熊掌”兼得,对布尔诺兵工厂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此时,布尔诺兵工厂百废待兴,管理层清楚认识到,要想重新回到世界军贸舞台的中央,就必须迎合市场需求,推出优质产品。

  这是一次证明实力的机会。没过多久,布尔诺兵工厂设计师瓦克拉夫·哈里克就拿出了CZ-447冲锋枪的方案。这是一款设计前卫的冲锋枪,创新采用了包络式枪机——枪的前半部分中间被掏空,射击时枪机的前半部分会将枪管包裹住。这一设计在保证枪机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大幅缩短枪长。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军方再次对布尔诺兵工厂提出,要研发一款“短小精悍”的冲锋枪。设计师罗斯拉夫·里巴以S-59冲锋枪揭下“英雄榜”。

  与CZ-447冲锋枪相比,S-59冲锋枪不仅长度更短、重量更轻,在其握把内部还有一个设计精巧的减速器,能够大幅提升冲锋枪的射击精度。1961年,这款冲锋枪正式命名为Vz.61,绰号“蝎”。随后5年里,工厂生产了超过10万支“蝎”式冲锋枪。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际局势走向缓和,热点地区开始“降温”,世界军贸市场骤然“缩水”,捷克斯洛伐克兵工厂失去大笔订单,发展陷入困境。

  坐等“输血”还是主动出击?这些兵工厂很快给出答案——

  1993年6月,斯柯达、布尔诺兵工厂等40余家军工企业选择“抱团取暖”,实现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聚能增效,市场竞争力得到恢复与提升。如今,这些老牌军工企业已凭借CZ75手枪、“信天翁”喷气式教练机等产品逐渐走向复苏之路。(樊煜锋 吕林博 曾梓煌)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伏季休渔结束 渔船避风暂缓出海

  • 绿意奔涌大运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