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太空生活90天

来源:解放军报2022-01-14 10: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讲述首次飞天之旅——

太空生活90天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天和核心舱向全国人民致敬。

  2021年12月7日下午,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顺利完成隔离恢复、疗养恢复后,在北京航天城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首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汤洪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太空,我终于来了”

  在即将返回地球前的一个晚上,航天员汤洪波梦见自己回到北京航天城,与家人团聚。

  “我想给他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特异功能’——翻个‘筋斗云’,可怎么也不能像在太空那样潇洒自如了,心里顿时有点失落……”返回地面两个月后,回想起太空生活,汤洪波脸上写满了留恋。

  时间拨回到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5、4、3、2、1,点火!”随着0号指挥员一声令下,橘红色尾焰托举着火箭腾空而起。巨龙般的火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3名航天员冲入云霄。

  舒适感还没持续多久,随着火箭加速,座椅带来一种猛烈的推背感,他们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呼吸顿感困难,整个人像被千斤重物压在身上一样。

  还好,经过长期离心机超重耐力训练,三人已适应这种过载,汤洪波使劲地绷住腹肌对抗加速度。大约10分钟左右,火箭二级顺利关机,加速度的“魔力”逐渐消失。

  船箭分离后,汤洪波感到身体一下子变得像羽毛一样轻,身边的物品也慢慢飘舞起来。

  “太空,我终于来了!”为了这一刻,汤洪波拼搏了4000多天,等待了整整11年。

  记得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汤洪波作为预备队员全程参与了准备。在问天阁,他目送同为第二批航天员的陈冬出征。在为陈冬祝福的同时,他同样怀揣着飞天梦想。

  等待的日子里,汤洪波的脑海里像放电影般回忆着过往经历——进入航天员大队,面对五星红旗宣誓,重回课堂学基本理论,到训练现场苦练技能……一次次挑战,一轮轮考核,最终他成功闯关,拿到了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船票”。

  在飞船中,汤洪波迫切地将头转向舷窗。此刻,令他魂牵梦绕的太空美景尽收眼底。只见幽静广袤的太空中,星星耀眼地亮着,像一颗颗镶嵌在黑色幕布上的宝石。远处,通透晶莹的地球散发出淡蓝色光,蓝色和白色纹路交错相间,如此宁静柔和、神秘壮美。

  汤洪波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目不转睛望向地球:那里有守望他的家人、航天科技工作者和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想到这儿,他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好大一个‘家’”

  约6.5个小时后,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聂海胜打开通往核心舱的舱门,他们依次“飘”进空间站。这个“新家”迎来第一批家人。

  “好大一个‘家’啊!”第一次进入“家门”,3名航天员异口同声地感叹。他们不顾旅途劳顿,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从货船取出物资、拆包,将物品放置在固定位置,布置“太空家园”……

  初来乍到的汤洪波不像两位兄长那样,迅速适应熟悉的太空环境,太空失重的新鲜体验逐渐被一种晕眩感代替,他胃里一阵恶心,不得不停止手中的工作,赶紧钻到给他预设的卧室躺下。很快,他沉沉地睡去。

  汤洪波一早起床,感觉身体已恢复正常状态。见到两位兄长已整理完内务,他也赶紧忙活起来。他用一次性牙刷头沾点牙膏刷牙,再用湿巾擦了擦脸,就这样洗漱完毕。

  在空间站生活,水资源尤为珍贵,主要供饮用、如厕和电解制氧,且要循环利用。如舱内空气里收集的冷凝水和尿液,经过处理后产生达标的水,将再次派上用场。

  早餐时间到了,三人打开食品包装。科研人员为他们精心研制了120多种食品,分为主食、副食、即食、饮品、功能食品和调味品6类,食谱周期为一周轮换一次。

  太空食品比不上新鲜食物的口感,但科研人员采用新的食品工艺和技术,尽力做到品种丰富且口感美味。食谱设计既注重营养健康和任务需求,也兼顾航天员个人饮食偏好。

  汤洪波喜欢在白米饭上涂上一层辣椒酱,聂海胜爱吃红烩猪排和米糕,刘伯明爱吃红糖糍粑……粽子则是三人的共同爱好。他们出发前,科研人员精细地将食物按每人每天三餐分类打包,以便于食用。

  就餐是他们的开心时刻。三人盘腿悬空打坐,边聊边吃。不时有小块食物从包装袋里飞出来,他们便顺势表演空中接物。

  唯一现做的食品是酸奶——把预制酸奶兑上水后,放入食品热装置中,等待数小时后就可喝到新鲜可口的美味酸奶了。

  对于汤洪波来说,舱内飞来飞去的小物件给他带来了无穷乐趣。有时正专注工作,突然身边蹿出来一个小物件,梦幻般拥有了“生命力”。有时,小物件还跟他们“玩捉迷藏”,给封闭的太空舱增添了不少乐趣。

  有一次,汤洪波边跟儿子视频通话边展示苹果。可一转身,苹果就飘走不见了。聂海胜、刘伯明赶紧过来帮忙寻找,后来在一个机柜背后的旮旯里发现了它。汤洪波忍不住调侃道:“真是一只会‘躲猫猫’的小家伙!”

  在3个月的太空生活中,乘组工作量相当繁重。前期,他们花了10多天时间,将核心舱各项设备安装到位,布置生活和工作环境,经常加班到半夜。后期,他们完成两次出舱任务,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出舱活动此生难忘”

  提及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汤洪波格外兴奋。他回忆道,未出舱前,他担心自己面对深不可测的太空,会不会打怵。但真正出舱后,他全然忘记紧张,专注于各项操作。当他有空打量周围时,才感到仿佛置身于科幻之中。

  汤洪波扶着舱壁,同空间站一起绕着地球快速飞行。漆黑的太空里,一颗颗星星亮得耀眼……那种美轮美奂,让他一度看走了神儿。

  伴随着汤洪波、刘伯明首次共同遨游太空的新一代 “飞天”舱外服,经过航天服研制团队进行优化改造,保障能力得到提高,活动性和舒适性更佳。加上经过数百学时的出舱训练,他们已能很娴熟地进行舱外各项操作了。

  不到20米的距离,汤洪波小心翼翼地爬行前进。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他还要兼顾安全性——必须控制好身体姿态,注意避开舱壁上的各种设备。10多分钟后,汤洪波顺利地从舱壁爬回舱内,比地面模拟训练用时还短。

  太空失重环境下,虽然行动比较灵活、省力,但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刘伯明安装舱外操作台时,一手扶着环形扶手固定自己,一手拿着操作台准备将其安装到舱外工具箱上。1米多长的操作台晃动幅度特别大,刘伯明的身子也在晃动,一时很难将操作台的一端对到接口上。汤洪波试图帮刘伯明固定身体却未成功。最后,刘伯明请示地面指挥后,将操作台拆分开来再逐段安装,才得以成功。

  汤洪波自己也遇到一件“糗事”。舱外工作结束后,他往舱内搬运设备,一不小心,悬浮在了舱中间,上下左右都不“着边”。10多分钟后,他才慢慢飘到舱体附近……

  “空间站出舱活动此生难忘……”汤洪波精彩地叙述着出舱活动,仿佛又回到了那美丽的太空,脸上写满激动、兴奋和骄傲。

  太空生活过半时,也是航天员乘组最难熬的时光。长期生活在封闭有限的空间里,难免会枯燥乏味。好在闲暇时间,三人可以给家人、同事打打电话,看新闻、影视片等。他们也经常拍摄照片和视频留作纪念。他们拍的一组“太空大片”传回地面后,网友们给予热烈回应。汤洪波将网友的评论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

  置身空间站,汤洪波特别想念地球生活,想念脚踏实地的感觉。只要一有空,他就会趴在舷窗旁,凝望地球。白天,蓝色的海洋、金色的沙漠、白色的雪山、绿色的草原、褐色的山脉……地球像一颗透亮的水晶球;夜晚,点点灯光连成一片,地球则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

  “回家的感觉真好”

  日子似乎有时在减速、有时在加速。当从太空返程进入倒计时,时间变得愈发珍贵。到了最后一周,他们要将所有垃圾进行分类包装,抽成真空塑封好,放回飞船,并将舱内物品整理归位。

  返回的日子如期而至,乘组进入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当地面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时,飞船开始在轨道上“刹车”。轨返分离时,飞船平稳下降。他们三人有说有笑,氛围甚是轻松。

  推返分离时,飞船逐渐进入大气层,加速度越来越大。由于大气阻力原因,飞船开始晃动,并急剧减速。汤洪波的失重感逐渐消失,他特意对着镜头,将飞行手册上的笔拿起来,一松手,笔就落下去了。当重力逐渐恢复后,汤洪波觉得整个人在往座椅上坠,他赶紧将安全带又紧了紧。

  进入黑障区,惊心动魄的时刻开始到来。快速飞行的飞船和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有一两千摄氏度,将舷窗外烧得一片通红。飞船外表面的防烧蚀层在不断剥落,四处飞溅的火焰如无数流星一样划过,整个人就像坐在火球中一样。刘伯明开玩笑说:“真金不怕火炼!”

  飞出黑障区,飞船速度逐渐减小。接下来,一个关键动作——“开伞”即将开始。飞船距离地面10公里时,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砰”的一声,降落伞舱盖开启后弹出去,同时把引导伞带出来。开伞过程虽然只有20多秒钟时间,但非常折磨人。这时,飞船晃动得特别厉害,像是一口被网兜住的大锅,任由几股力量在空中拉扯。

  当伞彻底打开后,飞船停止不规则摇晃,像荡秋千一样平稳下落。此时,耳机里传来了地面的掌声——这表明飞船安全了,可以平稳落地了,三人相视而笑。

  随着一声巨响,飞船终于着陆,刘伯明果断切伞。汤洪波解开安全带,打算起身时,发现身体像灌了铅一样,举手投足都非常吃力。

  过了不久,汤洪波听到外面有人说话。他们终于平安地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

  汤洪波激动地说:“回家的感觉真好!”(占 康 武勇江 本报记者 安普忠 王凌硕)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熊猫搬新“家” 我国再添一座大熊猫基地

  • 第138届广交会闭幕 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5-11-05 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