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陆军军医大学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培养新时代优秀军事医学人才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陆军军医大学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培养新时代优秀军事医学人才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05-26 10:52

  红色沃土育繁枝

  ——探寻陆军军医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与故事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特约通讯员 刘小薇 左胜男

  陆军军医大学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走出用红色军医文化育人的新路。图为长途拉练途中,该校学员在娄山关烈士纪念碑前追寻先辈足迹,重温红色历史。熊灵峰摄

  初夏时节,坐落在陆军军医大学校园主干道旁的“红医魂”雕像,披上了一条崭新的红色方巾,不时有教员、学员驻足凭吊。

  “红十字盾牌”“白求恩雕塑”“一级教授油画墙”……走进这所大学,融合“军”“医”双重属性的红色文化元素映入我们眼帘,默默诉说着这所军医学校80余年的发展历程。

  如何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走出用红色军医文化育人的新路,培养新时代优秀军事医学人才?近年来,该大学围绕这一课题积极实践,探索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经验。

  一

  前不久,该校组织学员长途拉练。在贵州遵义的一座红军卫生员铜像前,学员罗婷婷说:“入学第一天,教员就把‘红医魂’的故事讲给我们听。站在这里看见跟学校里一模一样的雕像,我更加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教员说的血脉传承。”

  “这名红军卫生员与我们大学有着不解之缘。”铜像前,政治理论教员田文捷娓娓道来,向即将在这里开展300公里长途拉练的新学员,讲述军医大学的红色文化根脉,“1965年,我们的老校长、老红军钟有煌带领学员拉练到遵义,听说当地有一座无名‘红军坟’。经多方考证,发现正是1935年长征到达遵义后,失散被害的卫生员战友龙思泉……”

  后来,他们围绕“红军坟”挖掘整理出一系列感人故事:龙思泉烈士牺牲地,当地群众一直在祭奠和怀念着他;有师徒关系的三代雕塑家先后为烈士塑像;三代陆军军医大学官兵接续考证他的事迹,找寻他的亲人,为他立碑塑像。

  “这堂开学第一课,从学校一直‘上’到了遵义。”看着这座锃亮的铜像,罗婷婷感触良多。

  近年来,该校按照“品牌化、系统化、规模化”思路,构建红色军医文化育人体系:从“红心向党”的铸魂文化,到“红盾为战”的使命文化,从“红医大爱”的道德文化,到“红才辈出”的创新文化……他们赋予红色军医文化新的内涵,将学校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参加抗击疫情、抗震救灾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以及院士专家群体为军事医学埋头拼搏的丰富素材融入日常教学,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为教育注入了鲜红底色。他们还挖掘大学红色历史,用实物、实景讲述军医故事,在4个校区开设11个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为学员提供鲜活教材。

  从理论课堂灌注、实践课堂感召,到文化课堂熏陶、“网络+”课堂激活,该校探索形成了润物无声的红色军医文化育人场域,使入耳入脑正逐渐转化成入心入行。

  二

  “军医跟普通医生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担当起‘姓军为战’的责任。”从陆军军医大学学员成长为技艺精湛的人民军医,陆军第958医院胸外科医生游波说,令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就是去年5月,跟随大学“红色军医边关行”队伍上高原、下海岛,去往基层部队和战场最前沿。

  喀喇昆仑高原终年高寒缺氧、紫外线强,驻守在这里的不少官兵都患有高原病。皲裂的嘴唇、凹陷的指甲,几乎成了他们的标志。在高原巡诊现场,游波拉着一名战士的手,轻轻地按了两下他指头上的肿块。

  “你怎么没到山下去看病?”“一直在上面,就没去。”“别担心,这次我们来就是要帮你解决问题!”听说医疗队专程带着仪器上山,年轻战士笑得有些腼腆。

  在海拔4200多米的都木契列哨所,医疗队队员坚持要沿着巡逻官兵平时上山的小路徒步到一线执勤点位。落差100多米的山坡,最陡处坡度将近60度,医疗队队员们喘着粗气爬上山顶,走进哨楼的第一个动作,是向戍边战友敬了个军礼。

  后来,游波在那天的巡诊记录中写道:“红色军医边关行”与其说是给官兵看病,倒不如说是我们来受教育,一次次被战士们的戍边精神感动,一次次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作为育人主阵地,让学校官兵在校园内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如何走出去涤荡内心?这个答案,在红色军医品牌活动的实践中越来越清晰。

  “真没想到,在这遥远的边关、偏僻的小镇,也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医疗服务。” 每次到边关和基层巡诊,该校“卫生列车医疗队”总会收到这样的反馈。

  那年,“卫生列车”开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时正值盛夏,军嫂陈煜晓带父母、婆婆早早等在了义诊现场。“我是军属,不能给医疗队增添负担,能趁着这个机会给家里老人查查体就成。” 看到陈煜晓挺着大肚子满身是汗,手里还紧紧牵着3岁大的儿子,接诊的队员第一时间为这一大家子安排妇产科、儿科、心内科、眼科专家的问诊查体。

  看着现场官兵和军属脸上的笑容,“卫生列车医疗队”队员王云感觉比他们还要高兴,“能把医疗服务送到官兵和群众身边,苦点累点对我们军医来说都是值得的。”

  闯戈壁、穿密林、跨雪原、走达坂……近3年来,陆军军医大学派出400余名专家,深入条件艰苦、任务艰巨的基层部队和一线点位为官兵服务。

  完成任务返回大学,学校还第一时间组织医疗队队员分享他们的一线见闻和救治经验。在“红医出征”课程思政大讲堂上,很多年轻的军医和文职人员听到队员讲述的故事后,纷纷要求加入“红色军医边关行”“红色军医老区行”队伍。他们说:“哪里有任务,哪里有需求,就去往哪里!我们要像前辈一样,在实战中把红色军医的足迹踏遍祖国边海防。”

  三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去年,在该校组织的建党百年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环节开始前,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汇聚向场地中央:有68年党龄、已是93岁高龄的程天民院士正用手撑着轮椅,在身边战士的搀扶下缓慢起身、右手握拳。他坚持要和所有教员学员一起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参加过14次核试验,多次在蘑菇云尚未消散的时候驱车深入、直达爆区,只为掌握核武器损伤第一手资料……主题党日活动现场,为我国防原医学发展和复合伤研究奉献一生的程院士,为年轻官兵留下了一首诗,其中一句让大家深受触动——“受党培育刻心间,初心不改国为先”。

  做一名优秀的红色军医,需要能力更需要拼搏。每当这时,“跟我上”的口号总会响彻在大学校园和任务一线。

  “专家教授都能扛着红旗走在最前面,我一个年轻人怎么也要跟上去!”长长的行军队伍蜿蜒在崎岖山路,队员郭红霞说话时呼吸略显急促可脚步并未放缓。

  2020年年底,陆军军医大学正式启动覆盖全校所有教职员工的“重走红军长征路”实践活动。每次活动中,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是该大学一批知名专家教授。

  在雾气弥漫的娄山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新轻轻放下扛了一路的红旗。望着关口西侧山垭的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他感慨地说:“攻下科研的娄山关、拿下创新的腊子口,我和团队也得靠这么一股子劲头。”

  遵义的夜晚气温微凉,挑破白天拉练磨出的水泡,卞修武院士转身打开背了一路的电脑,抓紧回复学生邮件。他说:“我们这代人的成长,离不开大学里黎鳌院士、程天民院士、王正国院士等名师大家的引导鼓励。作为土生土长的陆军军医大学一员,现在轮到我们为年轻同志提供广阔的成才平台了。”

  从四渡赤水纪念馆到土城红军医院旧址,从“红医魂”到长征精神……在红色土地讲红色军医故事,为老区群众开展义诊巡诊,院士专家和年轻队员同吃同住,携手向前。

  返程路上,有位年轻的科研队员发了一条朋友圈:“坚持不下去时,就抬头看看红旗吧!像专家教授们一样,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埋头苦干,我们一定也能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