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浅析高超声速武器对未来作战的影响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浅析高超声速武器对未来作战的影响

来源:解放军报2022-01-11 09: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改变未来战争游戏规则?

——浅析高超声速武器对未来作战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材料、制导与控制等高超声速关键技术的进步,高超声速武器已逐步由想象变为现实。与声速/亚声速武器相比,高超声速武器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将对未来作战胜负进程有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高速度与实时感知叠加增效,显著缩短作战进程。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发源于对高价值时间敏感目标的打击需求。打击高价值时间敏感目标,需要感知快、决策快、行动快,尽量缩短“OODA”杀伤链时间。在传感器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OODA”杀伤链正向跨域杀伤网转变,以形成融陆、海、空、天、电、网多域多点于一体的情报信息感知网络,使各种传感器分工协作,信息高速流动、实时共享。跨域杀伤网利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程序,处理、分析、利用情报信息的速度大幅提升,通过快速识别、快速决策,为高超声速武器作战提供及时、丰富、翔实的情报信息支撑,使传感器到射手的时间由数小时、数十分钟缩短至几分钟。加之高超声速武器飞行速度在5马赫以上,飞行1000公里不到10分钟,明显快于声速或亚声速武器,大幅度缩短了打击时间,对目标基本实现“发现即摧毁”。可以看到,在杀伤网的高效支撑下,凭借极快的飞行速度,高超声速武器将显著缩短作战进程。

  高速度与多平台搭配增效,大幅拓展作战空间。高超声速武器大致可分为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侦察打击平台三类。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主要利用火箭发动机助推升空,再由滑翔弹头在临近空间做无动力滑翔,飞向目标;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先由火箭发动机助推至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速度后,再利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推进飞行;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侦察打击平台可以在空天巡飞、天地往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这些武器的技术难度远远超出普通巡航导弹、弹道导弹,而且射程比较远,大多数在数百至数千公里,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地域对目标实施打击。此外,高超声速武器除了可以像普通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那样从战机、舰艇、潜艇、陆基发射单元发射外,还可从太空、临近空间发起攻击。显而易见,高超声速武器使得作战空间大幅拓展。

  高速度与变轨迹耦合增效,突防“如入无人之境”。除了飞行速度极高外,高超声速武器飞行的另一特点是轨迹多变、难以预测。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可大范围机动,既可在纵向随意完成“拉起-下降”的动作,还可在横向数百甚至上千公里范围灵活机动,侧向迂回,“勾拳式”摆击,飞行轨迹复杂多变,落点难以判断;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和高超声速飞机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推进下,飞行轨迹更是千变万化。同时,在极高飞行速度下,高超声速武器不断对大气分子进行强激波压缩和高速摩擦,从而在其周围形成等离子体鞘套,当电磁波穿越等离子体鞘套时会产生反射、吸收,导致雷达散射特征较弱,甚至还会产生黑障现象,致使雷达难以探测。另外,高超声速武器大部分飞行高度在临近空间范围,远低于弹道导弹的飞行高度,受地球曲率的影响,地基或海基对空探测雷达对其探测距离大大缩短,对手的防御系统响应时间窗口大幅度压缩。而且,即使防御系统探测到了高超声速武器,由于高超声速武器飞行中的气动光学效应,使拦截武器探测的目标图像发生偏移、抖动、模糊,难以有效跟踪、识别、定位,对其进行有效拦截的概率极低。由此可见,由于高速度与变轨迹的耦合增效,高超声速武器突防对手防御系统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

  高速度与高精度融合增效,大大提高毁伤效能。正因为高超声速武器具有极高的速度,其对目标的毁伤效能大大提高。当高超声速武器携带钻地弹实施打击时,钻地深度是声速/亚声速武器的好几倍;当高超声速武器携带动能弹实施打击时,通过巨大的动能释放,在打击点下方形成强烈的破坏效应,其破坏范围远大于同质量的声速或亚声速武器。更为重要的是,高超声速武器中运用了大量制导、控制新技术,保证了它在极高速度下还具有很高的命中精度。据悉,外媒在2020年就曾报道称,高超声速滑翔弹头以不低于5马赫速度,在距离靶标不到20厘米处命中。可以看到,高超声速武器通过高速度与高精度融合增效,大大提高了对目标的毁伤效能。(唐蓉)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三亚旅游景区和文体场所全部恢复对外开放

  • 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开幕 诸多精品文物首次亮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09-09 09:58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9-06 08:50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2024-09-06 08:48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24-09-06 08:46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2024-09-06 08:45
5日,在国家林草局举办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2024-09-06 07:20
回音壁印章设计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发工程师焦朋告诉记者,回音壁存在特殊声学现象,可以让声音形成回声。
2024-09-06 08:47
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2024-09-06 07:20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024-09-05 05:30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2024-09-05 08:29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减碳,不仅来自冰箱自身运转过程中的节能,还来自冰箱保冷、保鲜技术提升而减少的食物浪费。
2024-09-05 08:26
禾本科植物适应性强,易于推广种植。如:小麦抗旱、耐冷,水稻耐涝、耐热、耐移栽,玉米耐热、耐瘠薄、抗旱、光能利用率高,谷子、高粱和燕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光合作用能力强。
2024-09-05 08:25
近期,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
2024-09-05 08:23
打造了多种高科技气象服务产品。
2024-09-05 05:20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2024-09-05 08:23
科学研究,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其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24-09-05 08:28
加载更多