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军南昌舰——“海上先锋”勇闯远海大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海军南昌舰——“海上先锋”勇闯远海大洋

来源:解放军报2022-08-15 15:34

南昌舰航行在大洋上。(资料图片)杜江帆摄

  写在前面

  7月27日,习主席在参观“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引领全军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英雄的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续写了新的时代篇章,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非凡十年,辉煌十年。为生动展示新时代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激励三军将士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本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战位报告”系列报道推出“成就篇”,选派记者小分队深入各军兵种部队,多角度讲述广大官兵牢记统帅嘱托,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的故事,全方位展现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的崭新风貌。

  我国第一艘“万吨大驱”、以人民解放军诞生地命名、舷号101……当一艘战舰,集这些闪亮的字眼于一身,你会想到什么?

  青岛某军港码头,南昌舰静静停泊在海面。放眼望去,战舰宛如一柄银灰色的重剑,铮亮如霜、不怒自威。

  2022年6月28日,南昌舰迎来下水5周年纪念日。短暂的庆祝过后,全舰官兵返回各自战位,大家的思绪不禁越过眼前这片海,驻留在一个个重大历史时刻——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习主席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2019年4月23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南昌舰列阵于破浪而来的威武铁流,接受习主席检阅。

  2020年1月12日,南昌舰归建入列,标志着人民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南昌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在人民军队的光辉史册里,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人就是我!”登舰采访,南昌舰情电部门雷达班长兼技师李进,指着阅兵照片上的一个小黑点向记者介绍。2017年,李进第一次见到南昌舰时,舰艇还像一个巨大的工地,正在紧张施工。他的脑海里,曾反复想象这个庞然大物建成后的模样。

  学习,成为南昌舰官兵的第一要务。为了尽快掌握装备原理、熟悉装备操作,李进和战友们白天同厂家工人一起跑电路、探管路、走流程,晚上则加班加点钻研专业、分析图纸、整理笔记。

  “无论你技术多好、资格多老,在南昌舰上都是一个新兵。”南昌舰对海作战部门作战长、38岁的于景龙,曾在多艘战舰服役过,即便经验丰富,他也要从头学起。

  那年,055型驱逐舰还是一张蓝图,于景龙与战友就开始为未来战场筹谋。在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如何让口径上百毫米的舰炮、射程更远的舰载导弹打得更准。

  如今,登上南昌舰,于景龙又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本领恐慌。在他眼里,舷号“101”有着特殊的含义:“要拿100分,就必须付出百分之一百零一的努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2020年春,黄海某海域,入列不到3个月的南昌舰,迎来了第一次主炮实弹射击考核。刹那间,火光冲天、炮声隆隆,目标被精准击毁。

  本该是击掌相庆的时刻,官兵们却异常平静:这次考核海空条件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足为奇,如果遭遇复杂恶劣条件,还能不能命中?

  忧患的烽火,在南昌舰官兵心头燃起。舰党委向全舰官兵发出号召:“首艘首责、使命所系,要敢于走出‘舒适区’,在挑战自我中实现训练场与战场的无缝对接,不断将战斗力提升到新高度。”对此,舰长周明辉看得更远。他说,人民海军不会只有一艘“万吨大驱”,南昌舰的姊妹舰需要他们犁波开路、勇闯大洋、当好先锋。

  2021年秋,俄罗斯彼得大帝湾,南昌舰首次跨出国门参加中俄联演。进入此次演习的“重头戏”——对海上目标射击演练环节,两国舰艇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南昌舰代表中方参演部队第一个出战。

  在主炮光电瞄准系统中,远方的靶船只有鸡蛋大小,且随着海浪不断摇晃。战位长史晓军紧盯屏幕,不断校正射击偏差。“与舰载导弹相比,主炮炮弹没有制导系统,受气温、风向、风力等因素影响较大,精准击中目标是个不小的挑战。”当时的场景,史晓军记忆犹新。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史晓军按下发射按钮。“首发命中!”“两发命中!”南昌舰官兵兴奋不已,俄方官兵连说“了不起”。

  锚定制胜未来战场,目光必须超越眼前的靶标和远处的海平线。

  南昌舰的会议室,挂着一幅画,上面写着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驱涛万里,伏波安澜。政委陈维工告诉记者,入列以来,南昌舰已累计航行7万余海里,前出第一岛链、首航白令海、战巡太平洋,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2021年3月25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披露:055型驱逐舰拉萨舰顺利完成建造和海试工作,已正式加入中国海军序列;2021年4月23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又一艘055型驱逐舰大连舰公开亮相;2022年4月21日,海军某部组织实战化训练的新闻刷爆网络,另外两艘055型驱逐舰鞍山舰、无锡舰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艘舰到一群舰,人民海军战斗力建设不断提速的背后,是无数追求卓越、默默奉献的海军官兵。其中值得特别点赞的,是南昌舰播撒的人才“火种”。

  不久前,史晓军被派往鞍山舰。面对一群求知若渴的年轻战友,他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倾囊相授,手把手教他们熟悉操作、演练战法。“他们刻苦钻研的认真劲和兴奋感,像极了与南昌舰初遇时的我。”史晓军说,上个世纪50年代,鞍山舰位列海军战舰“四大金刚”之首,曾经的舷号也是101。两个“101”,对中国海军有着特殊意义。舷号的重生,是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最好见证。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南昌舰又迎来了年轻水兵。那天,在浩瀚无垠的西太平洋,南昌舰为新上舰的“00后”官兵举行大洋成人礼。举起右拳的那一刻,战士胡嘉豪眼睛湿润了,他和战友们站在舰艏宣誓:“向海图强,建功大洋!”

  胡嘉豪来自江西南昌,上中学时曾到赣江畔的主题公园参观已退役的第二代南昌舰。从那一天开始,他便与南昌舰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填报入伍志愿时,胡嘉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海军。幸运的是,新兵下连时,他被分到了刚刚入列的南昌舰。当“00后”的兵遇上“20后”的舰,面对梦想照进现实的欣喜,胡嘉豪立下誓言:“战舰带我乘风破浪,我用拼搏续写英雄荣光。”不到一年时间,他作为对海部门主炮弹药兵,在某重大演习中与战友密切配合,打出首发命中的好成绩。

  “英雄城、英雄舰、英雄兵,第一枪、第一舰、第一人。”南昌舰走廊墙上,镶嵌着烫金的舰训。很多官兵说,每次经过这里,脑海里就会闪现一句话:“万吨巨舰,如山责任。”这责任,就是尽快构建现代海上作战体系。

  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南昌舰积极探索与航母、护卫舰、潜艇等作战力量攥指成拳,锻造联合制胜的作战体系。

  “祖国为我命名第一,我用第一回报祖国!”起锚再出征,南昌舰官兵庄严承诺。

  万吨巨舰 如山责任

  锻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海上精兵劲旅,是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纪夙愿,寄寓强国强军的百年梦想。作为055型“万吨大驱”首舰,南昌舰承载着无上荣光、如山责任。

  归建入列两年多来,南昌舰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以时不我待、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先锋意识,努力锻造铁心向党的“忠诚舰”、能打胜仗的“拳头舰”、甘于奉献的“种子舰”、争当一流的“标杆舰”,勇闯大洋、走向深蓝,犁出一道道壮美航迹。这航迹,是人民海军驱逐舰部队发展壮大的真实写照,是人民海军加快推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战略转型的生动注脚。

  没有赤胆忠心,耐不住艰辛寂寞;不经淬火磨砺,炼不出制胜利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也要像南昌舰官兵那样不惧风险、勇于担当,敢打必胜、砥砺前行,练就更强大的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本报记者 梁蓬飞 钱晓虎 特约记者 王冠彪 通讯员 杜 钰)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