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05-26 10:46

  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

  ——培养发扬青年追求进步的宝贵特质②

  ■沙先楼 周燕虎

  ●坚持在刻苦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岗位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在创新创造中激扬青春、开创未来

  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提出希望,“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青年官兵作为强军事业的生力军,应当深切体悟和躬身践行习主席的谆谆教导,勇立时代潮头,担当强军重任,坚持在刻苦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岗位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在创新创造中激扬青春、开创未来。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只有刻苦学习才能让青春拥有无穷活力和无限可能。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只有锐意创新才能把党和军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学习是成就事业之基,创新是强国兴军之要,用学习和创新刻画青春年轮,勤于学习、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拥有不平凡的人生,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置身云帆高悬、百舸争流的新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事物,面对转瞬即逝的机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年官兵不论是成就远大理想,还是履行职责使命,掌握主动权的“法宝”就是刻苦学习、锐意创新。如此,方能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青年官兵施展才华、竞展风采也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岗位,而“撬动地球”的信心和力量则源于立足岗位勤奋求知,不断“增益其所不能”。中国建造队伍中的“女焊将”王中美,奋战生产一线的“大国工匠”杨永修,走在“互联网+物流”行业前列的创业者吴俊,打破国际比赛狙击纪录的特战尖兵侯国领……这些青年成长成才的事迹充分说明,成功从不偏爱谁,把本职岗位爱到骨子里,把刻苦学习作为不懈追求,就能不断打开新局面,成就丰富而充实的人生。推而言之,学习力就是生存力、发展力、战斗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未来战争,已经在每名官兵的书桌上打响。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官兵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岗位战位,如饥似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孜孜不倦掌握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夙兴夜寐研究战史战例、制胜机理、训法战法,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始终保持不断充电的状态,努力打造出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把“责任田”种成“示范田”,在青春赛道上跑出一个好成绩。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航天员汤洪波20岁入选飞行员,35岁入选航天员,经历了艰苦卓绝、超越极限的训练和磨砺,从技术、身体、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准备,才能够在后来担当大任,胜利完成飞天任务。过硬的本领既靠学习筑基,也要在实践中磨砺提高。青年时期是最有朝气、最具活力的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期,也是积累智慧、积蓄力量的重要阶段,青年人应当积极投身实践锻炼,在实践中茁壮成长、脱颖而出。实践出真知,实干长本领。青年官兵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多到满是泥泞的路上走一走,多在情况复杂、困难重重的事上磨一磨,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华,使一切有益知识沉淀在脑海里,融入干事创业的行动中,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攻坚克难的硬脊梁、引领时代的真本事,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之问”。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也是一支军队发展进步的灵魂。”军事领域最具竞争性和对抗性,也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尤其当下,新生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孕育和涌现,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锐意创新方能挺立潮头、抢占先机,固步自封必然亦步亦趋、陷于被动。纵观世界风云,军事力量的较量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较量,作战能力的落差实质是创新能力的落差。青年官兵活力迸发、激情四射,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始终保持这种青春特质,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激扬沧海弄潮舍我其谁的豪气、蓬勃向上不负韶华的朝气、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锐气、追求卓越开创先河的志气,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攀别人没有到达的高峰,用创新办法寻求化解矛盾的“钥匙”,用创新思路获取攻坚克难的“良方”,用创新举措打开实现突破的“锦囊”,推进各项工作和建设不断吐故纳新,让青春的光谱更广阔,让青春的能量更磅礴。

  时代的荣耀属于刻苦学习、锐意创新者。当前,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强军伟业。前进道路上,面对必然会遇到的新情况、新挑战,青年官兵要坚持把刻苦学习作为青春远航的不竭动力,把锐意创新作为青春搏击的强大能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在练兵备战中打头阵,在转型建设中开新路,在平常工作中当表率,努力成为堪当重任的军中骨干和强军先锋。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理响中国】开大门走大路,发展自己惠及他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