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日本“军事触角”不断延伸
首页> 军事频道> 邻邦扫描 > 正文

日本“军事触角”不断延伸

来源:中国国防部2022-05-17 15:33

  2022财年第一个月以来——

  日本“军事触角”不断延伸

  ■刘 澄

  日本航空自卫队派出F-2战斗机参加美日海上联合演习。

  按照惯例,日本自卫队的财年计算方法是从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2022财年刚过去一个月,日本自卫队就开始统计并公布“近乎饱和”的工作量,名义上是为回应外界对其军费连续增长的质疑,实则是想进一步扩大自身对国内外事务的影响力。

  筹备年度大型军演

  报道称,进入2022财年第一周,日本统合幕僚监部便对外公布本财年的大型联合军事演习计划,这在以往并不多见。据介绍,日本将举行12场大型联合军事演习,包括6场自卫队多兵种联合军演、3场美日联合军演和3场多国联合军演。

  日本防卫省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11月的美日“利剑”演习,这也是两国第16次举行年度大规模联合作战演习,主要检验在遭到“武力攻击”后,美日两国在海上、地面和空中的协同作战能力。此外,日本自卫队将举办3场以海外撤侨为背景的多国联演,演习地点分别位于北非中东地区、泰国和日本本土。

  作为本财年首场联合军事行动,4月中旬左右,美日两国从菲律宾海至日本海一线,连续组织为期10天的海上联合演习。其间,美国“林肯”号航母编队4艘舰艇、日本海上自卫队两艘导弹驱逐舰和多艘运补船,共同演练防空反导、战场通信、反潜作战等课目。据日本媒体披露,演习中,“林肯”号航母搭载的F-35C舰载机、EA-18G电子战飞机,还飞赴日本三泽基地附近,与航空自卫队举行空中对抗、联合作战等课目演练。日本海上自卫队官员表示,此次演习虽未列入年度大型联合军演计划,但其背景想定、课目设置别具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日同盟关系的亲密度。

  在2022财年第一个月内,日本还与菲律宾在东京举行首次外长、防长“2+2”会谈;与新西兰达成“信息保护协议”,该协议将允许日本与新西兰交换机密信息;与越南、帕劳建立起“防灾救灾”协同机制。日本媒体评论称,日本自卫队希望通过频繁开展防务外交,强化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合作,并推动日本最终加入“五眼联盟”情报分享组织,进一步扩大其海外影响力。

  提升综合防卫能力

  日本自卫队除公布年度大型军演计划、加强与多国防务合作外,还从陆海空多个层面提升防卫能力。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报道,日本防卫省4月新设暂定名称为“全球战略情报官”的职位,负责分析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贴文的真实性和意图,以防止假新闻影响舆论。报道称,此举旨在加强日本应对混合战争的能力。

  日本陆上自卫队刚刚成立的“电子作战队”,也开始执行各项任务。该部队总部位于东京朝霞驻地,主要任务是搜集和分析对手的电磁情报和通过电波干扰通信,并统一管理部署在九州、冲绳等地的相关特种部队,强化日本在电磁领域的作战能力。

  4月1日,日本航空自卫队在日本最西端的冲绳县与那国岛部署编制20人的雷达部队,负责使用移动雷达进行警戒监视。航空自卫队表示,此举填补了该地区没有常驻侦察监视部队的空白,新部队的侦察范围基本覆盖西南方向主要海域。

  此外,日本航空自卫队2021财年底引进的两架KC-46A空中加油机和1架“全球鹰”高空无人机,也于4月完成首次训练任务。日本海上保安厅4月1日发布消息称,为加强对周边海域的监视,日本已决定引进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的MQ-9B“海上守卫者”大型无人机。目前,青森县八户市的八户机场被初定为无人机基地,力争10月投入使用。日本海上自卫队4月初还启动“加贺”号直升机驱逐舰“航母化”改造工程,为美制F-35B战斗机在该舰上进行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创造条件。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4月下旬,日本海上自卫队新的油料运输舰在吴基地举行列装仪式。该舰排水量近5000吨。此前,海上自卫队油料运输任务主要由民用船只承担。新舰服役后,一方面可提升补给效率、增加海上运力,另一方面避免了战时状态下民用船只征调的高成本和服务水平的不确定性。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日本航空自卫队已基本完成九州新田园机场的改造工程。该机场满足F-35A和F-35B战斗机长期部署条件,必要时可保障美国空军12架战斗机和1架运输机,以及200多人临时进驻。对于外界关注的美日共用舰载机和两栖训练基地马毛岛的设施建设,日方明显加快进度,开始修建战机跑道等主体工程。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各地迎来“五一”假期出行高峰

  • 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