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常备不懈 军民合力守护美好家园
首页> 军事频道> 军旅人生 > 正文

常备不懈 军民合力守护美好家园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05-16 14:25

  火箭军某旅下大力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

  未雨绸缪前移防范关口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通讯员 胡明欣 王昊忠

  防震自救演练。杨志华摄

  “嘟,嘟,嘟……”在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一阵急促的哨音响彻火箭军某旅营区,一场应急防震拉动演练迅速展开。只见官兵携带装具,快速奔赴预定区域集结,临时来队的官兵家属也按要求到达指定安全区域。该旅前移自然灾害防范关口,积极开展针对性训练演练,防灾减灾工作落在平时,扎实有效。

  “自然灾害突发性强、偶然性多、防范难度大,只有未雨绸缪,从细从实做好预防教育和训练演练,才能抓出成效、确保安全。”旅领导介绍,针对部队驻防点位高度分散、小散远单位多分布在山区等具体实际,旅党委牢固树立大安全观,结合所在基地开展的安全教育整顿活动,按照党委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唱主角、干部骨干抓末梢的原则,根据驻地易发自然灾害类型,坚持从人员思想、方案措施、设备器材、应急能力等方面入手,细化防范措施。

  该旅将各驻训地、宿营区作为安全教育主阵地,采取分区施教的方式,邀请驻地应急管理部门专家为官兵进行专业辅导授课,组织官兵及家属学习常见自然灾害及季节性事故防范常识。在营区显著位置安装报警器、设置安全撤离路线、安装消防应急灯和夜光指示箭头、设定安全集结地,确保自然灾害突发时官兵能够快速反应、有序撤离。他们还在临时来队家属院悬挂应急疏散图,官兵家属来队探亲后,及时安排大家参观营区,熟悉疏散路线。

  据悉,该旅还针对驻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灾害多发的特点,及时购置补充物资器材,严密组织方案推演,开展“险情面前我该怎么办”系列模拟演示活动,形象直观地还原灾害预防、险情规避、自救互救等环节,确保遇有险情能够及时准确反应、快速高效处置。

  居安思危下好先手棋,未雨绸缪打好主动仗。近日,该旅千人百车挺进大漠戈壁、深山腹地,针对恶劣气候下制约部队作战的重难点问题展开逐项精练。尽管环境陌生复杂、不良气候增多、安全防控难度大,但各类安全防范措施严格落实,有效确保了复杂险难课目连贯推进、顺利实施。

  第77集团军某旅细化防灾救灾预案

  应急处置实现高效有序

  ■解放军报记者 马嘉隆 通讯员 尚明玺

  长江之滨,疾驰的冲锋舟如离弦之箭。第77集团军某旅的船艇操舟集训场内,官兵们正在依据新调整的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水上救援课目强化训练。

  “溺水者呼吸困难,急需心肺复苏。”在上下起伏的冲锋舟上,卫生员刘帛文迅速检查“溺水者”生命体征并采取急救措施。操舟手马腾飞迅速按照救援流程取出干毛巾,为“溺水者”擦拭身体,铺设绝缘垫。同时,刘帛文操作救援器材箱组新配发的自动体外除颤仪实施急救。记者看到,整个急救过程分工明确,井然有序,除必要的情况通报外,现场只听到马达的轰鸣声。

  “这次救援,我们比以往用时缩短了3分钟。”现地指挥员张涛介绍,体外除颤仪配发后,官兵利用野外驻训时机,反复对比测试使用人工心肺复苏和装备体外除颤两种救援方案,最终决定将救援效率更高的新装备纳入水上应急救援器材箱组,根据新装备使用要求调整优化原有水上救援预案。

  旅领导介绍,该旅多次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初至陌生任务区时,全体官兵在任务区工作、生活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步骤都按照联合国标准作业程序(SOP)执行,较快度过了适应期。回国后,该旅从SOP手册中提炼出“指令简单化”“管理扁平化”“聚焦主责主业”等管理经验,梳理细化应急救援流程,推敲打磨每一个救援环节,发挥人装结合的最大效能,确保每一次应急救援行动简洁高效。

  2020年8月,在四川乐山暴雨救援任务中,该旅接到预先号令后,200余名官兵按照应急预案,仅半小时就实现从野外驻训到齐装满员驰援灾区的任务转换,前后出动冲锋舟150艘次,转移群众1600余名,搭建帐篷30顶,搬运救援物资15吨。几个任务小组驾驶冲锋舟化整为零,多点同步展开救援。观察组实时监测水位,确保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整个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忙而不乱。

  作为国家级抗洪抢险专业应急力量,该旅前不久针对即将进入雨季、长江水位上涨的实际,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防灾减灾形势任务,及时调整战备预案和各类应急处置预案。

  武警四川总队眉山支队与地方信息共享

  快知快觉助力快速响应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通讯员 颜 波

  “机动中队全员全装到达任务区域,正与地方救援队伍一起转移受灾群众和重要财产,执勤中队部分官兵已抵达灾情最严重的村庄,正在协同其他救援力量搜救被埋群众……”5月上旬,一场没有“预报”的抗震救灾拉动演练在武警四川总队眉山支队展开。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地震”发生后,支队作战勤务值班室通过公安天网和市地震局预警监测系统,密切关注一线灾情,科学调配救援兵力。“震”后50分钟内,支队4支救援分队全部到达指定任务区域,全力参与抢险救援。负责指挥此次抗震救灾演练的支队领导介绍,获取灾情及时、到达一线迅速、抢险救援高效,得益于支队与地方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

  眉山部分地区因地理环境特殊,地震、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该支队结合地方“智慧磐石”工程建设,将支队作战勤务指挥系统与眉山市地震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大数据平台无缝对接,融入公安天网、地震台网、气象、交通等实时数据模块,实现部队与地方同步感知灾情,助力抢险救灾的快速响应。

  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以来,支队投入人力物力,不仅确保连一级基层单位接通地方预警监测系统,还定期组织部队官兵与市、县两级应急救援部门专业人员进行联合演练,重点围绕指挥系统搭建、灾情预警监测、救援力量协同等8项内容,全面提升抗震救灾信息共享时效,确保部队出动更迅速,多方救援力量协同更科学。

  演练期间,记者在支队作战勤务值班室看到,灾情一线情况实时传来,上级指示传达至任务部队。某地段“震”后出现山体滑坡,阻断救援通道,作战勤务值班室立即就近协调地方应急救援力量,5辆大型挖掘机不到20分钟就赶赴现场。演练结束后,支队还及时进行复盘总结,主动与公安局、地震局、应急管理局、交通局等9个相关部门对接,围绕联合指挥、友邻协同、运输投送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与地方信息共享机制。

  据悉,该支队近5年累计出动官兵2000余人次,在地震、泥石流、洪涝等灾害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较好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与地方互学蹚开新路

  深化交流提升救灾能力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通讯员 陈秋任

  “发生火灾时,要根据火灾类型选择正确的灭火器灭火,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引发的火灾,应使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等灭火器,千万不要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近日,西藏军区某合成旅官兵走进驻地消防部门,学习火灾救援有关知识技能,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熟悉各类灭火器的操作使用。

  旅领导介绍,“部队人员集中,油库、弹药库等危险区域集中,如果官兵缺乏专业灭火知识技能,发生火灾时极易引发更大危险。我们按照重点岗位人员、干部骨干、普通官兵的顺序,组织官兵‘走出去’学习培训。”该旅坚持常态化参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的火灾、地震、洪灾等知识讲座和救援实操训练,在与专业人员交流互学中提高官兵灾情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杜绝部队安全管理中的灾情隐患。

  通过一次次“走出去”深化交流学习,该旅在密切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联系的同时,对彼此的长项短板掌握更加清晰,军地合作沟通协作更加顺畅。

  “连日降雨导致某地发生滑坡,上级命令我连配合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抢救物资、转移群众、加固堤坝。”不久前,记者随队参加了一场军地联合抢险救灾演练,命令下达后,官兵迅速携带作业器材,在地方救援冲锋舟引导下,按照任务分组奔赴各个救援点位。

  “管涌是抗洪抢险中的常见险情,也是需要重点处理的险情,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管涌险情的判别和抢护方法。”河堤前,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专业人员现场向抢险救灾官兵讲解抗洪抢险相关注意事项。随后,军地相关领导就抢险方案中的协同细节进行再部署、再明确,拿出针对性举措,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双方尽快协同,形成救援合力。

  据了解,该旅今年驻训以来,除参与组织军地防灾减灾常态化演练、基本知识学习以外,还邀请地方相关人员来营区进行防灾减灾小常识宣讲,通过小标语张贴、小贴画展示等方式,树立“防灾减灾,人人有责”意识,形成大家学抢险、人人懂防灾、个个能救灾的良好局面,确保军地携手规避灾害风险,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联合消杀

  ■穆可双 武 胜

  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北京市西城区军休六所联合物业公司,用移动式高压细水雾消杀和灭火装置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营区内军休老干部居住地及周边等处,开展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杀。

  “防”与“减”呼唤硬功夫

  ■西藏军区某旅政委 谢晓光

  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岸带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

  多难兴邦。这个“兴”字原本含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意义,而每当灾难来临之际,更多的则是指精神层面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2021年9月29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其中,4种精神直接与防灾减灾有关: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

  回望军民携手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一系列壮举,关注眼下各地正在进行的抗疫实践,越来越多的人强烈感到:灾害发生之时,广大军民无所畏惧;抵御灾害风险,呼唤“防”与“减”的硬功夫。

  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贵在平时预案有备、训练有素、行动有序。

  关口前移,信息共享。当年,汶川抗震救灾,为尽快摸清震中情况,空降兵“十五勇士”在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三无”条件下纵身一跃伞降灾区,感动了国人。这也说明,抢险救灾中通信畅通有多么重要。眼下,军地信息共享的探索实践丰富多彩,军民借力“智慧城市”建设,填补了通信、交通等许多领域的空白。各部队积极主动携手水文、气象、环保等相关部门,做好兵要地志的整理搜集,也是在为区域性的防灾减灾做好储备。

  细化预案,互鉴互学。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军队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的当天,就创造了一项纪录,一次性接收30余名确诊患者。那时,距离队员走下飞机仅仅12个小时。许多官兵事后感叹:“平时多演练,急时管大用。”“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平时标准高,急时受益多。军地互学互鉴,军民取长补短,既有利于平时形成防灾减灾的合心合力,更有利于急时实现抢险救灾的迅疾高效。

  强化安全,理念先行。居安思危下好先手棋,未雨绸缪打好主动仗。“先手棋”除了关口前移、细化预案外,还要努力做到安全防范意识常备不懈,不断夯实防灾减灾理念。“主动仗”除了深化交流、信息共享外,还要学会向科技要效能,持续提升防灾减灾实力。2020年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这一天距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仅仅50天时间。力量,凝聚在科技的刀锋上。对我们这支人民军队来说,“防灾也是军情,减灾也是战场”。助推练兵备战换挡提速,必须筑牢部队自身防范自然灾害的“安全屏障”;军民合力守护美好家园,亟待提升抢险救灾的“综合实力”。

  千军万马看指挥,排兵布阵看协作,并肩作战看士气,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呼唤军地双方密切合作,平时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练就联合指挥、取长补短的硬功夫。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熊猫搬新“家” 我国再添一座大熊猫基地

  • 第138届广交会闭幕 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5-11-05 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