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护士群体,品味白衣战士的动人故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走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护士群体,品味白衣战士的动人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05-16 14:19

  她们一袭白衣,为患者点亮心灯。国际护士节当天,记者走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护士群体,品味白衣战士的动人故事——

  在青春绽放的地方扎下根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褚 倩 李瑞珍

  天边刚泛白,王沙沙亲了亲熟睡中孩子的脸颊,轻手轻脚地走出家门。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护士,早出晚归已成生活常态。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对王沙沙和战友来说,这一天平凡而有意义。作为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这一天,她们仍守护在患者身边。

  一个月前,一名基层战士因在训练中受伤被送到重症医学科治疗。为了帮助这名战士进行康复训练,王沙沙每天搀着他从一楼爬到七楼。

  医者,医病更医心。刚开始,这名战士病情还不稳定,精神状况也不太好。对这个和自己弟弟一般大的男孩,王沙沙像姐姐一样嘘寒问暖,给予他体贴入微的照顾。很快,这名战士重新树起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病情逐渐好起来。这让一直揪心的王沙沙感到很欣慰:“看到患者康复,是最高兴的事。”

  守护健康,也需要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今年是护士张彤在重症医学科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两年来,从最初的紧张焦虑到如今的从容不迫,他已适应重症医学科护理岗位紧张又繁重的工作。

  病房内,一名心梗患者心电图异常,医生预判是前壁心肌梗死。接完班,张彤没有按常规流程开始下一项工作,而是先将急救车、除颤仪和呼吸机推到这名患者床旁,并备好气管插管及用药。

  9时50分,患者突然面色苍白、意识丧失。见状,张彤立即拉下床下的CPR阀,予以心肺复苏,同时呼叫其他医护人员。医生和护理小组迅速到位,持续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最终将其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午餐时间到了,张彤没有离开。他说:“患者生命体征还不稳定,我再观察一会。”

  11时47分,患者突发室颤,张彤和几名战友迅速进行抢救。看着患者血压回升,他们紧锁的眉头才渐渐松开。“守护生命,不能有半点马虎,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张彤说。

  节假日坚守岗位,是白衣战士的常态。

  一天下了夜班,沉睡中的重症医学科护士杨安南,却被护士长谭学增的电话叫醒:“2名患者急需人工心肺机(ECMO),其他医院支援的机器马上送到,请你去接收。”

  “明白!”杨安南二话没说,马上联系另一名护士马瑞佳,迅速赶往该医院。携带仪器赶回医院后,杨安南又换上工作服投入抢救。

  夜幕降临,根据科室安排,杨安南又随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杰来到热带医学科,医护人员已做好充分准备——这是热带医学科建科后第一次为患者放置ECMO。安静的重症室中,3台ECMO同时运行,血液在人体与机器之间来回循环,生命的活力在循环中流淌。

  完成任务后,护士长谭学增长舒一口气。他至今记得,2011年建院初期,护士们身穿迷彩服、背着军挎包、戴上小红帽,穿梭于各施工现场,像当年琼崖革命中的“红色娘子军”那样,开启了艰苦的创业之路。如今,她们依然坚守在这里,朝着“基因纯、能力强、业务精、意志坚”的目标阔步前进。

  “守护生命的战场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当好新时代‘红色娘子军’传人。”谭学增说。

  青春在哪里绽放,就在哪里扎下根。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这群白衣战士体悟着职责与使命,守护着初心与忠诚,用行动擦亮不负时代的青春底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陈典宏 褚 倩 李瑞珍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