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首页> 军事频道> 军情集锦 > 正文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来源:新华社2022-05-17 15:11

  人民日报5月12日署名文章:

  “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记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

  人民日报记者 杜尚泽 徐 隽 邝西曦

  两个历史镜头跨越百年。长河一瞬间,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铭记,恰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一个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百年前的5月5日,地处珠江畔的广州东园,简陋的竹棚下,一群有志青年风尘仆仆赶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这一天宣告成立。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这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个是欣欣向荣的时代。2022年5月10日,在青葱校园、在肥沃田野、在轰鸣工厂、在边疆海岛,在驰骋才干的广阔天地,亿万青年专注倾听从北京人民大会堂传出、传遍了万水千山的声音: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就是要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百年征程、百年跋涉。一脉相承的,是一代代青年对国家的爱始终炽热,是推动时代前行的青春脚步坚定而执着。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历史与未来、时代与命运、民族复兴与青年担当,一篇重要讲话纵贯古今,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

  时代之问,以青春作答

  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年轻讲解员孙宗珊,倾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述,往事如潮。

  那是2017年10月的一次考察。在“南陈北李”雕塑前,在平均年龄28岁的代表群像前,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前……总书记凝视、思索。

  正是有志青年舍生忘死的一声声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新时代青年,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说起,梳理共青团事业的历史脉络。百年画卷徐徐铺展: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党的一大专门研究了建立和发展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的问题。”

  简洁的字句,浓缩了多少历史风云:“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四个时期,中国青年的个人命运仿佛一艘艘船,在时代的海洋里破浪前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刀光剑影,枪林弹雨”。青春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是漫漫长征路上那一声坚定的“跟着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难困苦,千难万险”。青春是筚路蓝缕的跋涉,是一穷二白之下“就争一口气”。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勇立潮头”,“革故鼎新”。青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憧憬,是追梦征程上“有志者奋斗无悔”。

  历史行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伟大梦想,伟大使命”,青春孕育着无限可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述,生动映照着一个个青春地标、青春足迹。

  当总书记讲到“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响亮口号,扎根塞罕坝林场的老职工陈彦娴感慨万千。半个多世纪,荒漠变林海,他们用青春热血浇灌出漫山遍野的树、迎风怒放的花。

  当总书记讲到“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来自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若曦,在台下心潮澎湃。多少次披星戴月,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正谱写一首无悔的青春之歌。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这一刻,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戍边烈士陈祥榕的深情告白。

  班长孙涛记得,他和陈祥榕有过一段对话:“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怎么这么‘大’?”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

  为中国,不惧生与死的考验、不顾血与火的磨难,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越是艰险越向前。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历史,镌刻了青年的名字。

  历史之炬,用青春点亮

  百年征程,壮歌以行!

  青春挥就的时代篇章里,历史的镜鉴可知兴替。国难当头的呐喊呼号,战斗前线的义无反顾,建设工地的激情岁月,新时代的自信自强——这是波澜壮阔的实践,也是鉴往知来的遵循。

  “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共青团百年的宝贵经验:

  “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的立身之本。”

  “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

  “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

  “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扎根广大青年的活力之源。”

  沧桑巨变,见证了一代代青年的动人故事。

  1922年,一个名为方志敏的青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中,他在“对于现在社会作何感想”一栏中写道:除了革命,再无他想。

  质朴的一句话,却是用生命去书写。为理想、为信仰、为可爱的中国,多少枪林弹雨、多少壮怀激烈,多少坚毅前行。

  回首往昔,习近平总书记感叹:“团的一大就明确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亮出了社会主义的鲜明旗帜,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心中点亮理想之灯、发出信念之光……”

  萤萤之光,终汇成璀璨星河。

  九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座谈时第一个发言的,是电焊技师裴先峰。从技校学生到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得奖牌,这位90后对总书记讲起自己的工作经历,讲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

  六年前,总书记在安徽合肥考察时有一场座谈,留学归国青年代表罗凌飞作了发言。“回到祖国开展科研工作,就是为了我心中的‘中国梦’。”

  一年前,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调研,本科生李润凤汇报了大学生活。庆祝大会上,又一次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她心潮澎湃:“青云报国志,拳拳赤子心。”

  青春之光,闪耀追梦征程。他们的故事里,有家、有国,有远大理想,也有脚踏实地。

  百年前的那一天,广州东园,为了强调青年团信仰马克思主义,代表大会特意赶在马克思的诞辰纪念日召开。会上,青年代表立场鲜明:“社会主义青年团就是根据马克思的学说而成立。”

  时光流转,这份坚守传承至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鲜明指出:“群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而此刻,面向广大青年,总书记再一次强调:“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把坚持党的领导深深融入血脉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青年组织的根本特质和鲜明优势。”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一场历史盛典,嘹亮的青春呐喊久久回荡:“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青春向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再次引述了这份青春誓言,他坚定有力地说:“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更是党的青年组织必须有的风貌。”

  脚下之路,靠青春开创

  会场里,青春的朝气扑面而来。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望向台下。

  一群红领巾伏案奋笔疾书,一群少数民族青年在思索、在记录,一群青年官兵坐姿挺拔、凝神静听……还有青年农民、青年工人、青年科学家,大江南北、各行各业,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民族复兴的时间坐标上端详青年一代的成长,常和青年朋友们算一算“时间账”。

  总书记话语间饱含寄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生逢盛世,此其时也。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创刊,创刊号上有一篇文章《青年应当怎样做》。

  时隔近百年,“青年应当怎样做”,也是摆在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目光炯炯。

  “第一,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

  青色砖墙、红色窗棂,1920年秋天的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挂牌了。挤床板、打地铺,读书声、激辩声,孕育着中国革命的新鲜力量。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从江西井冈山走向延安宝塔山,从河北西柏坡走向北京天安门,“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庆祝大会上,着眼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第二,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

  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标题就是“永久奋斗”。他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席话,激励新时代青年永葆奋斗精神。

  对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和他的队友们来说,“奋斗”是永不言弃。一次考察,总书记鼓励他们“努力拼一拼”。武大靖牢牢记住,咬牙坚持下来,终在北京冬奥会上站上领奖台。

  对于“深海一号”作业平台的青年员工来说,“奋斗”是自立自强。在广袤大海的作业平台上收看大会直播时,他们想起一个月前总书记对他们叮嘱的“靠自己”“自力更生”。碧海丹心,奋斗者正青春。

  安静的会场,总书记对共青团的一份份寄望,激荡心潮:

  “第三,心系广大青年,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

  “第四,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

  ……

  什么是模范青年?时代的追问永不停歇。

  新时代的广大共青团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五个“模范”、五个“带头”。从理想、信念,到学习、创新、斗争,再到奋斗、奉献、崇德向善、严守纪律……会场里,很多青年对总书记嘱咐的一句话印象深刻:“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辽宁考察时,总书记专程去了雷锋纪念馆看一看。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正是源自雷锋日记。

  50多年来,雷锋班每一名战士都在为老班长争光。他们在直播中看到了总书记的勉励,感言:“小我融入大我,溪流汇入江海,在哪个岗位都要扛起一份责任来,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庆祝大会现场,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路在脚下,也在心中。胸怀千秋伟业,少年壮志不老。

  民族之基,因青春夯实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述,很多人回想起耳熟能详的曲调。

  跨越时空,同一首歌。陕西西安的交大西迁人忘不了“打起背包就出发”的峥嵘岁月。60多年前,为响应国家号召建设大西北,他们义无反顾从黄浦江来到了黄土地,青丝变白发,一扎根就是一辈子。

  大会开始前,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我和我的祖国》《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乐曲奏响,许多青年自发哼唱,激荡起一份温暖人心的情感共鸣。

  共鸣深处,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家与国、个人与民族、小我与大我……丹心从来系家国。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思考中国青年的成长之路:“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红色基因接续传承。2014年5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时,总书记回忆了自己当年入队时的感受:“心怦怦跳,很激动”。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是一种荣誉。”

  庆祝大会上,总书记亲切地对青年们说:“中国共产党始终向青年敞开大门,热情欢迎青年源源不断成为党的新鲜血液。”

  青春战“疫”逆行出征,抗疫一线火线入党……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飞赴武汉,他评价90后、00后说:“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很多青年都经受住了考验,这也是入党的条件啊,是共产党员宣誓誓言的生动实践。”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王奔收看了庆祝大会直播,印象最深刻的是总书记饱含深情的一段话:“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无畏的青春,无愧的担当。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一篇名为《青春》的文章,字里行间澎湃着激情:“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由青春的人到青春的党,青年的心紧紧同党贴在一起。总书记语重心长:“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

  由青春的人到青春的国家、青春的民族,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休戚相关。总书记声音洪亮:“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

  志在千秋,百年风华。

  从曾经落后挨打的积贫积弱,到如今走向世界舞台的大国自信,中国青年今日平视世界的底气,也源自一代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不懈奋斗。

  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这次庆祝大会,有人解读为“最青春的一个会场”。习近平总书记长达近一个小时的重要讲话,讲给青年,也是讲给未来。青年什么样,国家什么样,未来什么样。大会结束前,总书记动情重温毛泽东同志1937年为陕北公学成立的一段题词。

  85年前,抗战烽火中,为拯救民族于危难,众多爱国青年壮志逆行,到陕北、到延安。战火中诞生的陕北公学,见证了一代青年“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这样的先锋分子,是青春的模样,是道路的抉择,也是中国阔步向前的中流砥柱。

  一代代人的青春,一代代人的足迹,一代代人的传承。“今天,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党中央殷切希望共青团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这是党的殷切期待,也是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待!”习近平总书记站起身来,颔首致意,殷殷目光望向青年、望向未来。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建设取得新进展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