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用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来为武器装备命名,是不少国家的做法,如俄罗斯的“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水下航行器、S-500“普罗米修斯”防空导弹系统等。
一些用星座命名的武器装备,也与一些神话故事紧密相连。在文化底蕴的烘托下,武器装备的功能特点更加突出。意大利的“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半人马座和人马座都是星座名。其得名来源于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上半身是人的脑袋与躯干,下半身包括腰部和四肢则是马的身体。用“半人马座”来为研制的轮式突击炮命名,从一定程度上讲,算得上是意大利研制方的点睛之笔。
“半人马”形象中的“半马”部分在神话中代表着力量、持久与灵活,这也是意大利“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的突出特征。该轮式突击炮研发的初衷,就是意军在实战中发现,需要一种能够执行快速侦察、机动作战任务甚至具备主战坦克火力的装甲车辆。
1991年,在意大利依维柯·菲亚特公司和奥托·梅莱拉公司联手下,首辆“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完工。在此后的测试与实战部署中,凭借动力强劲的发动机、精心设计的传动装置及车轮弹性支撑结构等,该突击炮展示出较好的长途机动、越野与攻击能力。
这一过程中,“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依据需要,演变出一系列车型,如“半人马座”底盘抢救车、“箭”式步兵战车和VBC系列车型等。因功用不同,这些车型的车宽、车载装备等相应有所调整,但在机动性与越野能力方面相差不大。“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的最大时速超过100千米/小时。
在2016年欧洲萨托利防务展上,“半人马座Ⅱ MGS”现身。与“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不同,“半人马座Ⅱ MGS”采用马力更大的发动机,轮胎位置向外突出幅度更大,数字化轮胎压力控制系统、防漏系统和新型悬挂系统的助力,让该型突击炮在重量增加的情况下仍保持着相当高的机动、越野能力。
“轮式坦克”的称谓,在“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诞生时就有。真正与这一称谓相匹配的,是“半人马座Ⅱ”轮式突击炮。虽然“半人马座Ⅱ”选用的是“箭”式步兵战车的底盘,其火力对标的却是第三代主战坦克。
“半人马座Ⅱ”轮式突击炮弃用105毫米口径火炮,改用高膛压120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北约绝大多数新型120毫米炮弹,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在3000米距离上击穿600毫米均质钢装甲的能力,使其火力与大多数现代主战坦克相当。
经改进的“半人马座Ⅱ MGS”,其滑膛炮可发射更多先进主战坦克的新型炮弹。并列机枪、顶置机枪、榴弹发射器以及可选用不同武器的遥控武器站等,使它的攻击能力更加全面。
“半人马”形象中的“半人”在神话中代表着智慧、灵敏与机变,这契合着“半人马座”系列轮式突击炮的另一特点:对突发情况有着较强应对能力。
“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项目立项之时有明确要求——配备计算机化火控系统。体现在“半人马座ⅡMGS”上,便是其拥有更强的数字化指挥能力。
以测距仪、第三代红外摄像机、全景昼/夜瞄准镜、雷达等构成的感知系统,多功能的指挥、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不同程度地集成在“半人马座Ⅱ MGS”轮式突击炮上,使其“目光”更加锐利、反应更加灵敏。
在源于神话的“半人马”艺术品中,也有手执盾牌的形象。具体到“半人马座”系列轮式突击炮上,防护力是其一贯要求。这在“半人马座Ⅱ MGS”上可见一斑。
“半人马座Ⅱ MGS”炮塔改用楔形装甲,炮塔和驾驶员位置有独立的防护装置,驾驶员有紧急出口。主装甲改用铝合金外挂复合装甲和钢装甲的构型,在减重同时提升了防护力。
在减少乘员的基础上,车内安装新一代能量吸收座椅和踏脚板,底盘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地雷、简易爆炸装置的攻击。由穿孔钢板制成的储物筐,有助于提升炮塔尾部的防弹能力。(谢安 喻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