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德国在盟国设多个军事基地,海外军事行动不断增加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德国在盟国设多个军事基地,海外军事行动不断增加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2-02-24 13: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海 宁

  2月14日,一架载有70名德军的飞机降落在立陶宛卡尔梅拉瓦。这是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之际第一批抵达立陶宛的德军部队。此前,德国宣布将派出350名德军增援驻扎在立陶宛卢克拉军事基地的一个北约战斗群。这将使驻扎在当地的德军增加到约900人。

  据德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德国以“国际反恐与强制和平”为名在热点地区设立的军事基地有7处仍在运作,年内共接纳德军3000多人次。此外,德国还以培训、交流等名义在美国、法国、英国等盟国设有多个军事基地,海外军事行动和海外基地数量不断增加。

德军在马里执行维和任务。资料图片

德军舰艇驶入其驻吉布提后勤保障基地码头。资料图片

  谨慎有加逐步实现转型

  德国联邦国防军于1955年建军。冷战结束后,重归统一的德国从东西方对峙的“前线国家”,变成被友邦环绕的“欧洲中心”,直接性的大规模入侵威胁基本消失。同时,被冷战掩盖的民族与宗教矛盾不断抬头,地区性危机、恐怖袭击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新威胁纷纷浮现。

  然而,鉴于“世界大战发动者和战败国”的敏感身份,德国在军队走出国门的问题上一直谨慎有加。按照联邦德国《基本法》的规定,德国武装力量只能执行国土防卫及参与北约集体防卫任务。1994年7月,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认定,法律意义上的“防卫”也包含“制止国际纷争及危机、维护和平等行动”。此后,“有法可依”的德军才陆续参与了联合国和北约在波黑、柬埔寨、伊拉克、南联盟等国的多边军事行动,但主要执行护卫、培训、侦察、后勤等非作战任务,而且也并未建立自己的军事基地。

  2001年11月,阿富汗战争大规模战事告终后,德国派出近4000名德军加入新组建的北约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进驻阿北部重镇马扎里沙里夫的马尔马尔基地。此后20年间,该基地接纳了累计近16万人次的德军。以此为标志,德军首开设立海外基地之先河,实现了从“本土防御型”向“对外干预型”武装力量的转型。

  安全形势发展带来变化

  对于纳粹德国发动侵略的历史和犯下的暴行,德国战后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并对其后果“全面承担责任”。从持续赔偿大屠杀受害者,到为受害者群体建立纪念地;从立法严禁宣扬纳粹,到教育下一代与纳粹意识形态做斗争……德国对历史的深刻清算与反省赢得了许多国家的原谅。

  同时,德国二战后的“军事克制”文化也一度保持强大的惯性。德国恢复统一之初,时任总理科尔仍信誓旦旦地表示:“德军永远不会重回被纳粹铁蹄践踏过的土地。”

  然而,正所谓时移世易,随着安全环境的变化,德国对军队走出国门的认知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按照德国2016年版国防白皮书的表述,“德国正同时面临着空前多样而高密度的挑战”。毕竟,上一版国防白皮书发布已是10年之前。当时,叙利亚和利比亚还未开始内战,还没有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乌克兰尚未发生大规模冲突,欧洲也无难民危机。在德国精英看来,欧洲“不稳定周边”的范围在不断扩展,应重新定义“周边安全”的内涵和军力运用的意义。

  这种认知变化也体现在公众层面。2015年11月,巴黎遭恐袭后,法国要求启用欧盟条约中的互助条款,德国迅速回应,出动1200名德军参与多国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民意反应普遍积极。而仅仅5年前,时任德国总统科勒还曾因一番德国出兵阿富汗“有保护经济利益的作用”言论,引起国内强烈批评,最终被迫辞职。如此强烈的反差,也折射出在德军走向海外问题上的民意变化。

  同时,美国战略东移留出的北约欧洲防务空缺,英国“脱欧”后腾出的欧盟防务联合“旗手”位置,以及法德在追求欧洲防务一体化和战略自主上的默契,都为德军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平台。

  热点地区展现军事存在

  在阿富汗战争之后,德军参与海外军事行动愈加频繁,并在欧美亚非各大洲“安营扎寨”,开设了众多海外基地。

  一方面,德军大力开展与盟国军队的协作和交流,在对方境内设立军事基地。由于在阿富汗问题上积极配合美国,德美军事关系迅速升温。德军在美国佛罗里达、新墨西哥、得克萨斯、亚利桑那等州建立了飞行员训练基地,均由位于弗吉尼亚州雷斯顿基地的驻美德军指挥部管辖。此外,在北约及欧盟框架下,德国还在法国、英国、荷兰等国设有军事基地。

  另一方面,德军以“国际反恐与强制和平”为由走出国门,在多个热点地区展现军事存在,开设军事基地。德国在立陶宛卢克拉的军事基地,就是根据北约在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部署多国“增强型前沿战斗群”的决议,于2017年向立陶宛派驻装甲部队时开设的。2006年10月,德国海军因参加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在塞浦路斯的利马索尔港建立了一个后勤补给基地。在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行动中,德军在伊拉克和约旦分别设立了军事基地。

  非洲也有多处德军基地。为向打击索马里海盗的欧盟军力提供支持,德军在吉布提建有一个后勤保障基地。2012年,德国响应联合国决议,向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乍得、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五国派遣维和部队,目前仍在马里有两处小型基地。

  参加海外军事行动不仅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德军提供了更多与盟国军队联演联训的机遇,使其获得了对一些多国部队的指挥权,积累了联合训练与作战的经验。未来,德国在北约及欧洲防务领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德军的身影或将出现在更多地区。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