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三尺讲台上的“告别礼”
——记空军军医大学教授雷伟退休前一课
■王运璞 李洁
讲台上,雷伟正在授课。作者提供
上课铃声响起,已近花甲之年的空军军医大学教授雷伟如往常一般,在讲台旁整了整军装,军姿肃立。
“上课!”雷伟快步走上讲台。
这是雷伟退休前的“最后一课”。
已有36年教龄的雷伟是学员眼中的一个“传奇”——上过前线、“膨胀式脊柱螺钉”发明者、全军战救专家、全军优秀教师……一直以来,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诙谐幽默的授课风格让雷伟的课备受欢迎。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战创伤。”讲台上,雷伟翻开课件,从容开讲。这堂4个学时的“战创伤”课程,雷伟已经讲了22年。每次课前,他都坚持按习惯走一遍“采、编、导、演、评”的教学预演,力求教学流程更顺畅。
按照“电影创作理论”去备课,是雷伟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从战创伤的定义到火线处置步骤、流程、方法,雷伟像一名“导演”一样为学员打造“融入式现场教学”模式,让学员在边听讲、边操作中真实感受战创伤的救治方法步骤。
望着台下学员们一张张青春的脸庞,他的眼前忽然浮现出一位位牺牲战友的身影,36年教学生涯也似走马灯般一页页翻过。一时间,雷伟百感交集,泪水控制不住地模糊了眼眶,“我一定要用最大的热情上好最后一堂课!”雷伟暗下决心。
“大家说说影片里面这些战士的做法,在战场上对不对?”第四节课是“战伤救护”,雷伟为学员播放了他精心挑选的影视剧中的战救片段,引发学员们的激烈讨论。在学员们的讨论中,雷伟讲述了37年前他经历的一次真实作战经历。
“那次突击作战,一名班长被暗堡里扔出的手榴弹炸伤,两名战士急于把班长拉回来,没做任何防护就冲上前去,结果被暗堡中再次扔来的手榴弹炸中全部牺牲……”真实的描述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仿佛就在眼前。
雷伟用亲身经历告诉学员,战场上的军医一定要是懂卫勤指挥的野战外科医生,一定要会判断战斗与战救的关系,“救不救、怎么救”要紧密结合战场实际。
在那场战争中,当时年龄和今天学员差不多大的雷伟参战近6个月,抢救伤员50余人,所在连队被中央军委和原成都军区授予“进攻英雄连”“坚守英雄连”称号。
“传军魂之道、授医者之业、解卫勤之惑”是雷伟挂在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字,36年来他念兹在兹、笃行不怠。雷伟始终坚信,一名军校教员最重要的就是“为战而教”,要让学员明白军医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下课铃声响起,雷伟的“最后一课”也画上句号,他郑重地向大家敬了一个军礼:“身为一名教员能够在课堂上退休是一种难得的福气,当教员是我人生最热爱也最看重的职业,谢谢大家,你们给了我做老师的快乐!”
掌声散去,学员陆续离开,雷伟却并未急着离去。“我这一生当兵打仗、治病救人、教书育人,此生足矣。”雷伟喃喃自语道。
环顾教室,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肩上,微风拂过雷伟微白的鬓角。那一刻,他仿佛又听到36年前初登讲台那天,几位授业恩师的教诲:“要热爱军队、热爱伤员,要为祖国医学事业奋斗终生。”
36年躬身为桥、甘当人梯,雷伟将师长嘱托铭记于心:“我想把有限的精力,继续投入到无限的教学和为军服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