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现代防空面临“空袭之变”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现代防空面临“空袭之变”

来源:解放军报2022-01-13 11: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巡航导弹、隐身飞机、无人机、高超声速武器、精确制导弹药等劈空而来

现代防空面临“空袭之变”

  写在前面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广泛深入运用,现代空袭作战日益向无人化、智能化、空天多维一体、高超声速远程精确打击等方向发展,空袭的烈度、精度、广度、深度不断增强,呈现出空天一体、突贯纵深、收放自如等新特征。

  现代防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建设大局和政权稳固、社会安定,厘清现代空袭作战对防空的影响,认清难点在哪里,从而有的放矢,防微杜渐,是加强现代防空建设、提升防空质效、夯实备战打仗基础的重要前提。

  空情预警难

  空情预警是组织实施防空行动的重要一环。尽早、准确、广泛获取来袭目标空情信息是遂行有效防护的重要前提。现代防空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巡航导弹、隐身飞机、无人机、精确制导炸弹、智能炸弹等,空袭兵器的多样性、复杂性、隐身性和智能化等新变化无一不对空情预警带来全新挑战。

  一是难以获取预警信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空袭装备的隐身性能,使对方侦察雷达发现目标的概率降低。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航空器上的应用,也使发现目标的难度增大。目前,小型化无人机携带高能弹药同样能完成传统空袭任务,由于无人机体型小、高度低、隐身好,使预警更加困难。

  二是预警时间大大缩短。当前,世界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高超声速武器极大压缩了防空预警的时间。据悉,高超声速武器能以超过5马赫(约合6125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并在一小时内打击全球目标。与常规武器系统相比,高超声速武器可有效克服目前限制常规火力投送距离、时间和防御系统的障碍,缩短“决策者—攻击者—打击目标”的周期,压缩从获取可靠情报到实施目标打击行动的时间。据悉,俄罗斯“先锋”高超声速导弹从俄本土飞抵美国首都华盛顿只需15分钟。

  三是预警精度降低。现代空袭作战往往以高强度、多样式的电子欺骗干扰为先导,运用先进的手段干扰对方的预警侦察设施,扰乱甚至瘫痪其预警、指挥系统,同时以无人“蜂群”等方式释放虚假目标迷惑对手,降低防空的预警探测精度,使其难以分辨真假空袭平台,从而被迫组织起全面防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预警效率大大下降。

  组织指挥难

  现代防空组织指挥是对防空袭斗争行动的组织领导,贯穿防空行动的全过程,决定防空袭斗争的成败。现代空袭作战对防空组织指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数据保障难。在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背景下,防空行动对即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保障要求更高。现代空袭作战对网络信息体系特别是指挥信息系统的压制和干扰,对防空行动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等各环节都带来了严重影响。空情态势、防护力量分布、重要目标状态等数据动态变化,难以及时有效保鲜,也无法捕捉来袭兵器即时状态,从而造成指挥控制失误或失灵,甚至陷于被动局面。

  二是判断情况难。现代空袭作战,通常以高超声速、远程立体、隐身精确、智能无人为主导方式,以核心化、节点化目标为首选。这就导致空袭战场呈现诸多不确定性,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增大了战场“迷雾”,这就给防空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及时获取收集情报信息、准确研判战场态势、及时定下行动决心等造成极大困难。

  三是控制协调难。现代空袭作战,敌空袭兵器毁伤率高、破坏性大,民众难免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此外,涉及防空行动的单位多、目标大,人口疏散时间要求紧,多种救援力量一体化联合行动头绪多、组织复杂,战时交通容易堵塞、通信容易中断等,所有这些都会对控制协调防空行动带来深刻影响。再次,现代空袭作战,电子战、网络战贯穿行动的全过程,通信枢纽、警报设施、广播电视系统等,都有可能成为敌空袭的重要目标。一旦被锁定,敌可能利用高超声速装备、智能化无人装备等新型攻击手段,对重要目标实施致命打击,使防空组织指挥难度进一步增大。

  人口疏散掩蔽难

  组织人口疏散,是减轻防空压力、降低城市损耗、保持社会稳定和保存战争潜力的有效措施。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组织城市人口疏散仍然是防空行动的重中之重。现代空袭作战爆发突然、节奏快,城市人口早期疏散、紧急疏散将面临时间紧迫、敌情威胁大、易遭打击,以及组织复杂、协同失调、行动失序等复杂困难考验。

  一是人口疏散掩蔽的时间受限。现代空袭作战突然猛烈、节奏快,预警时间极其有限,加之民众的恐惧慌乱和重要交通枢纽被毁等情况,将会造成防空早期疏散、紧急疏散组织困难,人口疏散行动效率降低。

  二是疏散的安全性面临挑战。由于疏散效率的降低,导致疏散人员暴露在敌空袭范围内的概率增大,加上敌空袭兵器威力大、精度高,在“发现即摧毁”的背景下,疏散人员极有可能遭受空袭或者次生危害,人口疏散面临的安全威胁严峻。

  三是在敌夜间空袭时组织紧急疏散更加复杂。精确制导武器广泛应用和夜视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空袭突破了昼夜限制。当敌在夜间实施战略空袭时,疏散民众往往受夜间不良视觉条件制约,以及空袭带来的心理影响,使得夜间组织紧急疏散更加复杂困难。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难

  重要经济目标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战争潜力的基础、社会稳定的基石。重要经济目标一旦遭袭,对国计民生、战争潜力、维持城市基本运转和经济恢复等势必造成重大影响。由于此类目标技术性强、结构复杂、抗毁能力弱,且往往相互关联,极易造成连带影响和次生灾害。

  一是目标伪装难度增大。现代空袭侦察情报系统由天基、空基、陆基、海基侦察情报分系统和网络综合信息分系统等组成,利用红外、可见光、微波遥感和激光等侦察装备器材,可达到侦察精确化、立体化、可视化的效果。例如,美国的“捕食者”无人侦察机,在4500米的高度对地面目标的分辨率可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在160千米轨道上运行的侦察卫星能分辨地面0.1米的目标。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侦察“蜂群”被广泛用于预警探测,尤其是抵近侦察的优势明显,它能根据目标的特征和附近人员活动情况准确锁定目标。2020年俄罗斯开始装备“猎犬”无人侦察机,搭载了新型智能化侦察系统,是专门应对防空雷达和防空导弹系统而设计的,具有隐蔽性、机动性强等特点。不管是高空无人侦察机和卫星,还是抵近的无人“蜂群”,都会给战场隐蔽伪装造成极大困难。

  二是目标防护挑战严峻。颠覆性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使现代空袭作战向陆、海、空、天、电、网等领域发展,各种有形无形的打击手段层出不穷。电子战飞机、预警指挥机在现代空袭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类无人机在空袭作战中开始广泛使用;第四代隐身飞机投入实战大大增强了空袭体系的突防能力;空射导弹、巡航导弹、航空制导炸弹、高超声速导弹和反辐射导弹等精确制导弹药智能化水平、抗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增强,作战效能大大提高;未来空袭作战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精确制导弹药的命中精度,空袭体系的精确打击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作战空间逐步向临近空间和太空发展,使得空袭的进程大大加快,达到快速打击、速战速决的效果;运用小型或超小型无人机,在战场上空和浅近战术纵深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蜂群”式打击,会给重要目标的防护造成很大困难。

  消除空袭后果难

  消除空袭后果是防空行动的重要任务,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随着高技术空袭装备在战场上的广泛运用和空袭方式的不断创新,现代空袭的烈度、精度、广度、深度呈几何级数上升,给有效消除空袭后果、迅速恢复城市功能、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带来诸多困难。

  一是消除空袭后果行动任务艰巨。现代社会是环环相扣的大系统,交通连着能源、能源连着网络、网络连着金融、金融连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一点遭受攻击,就会造成多个系统的瘫痪、多个领域的混乱,消除空袭后果既包括恢复物理的状态,更包括恢复社会环境的秩序和虚拟空间的正常运行,任务异常艰巨。加之,现代空袭精度高、强度大,专门选择核心节点目标打击,易造成“毁点瘫面”的局面,使防空消除后果行动任务更加复杂繁重。

  二是消除空袭后果行动协同复杂。现代空袭作战目标种类多、持续时间长、空袭范围广,组织实施消除空袭后果行动涉及消防、救护、抢修、抢通、维稳等诸多力量,而且需要把握轻重缓急,区分重点和关键,这就使防空组织协同任务异常繁重。同时,空袭造成交通和通信中断,毁瘫了指挥手段,降低了协同效率,使空袭过程中消除空袭后果的协同配合变得更加困难。

  三是消除空袭后果行动时效受限。现代社会高速运转,任何社会系统短暂停摆,都会造成广泛的连锁反应和民众恐慌,这就要求防空行动必须在尽短时间内,消除空袭后果,恢复社会秩序。但是空袭造成的混乱局面,往往使消除空袭后果所需要的信息难以有效收集、物资难以快速筹措、行动难以精确协同,造成消除空袭后果行动效率极大地降低,恢复社会秩序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代价会更大。

  面对空袭之变带来的防空新挑战,只有未雨绸缪,扎实落实各项应对之策,才能有备无患。(岳贵云 成次敏)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